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胃粘膜病变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累粘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急诊胃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经胃镜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全我经镜下诊断、治疗并常规应用H2受体拮抗剂后,症状消失。无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口服胃粘膜屏障破坏剂为导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首要原因,常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奥曲肽 (商品名善宁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对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急性胰腺炎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用奥曲肽治疗 2 8例急性胃粘膜病变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8例急性胃粘膜病变 ,均有服药、大量饮酒史或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原发疾病 ,并经胃镜检查确诊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表现为突发呕吐大量暗红色血液 (或血块 )和 (或 )暗红色血便 ,短期内血压下降 ,脉搏增块 ,血红蛋白下降 ,估计失血量达 10 0 0~ 30 0 0ml,平均 15 0 0ml。分为2组 :(1)观察组 2 8例 ,男 16例 ,女 1…  相似文献   

3.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的胃粘膜多发性糜烂和浅表性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如不能及时、恰当的治疗,后果严重。因此,本病的治疗将控制出血置于最重要的地位。笔者自1998年2月~1999年3月在应用H2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思密达和凝血酶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12例,取得明显止血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人均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急诊胃镜检查证实急性胃粘膜病变24例。均有明确病因,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8例、饮酒后10例、尿毒症4例、腹部手术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21~56岁,…  相似文献   

4.
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因胃粘膜糜烂出血15例(占5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26.67%),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炎出血4例(占13.33%),胃癌出血2例(占6.67%),出血部位不明1例(占3.33%)。胃粘膜糜烂出血有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有明显增加趋势,认为胃粘膜糜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时行胃镜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3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因胃粘膜糜烂出血15例(占5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26.67%),消化性溃汤合并胃、十二指肠炎出血4例(占13.33%),胃癌出血2例(占6.67%),出血都位不明1例(占3.33%)。胃粘膜糜烂出血有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有明显增加趋势,认为胃粘膜糜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时行胃镜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15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我院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在病变部位取粘膜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能明确出血原因,其中以消化道溃疡最多为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26.0%,急性胃粘膜病变为20.0%,恶性肿瘤为8.7%,另有胆道出血、Dieulafoy病及不明原因性出血等为4.0%。结论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病因检出率高,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道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病变、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思密达在小儿急性胃粘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天津市儿童医院消化科徐晓华刘凤霖高敏急性胃粘膜病变是指多种原因诱发的胃粘膜浅表糜烂性出血和表浅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我院于1995年8月~1996年12月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17例,应用思密达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8.
1988年3月至1994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共有1759例肝脏手术者,术后共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例,其中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急性胃粘膜出血34例.在此34例中,除1例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行肝中叶切除加捆扎术无肝硬变外,其余33例均系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变患者.急性胃粘膜出血患者经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营养支持、保肝、输血、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剂以及H_2受体拮抗剂或质小泵抑制剂治疗后,治愈30例,死亡4例。4例死亡者均系重度肝硬变病人.由此提示,急性胃粘膜出血的发生和发展与门脉肝硬变及其肝硬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肝硬变程度越重,肝功能损害越明显,手术后全身状况越差,其发生急性胃粘膜出血的机会就越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壮族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生活特点、发病原因,为防治工作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减少复发率和病死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的22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胃镜检查、HP检测结果、治疗方法及效果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消化性溃疡出血15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37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1例。其中有饮酒史者80例,生活不规律者75例,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者36例,不规范治疗原发病者20例,有脑血管病者9例。第2次出血25例,出血3次以上者10例。用奥美拉唑止血率达95.00%,奥曲肽止血率70.97%。转外科手术4例,转院5例,死亡8例。结论壮族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饮酒为首位,其次为生活不规律、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不规范治疗原发病、脑血管病。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是止血的首选药物。其复发率、病死率较高,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42例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经胃镜检查发现肝硬化良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呕血,黑便并非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而是由于胃粘膜弥漫性充血,糜烂出血及急性浅表溃疡所致,治疗上除常规应用保肝,降低门脉压力等药物外,应同时给予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龚瑜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38-138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在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后急性胃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血病忠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与对照组36例,分析两组急性胃黏病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急性胃粘膜病变2例(5.6%),死亡3例(8.3%),对对照为12例(33.3%)和8例(22.2%),两组比较p〈0.01和〈0.05(X^2=7.182,6.125)。结论奥美拉唑为预防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有效药物,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应激性溃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英键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1):10-11,13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又称急性胃粘膜病变 (AGML)和急性胃粘膜出血(AGMB),还可称急性胄粘膜血管收缩性综合征(AGTCS)。该病是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特别是病人遭受创伤、烧伤别重病并有休克、出血、感染或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时, 胃或十二指畅,食管发生急性粘膜糜烂和溃疡,临床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少数可发生穿孔,易危及病人生命。应激性溃疡虽已被习用,但不是一个满意的命名,应理解为在应激下发生胃十二指肠粘膜急性病变,包括应激性溃疡及出血,故宜以准确概括本病全貌的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粘膜病变(Acute stress mucosal lesion,ASML)命名较乃合理。  相似文献   

