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联合肺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结核杆菌DNA对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4例结核杆菌痰阳性和确诊肺结核的痰菌阴性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采集BALF及活检肺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对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核杆菌DNA。结果 104例患者BALF中PCR检测结核杆菌DNA阳性92例,阳性率为88.46%;肺组织石蜡包埋检测结核杆菌DNA阳性98例,阳性率为94.23%。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联合肺组织PCR方法检测结核杆菌DNA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液肺炎支原体(MP)DNA与血清MP抗体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35例疑似MP感染患儿,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痰液MP-DNA,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 M抗体,比较两种方法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235例患儿中,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0.4%,显著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且痰液MP-DNA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MP-Ig M(P<0.01)。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指数以联合检测最高,且痰液MP-DNA检测优于血清MP-Ig M抗体。结论痰液MP-DNA和血清MP-Ig M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小儿MPP的诊断率,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15种呼吸道常见病原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新兵发热病因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选定1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靶基因,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15种病原体的培养物和正常人的基因组对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测试,并对健康和发热新兵各50例的咽拭子进行检测.结果 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有效检测线性范围为1×102~1×109拷贝/ml,最低检测限为5~50拷贝/ml,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在50例发热新兵咽拭子中,24.0%嗜肺军团菌阳性,30.0%乙型流感病毒阳性,24.0%肺炎支原体阳性,8.0%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对照组上述病原的阳性率依次为20.0%、6.0%(P<0.05)、22.0%和0.0%,而腺病毒、麻疹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5N1、风疹病毒、猪链球菌、肺炎衣原体和肺炎链球菌均阴性.18例(36%)流感病毒感染者急性期血清IgM和IgG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和72.2%(13/18),在恢复期则分别为16.8%(3/18)和100%(18/18).健康新兵的两次血清抗体检测无临床意义.在咽拭子嗜肺军团菌及肺炎支原体阳性个体,发热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8.3%、&3%和16.7%.结论 成功建立可同时进行15种呼吸道病原体早期诊断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此次新兵营集训新兵发热病因以流感病毒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检测咽拭子中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和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以及支原体抗体(MP-IgM)胶体金沉淀法对94例已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MPP)患儿咽拭子及血清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病程7 d内咽拭子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快速液体培养法、血清MP-IgM检测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1.28%、36.84%、19.15%,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早期阳性率高;3种方法总阳性率分别为82.98%、36.84%、100%,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阳性率,与MP-IgM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快速液体培养法阳性率较低,与MP-IgM检测法无一致性。结论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活体检测法简单易行、准确快捷,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支原体检测尤其是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其对小儿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验室病原学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初步筛查某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方法 采集51例患者血液和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病毒分离及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筛查、确定致病病原体,并对15例恢复期患者(发病后15~28d)血清进行IgG滴度检测,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 所有咽拭子的细菌培养及7例咽拭子的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24例患者血清进行的免疫荧光法呼吸道常见20种病原体IgM抗体筛查结果显示:流感A型阳性率为20.8%(5/24),流感B型阳性率为12.5%(3/24),肺炎衣原体阳性率为20.8%(5/24),肺炎支原体阳件率为50.0%(12/24),其余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ELISA检测IgM抗体结果显示:总流感病毒IgM抗体阳性2例(3.92%),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7例(13.7%),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0例(39.2%),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阳性2例(3.92%),EB病毒抗体阳性1例(1.96%).免疫荧光法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滴度检测结果显示1:100稀释后阳性反应37例(72.5%),其中的31例(60.8%)在1:1000稀释后仍呈阳性反应,对照组仪2例(6.45%)IgG抗体1:100时呈阳性,在1:1000稀释后均为阴性.PCR实验未见特异扩增反应.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发现15例中有7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变化.结论 初步推断此次某部群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事件系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该疫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为今后疫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b DN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3例肺结核患者、63例非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FL)用FQ-PCR检测Tb DNA。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BALF诊断肺结核的度=65.1%;特异度=98.4%;准确度=84.9%。