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SAP)在2型糖尿病(T2DM)全静脉营养(T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5例接受TPN治疗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实施TPN,研究组采用SPA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普通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平均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糖变异系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9.09%(3/33),低于对照组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应用于T2DM TPN患者可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效果优于普通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2007年8月-2010年12月期间120例重症高血糖患者按入院时间序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照组:传统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结果 微量泵治疗组控制高血糖达标时间、理想血糖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可有效地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并持续稳定在所需范围内,是一种控制危重患者血糖更快、更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与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状态患者时的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内分泌、普外科采用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28例(N组)及采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30例(S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率、平均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率、低血糖次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平均达标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持续静脉点滴组(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控住患者的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降低住院天数及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的差异,以探讨更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方法。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A组)22例,采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B组)24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平均血糖A组(8.1±1.33)mmol/L,B组(11.2±2.45)mmol/L;治疗期间血糖波动最大差值的平均值A组(3.3±2.51)mmol/L,B组(5.9±2.34)mmol/L;治疗后血糖达标天数A组(4.10±1.12)d;B组(8.63±3.41)d;每位患者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A组(31.6±3.6)IU,B组(47.3±3.9)IU;发生低血糖A组1例;B组5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A组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使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更适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霍晓丽  姚怀娟 《吉林医学》2012,33(23):4987-4988
目的:观察胰岛素静脉泵注对危重病高血糖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36例血糖高于16.0mmol/L的危重患者,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进行胰岛素持续小剂量静脉泵注治疗,胰岛素量按血糖情况调整。结果: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钠、血浆晶体渗透压(CO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静脉泵注治疗危重病高血糖快捷平稳,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莉  温玉洁  胡欣 《广西医学》2007,29(8):1191-1191
目的 探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8例血糖>20.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组56例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当血糖下降至13.9 mmol/L以下后改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组52例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结果 微量泵组在减轻脱水、改善症状方面效果好,血糖下降时间短(P<0.01).结论 在持续高血糖状态,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组优于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ICU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63例研究对象均为ICU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按照历史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以及综合式护理,对比其两组患者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用时,使用胰岛素静脉泵2~48 h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用时,使用胰岛素静脉泵2~48 h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数据间经比较后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ICU重症患者应采取综合式护理,其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血糖达到目标血糖范围,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超  李敏 《柳州医学》2008,21(2):72-74
目的观察危重机械通气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的疗效。方法将9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11.9mmol/L,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10~11.1mmol/L,IT组:当血糖>6.1mmol/L,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泵注胰岛素,控制血糖4.4~6.1mmol/L。结果CT组病死率达43.47%,远远高于IT组的13.04%_患者住重症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抗生素使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危重患者血糖4.4~6.1mmol/L。,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微泵持续静脉输注和三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早晚2次皮下注射,必要时中餐补充1次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三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微泵持续静脉输注是较合理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脓毒症并发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并发高血糖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和胰岛素生理盐水微量注射泵静脉持续注射组(对照组),每组各28例。分别观察血糖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SII组和对照组应用胰岛素后血糖均明显下降,但CSII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CSII组未发生低血糖,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时间缩短(P<0.05),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SII控制脓毒症高血糖患者与传统静脉胰岛素注射方法相比,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发生率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时间明显缩短,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