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方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03-103
目的: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407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1.35%,主要剖宫产指征为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等。结论:规范术前诊断,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排除社会因素的干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9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楚銮  陈涤瑕 《河北医学》2002,8(10):899-901
目的:总结近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9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3年为20%、2001年上升至57%。(2)1993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3371例剖宫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剖宫产指征的比例。结果:剖宫产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难产、胎儿窘迫、其他等,其中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处理难产的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以头盆不称居首位,以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产科4a间剖宫产孕妇2237例,分析剖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占第一位,其次为社会医源因素,母体因素及头盆因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充分认识B超诊断的局限性;做好孕期的宣教工作,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正确看待和处理医疗纠纷。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双艳平 《中原医刊》2007,34(1):57-58
目的 分析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统计2001—2005年我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及剖宫产数,就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指征掌握的宽松,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剖宫产孕妇1518例,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指征中,以难产为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率下降,以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不单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孕妇及家属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近1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1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0年的13.12%上升到2003年的38.14%(P〈0.01)。(2)1990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第1位是难产,2000年至2003年社会因素已跃居至第1位。(3)以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提示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社会因素致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刮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行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主要指征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太原市小店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2010年1571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为42.82%(1571/3669),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等。3年来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逐渐升高,是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对2367例产妇中1014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增加最明显,臀位因素增加,以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合并症及其他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变化不大。结论:社会因素和臀位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丽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35-136
目的总结我市10年来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分布并分析原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结果10年剖宫产率平均为28.79%,5446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头盆不称、羊水过少、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缠绕、过期妊娠、臀位、巨大儿。结论剖宫产率增高由多种因素所致,非难产性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医患双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253医院分娩的11246例产妇,其中剖宫产46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6~1999年平均剖宫产率31.35%,20002005年平均剖宫产率46.7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剖宫产指征大大放宽,尤以相对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及社会因素为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英月 《吉林医学》2009,30(20):2522-2523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尤其社会因素的增长,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7年分娩的2045例产妇(阴道分娩1084例,剖宫产961例),其中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分娩的997例产妇(阴道分娩489例,剖宫产508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258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5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50.8%),其次为胎位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等。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有效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少香 《中原医刊》2004,31(13):2-3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64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45.6%,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疤痕子宫为前4位剖宫产主要指征。结论:严重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产程中予以正确处理,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2012年4830例分娩产妇的剖宫产情况以及导致剖宫产的主要因素。结果我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主要有胎儿因素、头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逐年增加,致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结论社会因素现已成为导致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实施产前教育,提高孕期保健,掌握剖宫产指征,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0、2005年3年剖宫产率的上升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剖宫产指征中,以胎儿窘迫、瘢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呈增长趋势。结论:医护工作者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884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达35.86%,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其中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社会因素、相对性头盆不称,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必须提高产科医生对剖宫产的认识,提高其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即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剖宫产的指征及其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行剖宫产的指征。结果剖宫产主要指征有瘢痕子宫、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巨大儿、胎位不正、头位难产。结论剖宫产手术指征远远超过了单纯医学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方法:对1997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6808例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剖宫产率的变迁和手术指征的构成,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间两指标的异同。结果:1997~2000年剖宫产率较前几年逐年下降。但仍高达50%以上。首位剖宫产指征——胎儿窘迫存在过度诊断等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汉族产妇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亦占一定比例。结论: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