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ALF中Tb DNA诊断肺结核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期间住院的108例成人支原体肺炎(实验组)bFGF及FN水平,以同期住院的102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在莫西沙星治疗后3个月再次检测bFGF及FN水平。结果实验组bFGF及F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莫西沙星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使肺组织bFGF水平增加,而bFGF可进一步诱导FN表达增加。我们发现莫西沙星治疗可阻断该过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间质纤维化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SPA协同凝集与ELISA法分别检测病人痰、胸腹水、咽拭于中白色念珠菌抗原及血清中抗体。116例临床标本抗原检测,结果特异性93.5%,敏感性82.0%,与培养法符合率达90.0%。ELISA用于血清中抗体检测,结果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抗体检出率83.3%(22/24)。浅表粘膜白色念珠菌感染及其它疾病与正常人分别为8.3%(1/12),4.7%(4/84)和5.9%(10/169)。两法均具有简便、快速之优点,前者可作为鉴定白色念珠菌的参考方法,后者可作为对白色念珠菌病诊断的常规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变化及三者间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对AMI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47例AMI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BNP,MYO和cTnⅠ,并进行比较分析单个测定以及联合测定时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AMI组BNP,MYO及cTnI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2)在胸痛发作后2~6 h BNP,MYO,cTnI以及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76.2%,62.1%,74.2%,93.5%和特异性分别为79.2%,63.5%,82.7%,77.9%;在胸痛发作后6~12 h BNP,MYO,cTnI以及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9.5%,67.8%,83.5%,95.9%和特异性分别为84.3%,62.1%,88.3%,80.6%;在胸痛发作后12~24 h BNP,MYO,cTnI以及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4.7%,85.9%,92.6%,98.5%和特异性分别为97.6%,59.4%,96.5%,83.1%。结论 BNP,MYO及CTnI联合检测可以提高AMI检测的敏感性,有助于AMI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索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意义。方法 用PCR -TRAP -ELISA半定量及PCR -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 ,检测 49例肺癌、2 8例肺部良性疾病的纤维支气管镜后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细胞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肺癌痰液标本的细胞学敏感性为 5 5 .1% ,特异性为 10 0 % ;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 71.4% ,特异性为 89.3% ;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 2 8.6 % ,特异性为 10 0 % ;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 90 .9% ,特异性为 89.3%。结论 痰液的细胞学、端粒酶活性表达及p16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 ,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物浓度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3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沈阳市空气质量指数及各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小时平均值。利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沈阳市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数的关联性。结果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SO2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日入院人数影响最大,PM2.5次之,PM10最小。PM2.5、PM10、SO2的最佳滞后时间分别为6、1、7 d。多污染模型结果发现,SO2每增加10μg/m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日住院相对风险增加3.7%;PM2.5每增加10μg/m3,相对风险增加3.1%;PM10每增加10μg/m3,相对风险增加1.0%。各污染物对男性、女性住院人数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2、PM2.5及PM10浓度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数呈正相关,随着浓度升高,住院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大连市妇产医院就诊的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衣原体抗原检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衣原体抗原检测采用免疫层析法,支原体鉴定采用培养法,药敏试验采用药敏试剂盒。结果 4368例衣原体抗原检测患者感染沙眼衣原体(CT)152例(3.48%);5530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患者支原体感染2729例(49.35%),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最高占总感染率82.50%。支原体对13种抗菌药敏感性高的是多西环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耐药性高的是林可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结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既有单纯感染又有混合感染,以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其次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临床应根据感染类型及抗菌药敏感性不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与原体-IgM均≥1∶80,且EB病毒检测病毒衣壳衣原(VCA-IgM、VCA-IgG),并除外CMV感染可能,而诊断为支原体感染并发传单综合征的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4例,皮疹1例,肺部有改变5例。全部病例仅经红霉素治疗12~21 d痊愈。结论:支原体感染可并发传单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亦多见,使用红霉素规则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表现.结果:12例早期均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痛变,随病程进展出现液化坏死及大小、数目不等的空洞;11例为单侧肺叶受累,1例为两侧肺受累;6例右肺受累,5例左肺受累;2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随访4~18个月10例肺实变完全吸收,肺坏死及空洞消失;2例仍有局限性肺不张,呈纤维条索样改变;2例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脓肿早期表现为肺实变,随病程进展出现液化坏死及空洞,可有胸腔积液及胸膜反应,经积极治疗大部分可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15.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认识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16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的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平均年龄41岁。回顾分析了所有病例的胸部常规CT及HRCT。结果 最常见的CT表现为磨玻璃样影12例,其中9例呈斑片状小叶分布;8例表现为气腔实变;9例可见“树芽征”;其他表现有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例管。15例同时出现2种以上CT表现。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与细菌的肺炎区别。  相似文献   

16.
