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复习胸部淋巴瘤的CT扫描和同期X线片,观察CT扫描对光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随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26例病理证实的淋巴瘤的CT所风,着重观察病变训位,对纵膈周围结构的侵犯,胸膜受累及纵膈外淋巴结及肺受侵情况。26例中Hodgkin病6例。非Hodgkin淋巴瘤20例。结果:26例胸部淋巴瘤CT均显示为纵膈淋巴结肿大,前纵膈和气管旁组最常见21例;气管与支气管组和隆突下组9例,腑部淋巴结4例;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胸部CT表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的胸部CT表现以指导疾病的分期与治疗。材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0例恶性淋巴瘤中78例胸部CT异常的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论:恶性淋巴瘤在胸部CT中可见纵隔淋巴结、肺、胸膜及心包等各种异常表现。常规胸部CT检查有利于精确分期,制定治疗计划及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3.
彭卫军教授等主编的《淋巴瘤影像诊断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主要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头部淋巴瘤、胸部淋巴瘤、腹部及盆腔淋巴瘤、骨及软组织和皮肤淋巴瘤等,详细阐述了这些疾病的病理、临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并对淋巴瘤的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找院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随访3a余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彭卫军教授等主编的《淋巴瘤影像诊断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主要包括总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头部淋巴瘤、胸部淋巴瘤、腹部及盆腔淋巴瘤、骨及软组织和皮肤淋巴瘤等,详细阐述了这些疾病的病理、临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等;并对淋巴瘤的影像检查技术,病理学分型,病理学与影像学的联系等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及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旨在加强对胸部创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通过对126例肺实质性损伤的回顾性分析,对其主要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与CT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1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损伤,以下列4种征象最为常见:1.肋骨骨折85%;2.肺部创伤和湿肺73%;3.血性气胸43%;4.纵膈及皮下气肿27%;结论:常规胸部平片特别是近来CR及DR对于肺实质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可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1年~1997年收治创伤性湿肺75例,通过胸部平片确诊65例,10例平片阴性而临床有脚痛、呼吸困难,高度可疑湿肺行CT检查而确诊湿肺。本文将这10例平片阴性而CT阳性的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一58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车辆挤压伤6例,坠落伤2例.其它仿2例,伤后就诊时间3小时一4天。6例平片与CT检查为同一天,4例相隔一天。伴有肋骨骨折的5例,脑外伤3例,四肢骨折者2例。结果10例平片漏诊湿肺中,CT显示右中下肺近胸膜处云雾样斑片状高密度影3例,横隔区密度较淡边缘不清多发小片状影…  相似文献   

8.
CT对胸部淋巴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习78例胸部淋巴瘤的CT扫描和同期的胸部X线片,观察CT扫描对胸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随诊的价值。78例中Hodgkin病37例,非Hodgkin淋巴瘤40例,未分类1例。初诊时做治疗前CT扫描18例,复诊做CT扫描73例(120次)。CT扫描对57例(73%)增添了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对检出位于胸膜、胸壁、隐匿在纵隔旁和胸膜下的肺病变,以及内乳链、膈脚后、横膈心包组和纵膈大血管之间的淋巴结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外科诊疗中的应用,重点研究胸外伤VATS的适应证、手术操作和并发症、方法 总结1995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324例,主要病种包括胸外伤205例,自发性气胸43例,肺肿瘤32例,纵隔肿瘤或囊肿22例,以及巨型肺大疱、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脓胸等22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d,手术效果满意,中转开胸完成手术25例(7.7%),非致命性手术并发症32例(9.9%),手术后死亡5例,无术中死亡。主要并发症为肺漏气、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复张性肺水肿、出血等。结论 VATS及辅助小切口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使胸外伤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手术机会,对胸外伤、自发性气胸、肺周围型肿块或结节、纵隔良性肿瘤、早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纤维素期脓胸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熟练掌握VATS技术能减少手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一般为良性,可累及淋巴结、肺胸膜、皮肤、骨骼等器官。在诊断时,少数可以从颈部淋巴结、皮肤结节或支气管镜检查得到病理诊断。多数除胸部影像外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支持。胸部影像便成为唯一的诊断依据。当影像表现较典型时,诊断不困难,但有将其误诊为肺癌或淋巴瘤而进行抗肿瘤治疗的病例。而不典型结节病有时与肺结核、肺炎间质纤维化,肺癌淋巴瘤难鉴别,延误时间可长达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胸腔内广泛存在淋巴组织,因此,胸部是淋巴瘤易侵犯的部位湖了解该病在胸部的X线表现,收集我院自1989年至1996年资料完整、有胸部病变的淋巴瘤患者54例,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4例均经淋结活俭或骨髓学检查而确诊。男31例,女23例。年龄21—74岁,平均41.5岁。周期性发热、盗汗、乏力34例,刺激性咳嗽伴有胸痛,咳脓痰者15例,肝脾肿大5例。胸部X线分析54例有胸部侵犯的淋巴瘤患者的X线表现有:门)胸内淋巴结受累,以中上纵隔增宽最多见,左侧纵隔增定6例,右侧8例,双侧增宽14例,共计28例,表现为不对称性分叶状块影,边缘…  相似文献   