13.
对68例肝硬化作胃镜检查,65例(95.74%)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粘膜病变,以炎性充血、粘膜靡烂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无食管静脉曲张者以急性胃粘膜靡烂和溃疡出血为主;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5.17%(16/29)。分析认为,降低门静脉压以改善胃肠道粘膜的淤血状态,有助于促进靡烂粘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门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病因和治疗(附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5-1999年行门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16例病人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糜烂出血10例(62.5%),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2例(12.5%),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25%),认为断流术不但没有解决肝硬化后胃粘膜缺血问题,反而加重了胃体、胃底的缺血,导致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是断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联合断流术是防治断流术后胃粘膜病变出血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26例,胃镜下治疗7例,手术治疗20例。胃镜或肉眼观察胃粘膜病变情况。结果保守治疗6例成功,1例再出血转手术,20例手术患者19例治愈,1例死亡。胃镜或肉眼观察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伴出血。结论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警惕急性胃粘膜病变可能,发生出血时,早期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欠佳时,应考虑迷走神经切断加胃次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6.
洛赛克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洛赛克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30例,给予洛赛克40mg静注,1次/12h,共用3d。结果 24h、48h及72h止血率分别为16.7%,26.7%和40.0%,3d总止血率为83.3%,无效率为16.7%,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洛赛克对各种严重应激反应导致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溃疡出血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急性胃粘膜病变 (AGML)常常并发大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约占 10 %左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科自 1981~ 1996年间共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病人 4 1例 ,年龄在 16~ 69岁之间 ,平均年龄 38岁 ,男女比例为 3∶1。其发病原因有 :颅脑损伤 8例  相似文献   

18.
申鸣  宋国培 《吉林医学》1992,13(4):221-222
本文对使用纯乙醇作为血管硬化剂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102例次病人的胃镜下食道、胃粘膜改变与复发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使用纯乙醇作为血管硬化剂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使85%的病人原有曲张静脉管径缩小或(及)条数减少;70%的病人原有红色征消失;63%病人原有胃底静脉曲张减轻或消失,而20.0%的病人可出现胃底静脉曲张;可使原有胃粘膜充血、水肿加重或出现胃粘膜充血、水肿而导致胃粘膜的糜烂、出血;此外,食道溃疡的发生率为47.9%。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胃粘膜出血(acute gastric mucosal bleeding AGMB)系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后胃粘膜发生广泛糜烂、浅表溃疡等急性损害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国内外报道了很多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AGMB,由于研究方法和观察对象不同,故其名称很多,常见的有应激性溃疡、Curling溃疡、浅表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急性胃  相似文献   

20.
颈段食管胃粘膜异位是胚胎发育最初2个月胃下降时,胃粘膜在左后方的残留。临床上较少见且缺乏特异症状,常因上腹部症状进行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及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其检出率将有所提高。我科2000年1月-2003年4月13968例胃镜检查中检出22例,占同期胃镜检查的0.16%。22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