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吗啡用于骨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行股骨骨折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术毕给负荷剂量L组氯诺昔康0.1mg/kg,M组吗啡0.1mg/kg,随后L组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分别加入镇痛泵药池,背景输注为2ml/h,PCA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观察记录镇痛效果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L组和M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M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术后PCA的镇痛效果与吗啡接近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适用于PC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10例,术后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55例和吗啡组55例接受PCA治疗。PCA药物配方分别为:氯诺昔康组给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吗啡组给0.05%吗啡100mL。手术结束前缝合深层组织时给予患者静脉连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氯诺昔康组在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的VAS评分均比吗啡组相应各时间点的参数要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应用于骨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果及耐受性好,镇痛效果接近于吗啡,头晕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10例,术后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55例和吗啡组(M组)55例接受PCA治疗。PCA药物配方分别为:氯诺昔康组给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吗啡组给0.05%吗啡100mL。手术结束前缝合深层组织时给予患者静脉连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L组在术后4、8、16、20、24、32和48h的VAS评分均为M组相应各时间点的参数要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应用于骨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果及耐受性好,镇痛效果接近于吗啡,头晕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ASAⅠ~Ⅱ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氯诺昔康组(L组,n=48)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和丹恩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48mg氯诺昔康+生理盐水至100ml);曲马朵组(T组,n=48)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时静注曲马朵100mg和丹恩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800mg曲马朵+生理盐水至100ml),连续量为2ml/h,自控量为0.5ml/15min。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O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的VAS评分接近(P>0.05)。恶心、呕吐、多汗发生率T组明显多于L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T组高于L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手术后PCIA效果良好,镇痛效果与曲马朵接近,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腹部、骨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40例20~60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部组(胃、肝、胆、肠)和骨科组(脊柱、下肢).腹部组12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A组)60例,吗啡组(B组)60例;骨科组120例,为氯诺昔康组(C组)60例和吗啡组(D组)60例.A组:氯诺昔康4支(8mg·支-1) 氟哌利多5mg,以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B组:吗啡4支(10mg·支-1) 氟哌利多5mg,以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C,D组药液配制与A,B组相同.采用自控镇痛泵以2mL·h-1持续输入.分别于4,8,16,24,36,48h进行随访,观察镇痛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面色潮红、皮肤瘙痒、呼吸抑制、肠蠕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骨科手术C,D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部手术,A组镇痛效果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与A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吗啡组均高于氯诺昔康组(P<0.01);肠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氯诺昔康组平均26h,吗啡组平均35h(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镇痛疗效比腹部手术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吗啡低.  相似文献   

6.
王芳  谭红  李树人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0):860-864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出现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患者根据需要启动PCA泵(氯诺昔康0.8mg/次,吗啡1mg/次,锁定时间5min)。由疼痛缓解程度(PAR)、疼痛缓解总和(TOT-PAR)和患者24h镇痛总体效果来评价镇痛效果,同时监测血小板聚集率、肝、肾功能,并观察胃肠道反应等。结果: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的TOTPAR和镇痛总体印象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吗啡组起效早于氯诺昔康 组。氯诺昔康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2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后PCA镇痛,其镇痛效应与吗啡相近,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持续输注剂量0.5mg/h,单次给药剂量1mg,锁定时间10min,每4h最大限量20mg。应用PCA泵的同时,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mg,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在老年人胸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老年人普胸手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两组:A组(舒芬太尼1μg/ml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PCIA)。B组(舒芬太尼0.5μg/ml联合氯诺昔康0.32mg/ml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PCIA)。观察术后4、8、16、24、48h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效果:A组镇静较强,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及胃出血发生。结论老年人普胸手术后行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氯诺昔康对术后病人镇痛中吗啡的节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忠玉  吴新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40-2541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吗啡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AsAJ-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3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2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及术后8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L3组:术毕开启镇痛泵,术毕缝皮时、术后8h及术后16 h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25mg/ml,背景输注速度1 ml/h,病人自控量(PCA)4 ml,锁定时间5 min.术后4、24、48 h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24 h和48 h 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4 h和48 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最多.L2其次,L3组最少,M组分别与L2组、L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以M组最多,L2组和L3组均较少.头晕的发生3组相同.结论: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不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吗啡、氯诺昔康复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5例分三组,每组15例.PCA药物配伍为:A组吗啡50mg,B组氯诺昔康40mg,C组吗啡30mg 氯诺昔康24mg,溶于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PCA工作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1)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mL),锁定时间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48h内总的按压次数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稍高于A、C两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期间B组和C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和C两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开胸手术后PCA镇痛效应与吗啡相近,都能达到很好的镇痛作用.相对于单独应用吗啡或氯诺昔康,两者联合应用,术后镇痛效果相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组(DR)和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组(MR)两组,两组镇痛药配置为:DR组0.225%盐酸罗哌卡因+0.005%地佐辛(100 ml);MR组0.225%盐酸罗哌卡因+0.003%吗啡3 mg( 100 ml).术毕给予负荷量5ml镇痛泵复合液,开启PCA,背景剂量为2 ml/h,PCA为0.5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记录两组术后1h、4h、8h、12 h、24 h、36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舒适度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PCE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EA的有效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R组患者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较MR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王娟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9-19,40
