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青松  周卫京  邱淑静 《新中医》2015,47(7):289-291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施护在高压氧舱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2组均行高压氧舱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施护,治疗后对2组患者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评分,并观察并发症以及残疾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GCS、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GCS、Barthel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16%,对照组为3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疾率观察组为10.53%,对照组为3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施护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降低疾病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轻型颅脑损伤疗效。[方法]对86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中医护理,实施一般护理,病证护理,辨证施护,出院指导。[结果]实施有效护理,可提高轻型颅脑损伤疗效。[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率,降低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颈性失眠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50例经确诊的颈性失眠患者在接受中药穴位按摩治疗的同时,给予辨证施护的方案,与未进行辨证施护的50例颈性失眠患者进行比较,最后根据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患者睡眠改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在给予辨证施护的50例颈性失眠患者中,无睡眠障碍39例(78%),可疑失眠8例(16%),失眠3例(6%),颈性失眠患者睡眠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颈性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4.
张薇  罗斯  辛玲芳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719-17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辨证施护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伴有严重神经痛症状的带状疱疹患者52例,均给予针刺止痛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全组病例经针刺止痛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后,显效37例(71.15%),好转12例(23.08%),无效3例(5.77%),总有效率达94.23%。结论通过以针灸优化方案为主导,结合中医辨证分型,配合实施合理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对69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69例中,52例神志恢复,7例为植物状态,10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精心采取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张辉  耿煜  刘利群 《中医药研究》2010,(9):1065-106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急性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 d。两组患者伤后3个月根据格拉哥昏迷(GC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脑水肿改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7.5%,预后改善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两组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7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动态脑电检测,随访患者预后情况并研究患者预后情况和脑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7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脑电图分级越高,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程度越深。脑电图分级越高,脑电图改变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电图改变和患者伤情及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动态脑电监测结果评估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昏迷病人急诊护理辨证施护经验,提高中医急诊救护水平。方法:分析56例不明原因昏迷病人的急救辨证施护。结果:经辨证施护急救,好转23例,稳定26例,恶化4例,死亡3例,抢救有效率87.5%。结论:急诊护士熟练运用辨证施护知识,对不明原因昏迷病人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施护,降低死亡率,对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平衡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1个疗程,GCS评分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3个疗程,GC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平衡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可能有促苏醒作用,从而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3%,治疗组为95.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SBI)是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且昏迷时间〉6h的颅脑损伤,早期救治效果对伤者的存活、预后起重大作用。亚低温治疗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目的,作为一种理论基础较为完善的治疗手段,已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我科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亚低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临床监测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催醒的有效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给予维持生命机能、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及防治并发症、促醒药和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催醒效果按格拉斯哥(Glasgow comascaie。GC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垴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肝胃郁热型胃痛疗效的影响。方法:61例肝胃郁热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辨证施护组(31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对辨证施护组病人行情志调护,饮食调护,针刺治疗,等措施。结果:辨证施护组、常规护理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70.96%(P〈0.05)。结论:时肝胃郁热型胃病患者行辨证施护,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活髓颗粒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安全性及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126例NSA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用补肾活髓颗粒加辨证施护)和对照组(63例,补肾活髓颗粒加普通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62例,主要表现为痤疮、多毛、声音嘶哑、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口唇和手指轻微麻木。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39.68%,对照组为58.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时作好中医辨证施护,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施护的措施与疗效。方法:将8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施护效果,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应证制宜,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护流程,以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对16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急诊救护流程。结果:抢救成功152例,抢救成功率90.5%,其中致残20例,致残率13.2%,死亡16例,病死率9.5%。结论:规范化的急诊救护流程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继尧  关伟  张海权  李沛 《中医药研究》2011,(12):1469-147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与高钠血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56例重型颅脑损伤出现的38例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格拉斯哥昏迷量表(TCS)评分3分~5分组出现高钠血症病例明显高于6分~8分组,GCS评分越低,出现高钠血症几率越大,高钠血症的出现增加了原发病的死亡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主要与其本身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病情越重,血钠越高,预后越差。早期连续血液净化(CBP)有效纠正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高钠血症,并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胸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患者均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根据不同证型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58例患者实施辨证施护护理后,好转出院,好转率96%。结论对胸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护理效果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和疗效。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每组30例,对60例患者各中医证型出现的频次及演变情况,2组患者的昏迷持续时间、清醒时间、GC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痰停清窍证、痰瘀蒙窍证、痰瘀蒙窍兼热结腑实证与脑气不通证、痰热蒙窍证、元神外脱证、心脾两虚证、肾精不足证出现的频次及演变情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昏迷持续时间、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80.0%(24/30)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56.7%(17/3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包括4个实证和3个虚证,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施凯莉 《光明中医》2014,29(11):2411-2412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对50例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辨证施护前后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