12.
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瘤的CT与X线表现,以提高对肺淋巴瘤影像学的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21例肺淋巴瘤均经肺或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常规及薄层CT扫描法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作对照检查。结果;肺淋巴瘤的影像异常可以分为;肿块有结节型,实变型,肺炎肺泡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血行播散型,心包及胸膜病变型。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胸部肿瘤在我国为常见、高发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气管、肺、食管、心脏等器官受到的辐射损伤也日益增多,由此导致了不少误诊误治病例的出现。本文简要讨论胸部病变放射治疗所致损伤的病理变化和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放射损伤的认识,注意早期症状和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肺平滑肌瘤在肺肿瘤中甚为少见,我们查体中见到1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患者女性31岁。一般体征及常规检查未见任何异常,既往健康。化验室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透视于左肺中下野发现类圆形致密影,边缘光滑清楚,密度均匀,建议行CT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5.
15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胸片、胸部CT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炎症、肺不张等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患者的肺部X线检查结果与纤支镜的检查结果对比,X线正常的胸部CT检查结果与纤支镜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确诊率。结果 纤支镜检查对这四种改变的确诊率,分别为70.7%,76.1%,100.0%和42.9%。28例X线检查正常的患者,均做了纤支镜检查,12例发现异常,异常确诊率为42.9%;有16例同时做了胸部CT检查,其中6例发现异常,异常确诊率为37.5%。结论 纤支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弥补胸片及胸部CT对肺部疾病诊断的缺陷,将纤支镜与胸片、胸部CT等检查手段更好地结合,能大大提高对肺部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恶性淋巴瘤合并胸部病变较多,国内报告约1/3累及胸腔,何杰金氏病约67%侵犯胸部。进一步认识恶性淋巴瘤胸部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国内有报告将颈部淋巴结肿大合并胸水的患者误诊为肺癌。为此我们对住院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淋巴瘤合并胸部病变者作一临床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66例恶性淋巴瘤男性6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8.8岁(14~72岁)。15例伴胸部病变者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30岁(14~43岁),原发于纵隔者4例,其余11例首先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在发病后40天~15月(平均10.5月)出现胸部症状。  相似文献   

17.
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淋巴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与霍奇金淋巴瘤,根据肺淋巴瘤的起源不同可分为三类:(1)肺原发性淋巴瘤;(2)肺继发性淋巴瘤;(3)与免疫缺陷有关的肺淋巴瘤。肺继发性淋巴瘤的主要影像学特点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1)支气管淋巴管型;(2)肿块(结节)型;(3)肺炎肺泡型;(4)粟粒型。讨论肺淋巴瘤的分类,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肺淋巴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胸外科行全肺切除术手术后术侧胸腔未置胸腔引流管共138例,术后结合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平片来决定是否行胸腔穿刺调压,以保证纵隔平衡,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钡剂造影与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及与病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并有较完整的消化道造影、部分CT检查资料以及部分手术后标本涂钡摄片的胃肠道恶性淋巴瘤29例,包括胃2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5例,结肠3例。结果上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0例胃原发性淋巴瘤中单个较大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9例,7例形成“牛眼”征;多个大小不等卵石样充盈缺损6例;单个巨大溃疡3例,1例表现为典型的“半月综合征”;多个大小不等浅淡龛影2例;7例胃腔变形,胃壁柔软,蠕动减弱,与以上各类型并存。1例十二指肠原发性淋巴瘤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伴条形龛影。5例小肠原发性淋巴瘤,肠腔狭窄、狭窄段以上肠管扩张2例,3例仅表现为小肠套叠。3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肠腔对称性环形狭窄1例,肠腔非对称性充盈缺损伴龛影形成2例。4例胃原发性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弥漫性胃壁增厚,增强后胃壁强化明显;3例腔内不规则形肿块,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4例中3例胃周脂肪间隙欠清晰。2例结肠原发性淋巴瘤CT表现为一侧肠壁见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29例病理组织学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28例,其中B细胞性25例,T细胞性3例;霍奇金淋巴瘤l例。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主要和首选的检查方法。CT扫描是对气钡双重造影有效的补充,它可以观察胃肠道壁受累的程度和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的TNM分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