目的比较吗啡与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吗啡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联合腰麻,术后经硬膜外导管分别给予吗啡或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的镇痛效果(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瘙痒等。结果吗啡组与舒芬太尼组患者镇痛效果和镇静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小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和较小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组(s组)与芬太尼组(F组),s组:舒芬太尼2懈/b,氯诺昔康40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F组:芬太尼20肛g/k、氯诺昔康40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手术结束时连接静脉输注泵镇痛。结果s组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为(3.0±0.5)分,明显优于F组的(2.7±0.6)分,48h异常出汗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F组(均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崔建中  李勇  方志兵  吴建 《安徽医药》2009,13(2):193-195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45例择期剖宫产术的病人,ASAⅠ~Ⅱ级,年龄22~35岁,体重60—88b。随机分为3组(n=15),A、B、C组术后分别用0.3、0.4、0.5mg·L。舒芬太尼混合0.15%罗哌卡因PCEA。分别于术后4、8、24、48h记录VAS评分、镇痛药液用量、PCA的按压次数、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镇静及副作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计算PCA按压次数比。结果术后48h之内,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或P〈0.01),B组实际按压次数低于A组(P〈0.05),C组镇痛药液用量、实际PCA按压次数低于A、B组(P〈0.05),PCA按压次数比高于A组(P〈0.01)。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镇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胸闷的发生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后0.5mg·L^-1舒芬太尼混合0.15%罗派卡因PCEA镇痛效果最好,不增加用药量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泉芝  孔航 《贵州医药》2001,25(1):38-39
目的:比较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法与单次注药法的临床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n=30),硬膜外单次注药组(EPIn=30)。手术结束时,PCEA组硬膜外导管接自控镇痛泵(简称PCA),药液用0.006%吗啡加0.15%布比卡因,由病人自行给药镇痛。EPI组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吗啡2mg。在术后4、8、12、24h进行随访并记录:(1)疼痛评分(用VAS法);(2)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R);(3)副作用发生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结果: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AP及RR两组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24h副作用发生率两组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CEA和EPI两种方法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24mg+氟比洛芬酯300mg+生理盐水共150ml,背景流量2ml/hr,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M组在相同时间点给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60mg+生理盐水共150ml,参数同F组。分别记录和统计手术后12、48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泵按压次数、伤口引流量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相近,VAS评分和48h伤口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1例呼吸抑制,F组无呼吸抑制。两组均未见消化道出血。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联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曲马多缓释片镇痛方法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及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永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联合口服药物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组(每组50例).联合口服药物镇痛组术后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曲马多缓释片(Oral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PCEA组),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组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PCIA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3d内静息、活动、按摩子宫时的疼痛评分,记录下床活动开始时间、镇痛相关副作用、住院天数、产妇满意度和与镇痛相关的费用.结果 术后第1天在静息、活动、按摩子宫时Oral组的VAS评分与PC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al组和PCEA组VAS评分均较PCIA组低(均P<0.05);术后第2天Oral组的VAS评分与PC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al组和PCEA组VAS评分均较PCIA组低(均P< 0.05);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ral组镇痛相关副作用发生例数均低于PCEA组和PCIA组(均P<0.05).Oral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比PCEA组和PCIA组要早(均P<0.05).Oral组产妇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PCEA组和PCIA组(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联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曲马多缓释片镇痛效果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相当,且优于吗啡PCIA,联合口服镇痛药物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提前,镇痛相关副作用、费用低且产妇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沈彦坡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00-3102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A组,地佐辛复合氯胺酮组:地佐辛0.4 mg/kg+氯胺酮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0.6 mg/kg +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C组,芬太尼组: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接PCIA镇痛。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程度评分( 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和C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Ramsay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均P<0.05)。 C组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组(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凯纷(氟比洛芬酯)对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择期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术前体格评估I~Ⅲ级)90例,随机分成3组。A组30例,术前10分钟静注凯纷1mg/kg,术后给予凯纷50mg+舒芬太尼1.5 μ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C两组术前均不给凯纷,B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1.5p,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C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2μ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冲击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首次剂量舒芬太尼5μg+欧贝8mg,手术结束时接泵。观察术后1、4、12、24、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呼吸、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组问无显著差异(_P〉0.05);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CIA使用次数,B组明显高于A、C组(P〈0.05)。C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1)。结论围术期应用凯纷可明显增强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手术PCIA中的镇痛效果,并减少舒芬太尼的总药量和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