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与开放手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FEV1%、FEV1/FVC、PaO2、SaO24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150.1±5.8)min、术中出血量(311.5±5.2)mL、住院时间(12.1±5.1)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下实施食管癌手术效果更佳,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降低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快速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应用止痛药时间及出血量,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探讨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3.53±16.34) min]、住院时间[(10.34士3.25)d]、胸腔引流时间[(3.15±0.89)d]、应用止痛药时间[(5.24士1.45)d]及出血量[(535.45±150.1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12.66±27.28) min、住院时间(15.26±4.28)d、胸腔引流时间(5.89±1.78)d、应用止痛药时间(9.66±2.28)d及出血量(876.39±234.2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胸内血块机化、腹膜腔感染和复张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82%),与对照组(2.22%)无明显差异,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 创伤性血气胸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6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98±19)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1±7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81±27)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7±3)d。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癌患者使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庆锋 《当代医学》2014,(27):62-63
目的:对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11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58)。其中对照组采取开胸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63.8%,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6.7.±11.7)h、术后出血量(67.2±16.3)mL、术后住院时间(7.1±1.8)d以及引流置管时间(2.2±1.0)d明显优于对照组(63.1±15.8)h、(100.2±18.3) mL、(10.1±2.2)d、(4.3±2.1)d,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速度快,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罗晖  杨颖  汪华  陈旭  徐俊  蒲强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33-34,37
目的探讨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微创效果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T3N1M0期以下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组(胸腔镜组)60例和常规开胸手术作食管癌切除治疗组(开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3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胸部手术时间为(35.2±4.1)min,胸部术中出血量为(101.3±17.4)mL,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3.4±2.1)个,淋巴结阳性率为12.1%,3年生存率为53.3%;开胸组胸部手术时间为(60.7±7.3)min,胸部术中出血量为(156.1±34.5)mL,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2.8±3.1)个,淋巴结阳性率为12.5%,3年生存率为51.7%。胸腔镜组胸部手术时间、胸部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阳性率、3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辅助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能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似的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VATS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5~30个月,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4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1.8±9.3)mL]明显少于对照组[(90.2±15.8)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1.1±12.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3.9±13.7)min],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3.1±7.3)h、(6.8±1.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6.9±10.7)h、(9.5±2.8)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5~30个月,VATS组术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术后复发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及经左胸腹联合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入路(34例)和经左胸腹联合入路(40例)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胸、腹淋巴结清扫,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观察2周,比较2组忠者的淋巴结肿瘤转移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住院时间.结果:经胸与经左胸腹联合行下端食管癌根治术比较,手术时间短[(2.6 4±0.8)h vs(4.7 4±1.1)h,P〈0.05]、出血量少[(418.5 4±112.5)mLvs(693.5.4±124.8)mL,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5.9%(2/34)vs 22.5%(9/40),P〈0.05]、手术住院时间缩短[(15.5±4.7)dvs(24.8 4±6.5)d,P〈0.05];2组手术切除淋巴结肿瘤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但远期存活率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与传统开胸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因非小细胞肺癌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开胸手术组与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392例,开胸手术组214例,占54.59%,胸腔镜组1,78例,占45.41%。两组患者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患者[(231.4±41.9)mlvs(165.3±31.2)ml,P〈0.05],术后引流液量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640.0±69.0)mlvs(846.0±71.0)ml,P〈0.05];胸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8.1±2.1)vs(12.5±2.8)d,P〈0.05],术后拔管时间显著早于开胸手术组[(3.1±0.3)vs(4.4±0.5)d,P〈0.05]。