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以南京3所大学的4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SES)以及应付方式问卷施测,用SPSS与AM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显示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x2=135.146、df=33、x2/df=4.095、RMSEA=0.079、CFI=0.937、NFI=0.920.各项指标比较理想,较准确的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 自尊在完美主义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较好地缓解了完美主义者高标准没有达到时的负性心理,使其向积极的情绪转化,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希望水平在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心理资本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3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收集相关数据。结果:①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②学习倦怠与希望显著负相关(r=-0.372,P0.01),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显著负相关(r=-0.450,P0.01),成就动机和希望显著正相关(r=0.304,P0.01);③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希望在追求成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1.850,RMSEA=0.076,GFI、CFI、NFI、IFI0.9),希望在避免失败和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1.385,RMSEA=0.075,GFI、CFI、NFI、IFI0.9)。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成就动机、学习倦怠、希望三者关系密切且希望在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对方式:希望与幸福感的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希望和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简易量表,成人希望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1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希望、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0~0.47,P〈0.01),消极应对与希望、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23~-0.31,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应对方式是希望影响幸福感的不完全中介;3路径分析表明,希望直接影响幸福感并通过积极和消极应对两条路径影响幸福感,χ^2/df=4.83,RMSE=0.05,CFI=0.96,NNFI=0.90。结论应对方式是希望影响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某5所高校的30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大学生自我疏离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他们的应对方式、疏离感和心理健康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1应对方式对自我疏离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45,F=15.92,P0.001);2自我疏离感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75,F=115.11,P0.001);3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137,F=20.12,P0.001);4自我疏离感在工具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效应(χ~2/df=3.63,RMSEA=0.093,CFI0.900,IFI0.900);5自我疏离感在防御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效应(χ~2/df=3.70,RMSEA=0.094,CFI0.900,IFI0.900)。结论:大学生自我疏离感是应对方式作用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以447名农村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量.结果: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生活事件通过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问接影响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3.56,GFI=0.940,AGFI=0.902,NFI=0.913,CFI=0.901,RMSEA=0.048).结论:多因素影响似设得到结构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8所高校1773名大学生采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大学生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理想:χ2/dr为2.837,GFI、AGFI、NFI、NNFI、CFI均大于0.9,RMSEA为0.032.压力、消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具有负效应(总体效应分别为-0.377,-0.130).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对幸福感具有正效应(总体效应分别为0.286,0.277).结论: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问卷、生涯发展状况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对生涯态度与生涯行动有直接预测作用,也通过自我同一性起间接预测作用.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x2/df=2.674(P=0.102),GF=0.997,CFI=0.993,NFT=0.989,NNFI=0.957,SRMR=0.021,RMSEA=0.065.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在自尊与生涯成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南京3所大学的4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SES)以及应付方式问卷施测,用SPSS与AM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显示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χ2=135.146、df=33、χ2/df=4.095、RMSEA=0.079、CFI=0.937、NFI=0.920。各项指标比较理想,较准确的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自尊在完美主义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较好地缓解了完美主义者高标准没有达到时的负性心理,使其向积极的情绪转化,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在青少年正常样本和临床样本中的结构效度。方法:2826名青少年正常样本与322例临床样本接受FUSQ测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两种三因素模型在不同样本中的结构效度。结果:两种三因素模型的RMSEA、拟合指数和增值指数均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三因素修正模型(χ2/df=1.97-10.87,RMSEA=0.055-0.067,MECVI=0.497-1.531,GFI=0.91-0.96,CFI=0.95-0.97)比三因素相关模型(χ2/df=4.62-29.84,RMSEA=0.098-0.114,MECVI=1.699-2.949,GFI=0.76-0.83,CFI=0.85-0.88)更理想;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具有类似的结构效度;正常样本数据拟合度(χ2/df=9.92-29.84,RMSEA=0.056-0.101,MECVI=0.497-1.785,GFI=0.82-0.96,CFI=0.87-0.97)优于临床样本(χ2/df=1.97-5.14,RMSEA=0.055-0.114,MECVI=1.334-2.949,GFI=0.76-0.93,CFI=0.85-0.97)。结论: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符合三因子模型,在正常样本和临床样本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10.
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方法: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与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对282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的主要生活事件来源于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生活事件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χ^2=111.4,df=41,P〈0.001;GFI=0.935,NFI=0.89,CFI=0.926,RMSEA=0.078)。结论:应加强对师范类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