周宁  林国英  董友志  何海明 《武警医学》2004,15(11):817-819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366例血清中,有199例HBV DNA阳性,占54.4%.血清HB-/ml占65.2%;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占95.2%,≥106 copiessAg、HBeAg、抗阳性率占29.1%,≥106 copies/ml占17.6%.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5.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 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巢式PCR(Nest PCR)检测器官移植术后受体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并与传统ELISA法作方法学对照。方法:巢式PCR针对HCMV AD169株IEA基因设计内外两对引物,对59例肝、肾移植术后受体(肝移植27例、肾移植32例)血、尿标本进行HCMV DNA检测。分离血清作EIASA检测IgG、IgM。结果:血液Nest PCR阳性率肝移植62.9%,肾移植46.8%;ELISA法阳性率:IgC35.5%,IgM27.1%,IgG+IgM18.6%,IgM阳性标本(16例)DNA检测皆为阳性,6例IgG、IgM皆阴性标本DNA检测仍为阳性。两法检测,P<0.05,证明两法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巢式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诊断HCMV感染的方法,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传统ELISA,能弥补ELISA的假阴性,更适用于临床检测器官移植术后HCMV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30例,和在我院进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伴喘息的患儿30例,比较两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指标改变。结果研究组CD3+为61.9±10.4、CD3+CD8+为22.7±6.9、CD19+为23.9±3.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CD3+CD4+、CD4/CD8、CD16+CD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A为0.9±0.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M、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通过刺激气道上皮慢性炎症、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诱发喘鸣。  相似文献   

19.
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检方法与试剂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检方法与试剂的筛检价值。方法: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梅毒抗体临床科研血清盘标本40份及随机抽取西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阴性血清100份为评价标本。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厦门新创梅毒抗体ELISA1诊断试剂盒(ELISA1)及北京金豪梅毒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ELISA2)对评价标本作盲法筛检,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梅毒抗体已知阳性和阴性作为金标准。用四格表法评价真实性与可靠性指标,并对二种ELISA试剂盒的Cut-off值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TRUST法、ELISA1及ELISA2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68.2%,95.5%,100.0%,特异度分别为77.8%,94.4%,94.4%,约登指数分别为0.46,0.900.94,重复试验符合率分别为90.0%,100.0%,100.0%,二种ELISA试剂盒的Cut-off值较合理。结论:ELISA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重复试验符合率要远高于TRUST法。尽管TRUST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低,在无偿献血者的粗筛快检中可降低血液报废率,因而在无偿献血中的仍有很高价值,如果将ELISA试剂盒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加以提高,将会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已在血清病毒中产生耐药基因突变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反转录酶(RT)区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8月于解放军302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30例,均经6个月以上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已在血清中检测到耐药相关突变。采集与血清检测同一时间点的全血标本30份并分离PBMCs,提取总DNA,以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消化+滚环扩增+跨缺口PCR方法扩增HBV cccDNA的RT区,分析9个位点的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变异。结果 30份样本中,16例检出HBV cccDNA,检出率为53.3%,PBMCs中HBV cccDNA检出率与HBeAg阳性率、血清ALT水平及血清HBVDNA载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在16例HBV cccDNA检出者中,B基因型5例,占31.3%,C基因型11例,占68.8%,与血清HBV基因分型结果一致。但是,与血清HBV均检出耐药突变株不同,16例PBMCs cccDNA中检出的病毒均是无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突变的野生株。结论在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产生耐药突变的情况下,PBMCs中HBV cccDNA仍以原始野生株为优势种群,推测PBMCs可能是体内HBV野生株的"存储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