结论: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胸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手术时间与传统开胸手术并无显著性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住院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中出血、术后第1d疼痛评分、术后第1d引流量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肺部感染、呼吸功能不全、胸腔胃扩张的发生率对照组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32例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28例实施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参数指标、并发症、创伤应激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63.58±42.76)min,长于对照组(219.36±38.61)min,切口长度(7.53±1.26)cm、出血量(218.53±36.56)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63±0.43)d、引流时间(4.28±0.73)d、卧床时间(5.43±1.18)d、住院时间(5.43±1.18)d,均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32.68±3.74)cm、出血量(448.81±41.73)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18±0.71)d、引流时间(6.51±1.03)d、卧床时间(8.08±1.24)d、住院时间(17.93±2.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4,22.787,17.064,9.766,8.475,3.679,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经开胸手术治疗的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U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进行电视胸腔镜下(全胸腔镜c-VATS组.68例;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a—VATS组,48例)肺叶切除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17例患者的需要转变手术方式(由c-VATS到a-VATS,15例;由c—VATS到开放手术,1例;由a—VATS到开放手术,1例)。手术中转开胸1例。ma期108例,DIb期8例,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全组手术时间平均(158±36)min,术中失血平均(176±50)mL,术后胸管停留时间平均(3.2±1.8)d,术后住院平均(7.5±2.5)d。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0.1±20.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50.0±11.2)mL,平均胸管引流时间(4.2±0.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2±1.0)d。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包裹性液气胸15例,轻度肺漏气5例,操作切口脂肪液化5例,声音嘶哑2例。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SPN微创化诊治模式的建立。方法对健康体检或临床检查发现的68例SPN患者进行程序化微创诊治,分析诊治过程。结果68例SPN患者经CT定位肺穿刺活检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13例(19.1%)。胸腔镜肺结节切除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2例(2.9%)。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6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5例,术中出血50~800(344.7±222.5)mL,术后住院时间8~18(11.9±2.9)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8(4.9±1.7)d;单纯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9例,术中出血30~200(90.3±54.3)mL,术后住院时间5~19(9.1±4.2)d,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1~16(4.3±4.6)d。结论微创化诊治相较传统诊疗方式有其优点存在,是治疗SPN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普遍共识,需要建立程序化的微创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郝瑞  边拜  李春 《新疆医学》2014,(12):8-10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与单纯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大泡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益,探讨其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肺大泡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VAMT组与VATS组,VAMT组29例,VATS组33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VAMT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与VATS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手术时间比VATS短(P〈0.05),手术费用明显低于VATS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与单纯胸腔镜手术两种方式在治疗肺大泡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别,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费用较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及体会,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间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其中有3例术中中转开胸.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平均为(13.8±3.4)/例:(11.1±2.6)/例;胸部手术失血量更少(160.5±24)ml:(290.5±36.5)ml;术后胸管拔管时间更短( 3.9±1.5) d:( 4.9±2.4) d;肺部并发症更少( 7.3%) :(15.6%) ;总体住院时间更短( 12.3±3.5) d: ( 15.4±5.6) d; 但胸部手术时间更长( 125±43.5) min/ 例: (60.5±30.6) min/例.结论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作为外科微创一种新型的技术,其对外科医生手术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但多方面的优点弥补了开胸手术的不足,只要硬件条件及临床手术条件允许下,应积极推广应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淋巴清扫彻底、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胃切除方法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组行胃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手术效果.结果 (1)根据Karnofsky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对照组手术前后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4.72+8.59)分与(67.26±5.39)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分别为(74.90±9.10)分与(73.37±8.25)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分别为(26.02±3.32)d、(108.22±11.35)min、(530.18±35.68)mL及(14.45±1.02)d,观察组分别为(17.50±1.99)d、(40.62±6.77) min、(126.07±32.18)mL及(44.05±6.39)d,两组上述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根治性切除术相比,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月我院妇科施行LAVH和AH的病例,并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LAVH组(102.45±45.36)ml较AH组(180.62±56.43)ml明显减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AVH组(20.32±6.34)h较AH组(31.21±10.42)h明显缩短(P<0.05);术后病率LAVH组较AH组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LAVH组(4.92±1.20)d较AH组(7.28±2.14)d明显缩短(P<0.05)。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VH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对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27例进行回顾分析,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传统二期吻合术治疗的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92.6%,对照组为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安全可靠,且能够提高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