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剖与临床》2005,10(3):M0002-M0002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周年庆祝会定于2006年5月中旬,在福州市召开,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欢迎全国各地从事修复重建外科工作及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踊跃投稿,会议期间聘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及举行《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创刊20周年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2.
《医学信息》2008,21(3):259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定于2008年9月下旬,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第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会议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上海市新力会展公司协办。欢迎全国各地从事修复重建外科工作及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踊跃投稿,会议期间聘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3.
小肠黏膜下层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肠黏膜下层(SIS)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组织如膀胱、肌腱、韧带、硬脑膜和血管等的修复,具有部位特异的组织再生能力,在部分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可获得结构和功能上的重建,但在某些组织如输尿管也存在粘连与功能不能重建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SIS可望作为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4.
总结应用组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手部毁损伤及重建部分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手部毁损伤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皮瓣、(足母mu)甲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创面主拇,手指再造重建部分手功能。结果: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手指功能优良率82.60%。结论:一期组合组织移植具有疗程短、手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手部毁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毁损性创面由于其损伤范围广、损伤程度深,并发症、合并症多,修复十分困难,致残率、截肢率、致死率极高,一直以来是外科修复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重点就毁损性创面的定义、伤情判断、损害控制理论治疗毁损性创面的应用、各部位创面修复、功能重建、截肢与保肢、多学科合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毁损性创面治疗中的特殊作用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仍有许多不足和遗憾,需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期创面的完美修复。  相似文献   

6.
《医学信息》2008,21(3):199
神经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是当今最活跃的学术热点领域之一,为了推动神经修复学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快速协调发展,加强各国间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展示神经修复学领域的各项研究成果,为世界各国神经科学各基础学科、神经内、外科、骨科、康复科、儿科、理疗科、神经移植科、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修复重建外科领域惟一核心期刊。期刊于1997年率先被国际权威医学数据库--MEDLINE及美国《医学  相似文献   

8.
《医学信息》2007,20(2):191-192
整形外科学是对人体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器官的缺损和畸形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以对人类容颜和形体的美的重塑的外科专业。是采用组织移植或代用品移植,进行组织、器官的缺损和畸形的功能和形态修复功能重建和容颜、形体的美化,包括对于颅、颌、面各类结构,手及肢体,乳房、躯  相似文献   

9.
背景:以往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是移植重建,最常用的移植材料为自体的骨髌腱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但由于此类移植物存在取材区并发症及韧带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近年来人工韧带的研究受到重视。 目的:认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结构及血供特点,以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人工韧带重建治疗机制与临床应用特点。 方法:①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组织结构,功能学特点以及血供差异。②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类型及生物力学机制。③分析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材料学分类及特点。④分析人工韧带修复后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 结果与结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时,应首先考虑到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及血供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物,使重建时过程简化,操作简单,重建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好,达到修复后的解剖与功能的双重建。  相似文献   

10.
小肠黏膜下层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黏膜下层(SIS)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组织如膀胱、肌腱、韧带、硬脑膜和血管等的修复,具有部位特异的组织再生能力,在部分组织缺损的修复中,可获得结构和功能上的重建,但在某些组织如输尿管也存在粘连与功能不能重建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SIS可望作为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1.
T2、T3声门癌喉次全切除及喉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完整切除肿瘤基础上,对T2、T3声门癌喉次全切除以重建喉功能的较好手术方法。方法对31例T2、T3声门癌的治疗,应用保留部分的甲状软骨、转移带蒂舌骨、会厌下移等作为新喉支架,带蒂的胸骨舌骨肌筋膜及保留的甲状软骨膜等修复喉内缺损,完善喉结构和功能。结果术后全部恢复较好的发声功能和吞咽功能。拔管率77.4%,3年生存率80.6%。随访5年以上13例,存活9例,死亡3例,失访1例。结论T2、T3声门癌行喉次全切尽可能应用软骨、骨与软骨膜、筋膜修复缺损,重建喉结构,为治疗肿瘤和恢复喉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游离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Ⅰ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4例下颌骨良性病变及相近组织恶性病变侵犯下颌骨患者,扩大切除病变部位后,采用自体髂骨移植钛重建板固定即刻修复缺损下颌骨。结果术后3、6、12月随访,24例均获成功,3例病人存在轻度开口受限。结论钛重建板固定移植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能较好的恢复其形态和功能,是一种比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手部具有重要的功能,同时也极易受到损伤。使用外科皮瓣修复缺损组织和重建手功能的效果较好。其中,游离皮瓣具有高存活率和感觉灵敏的优点,带蒂皮瓣修复简单易行,供区面积大,改良后的游离皮瓣和带蒂皮瓣的术式应用范围更广。然而,不同的外科手术修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择优选择,新的手部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术式仍需改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修复重建外科”概念以来,临床医生已逐步将“结构”、“功能”及“形态”的修复三者有机结合,成为外科伤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一在“组织工程”、“干细胞”、“基因工程”发展以后,提出了“再生医学”的新概念,使组织、器官的再生与修复达到了新的境界,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已逐步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内修复重建外科领域惟一核心期刊。期刊于1996年率先被国际权威医学数据库——MEDLINE及美国《医学索引》(IM)收录,此后相继被  相似文献   

16.
拇指腕掌关节囊和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拇指腕掌关节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20例(40侧),解剖观察关节囊及其韧带的起止和附着部位,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3例(6侧)制成生物塑化连续断面薄片,观察韧带纤维形态、方向。结果:关节囊背侧厚而紧张,掌侧薄而松驰,周围有后斜韧带、前斜韧带、背桡侧韧带、掌侧韧带和掌骨间韧带,背桡侧韧带粗壮。结论:修复和重建关节周围韧带对拇指腕掌关节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整形修复与重建是一项融合医术和艺术的工作,兼具原则性和创造性。面颈部作为人体重要的功能部位,具有显著的社会学和生理学价值,其修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重建整形外科实践,阐述了在面颈部组织缺损或畸形的修复重建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期复位,存疑缓行;物归原主,同物相济;周密设计,分而治之;减损增益,以余济缺。这些原则融会贯通于救治全程,取得了圆满的救治效果,为同道开展类似组织缺损或畸形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4月8日-10日在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9.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经验以及提高移植骨的成活率。方法:对52例下颌骨良恶性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3~6月随访,51例下颌骨缺损获得修复,外形及健侧咬合功能满意,其移植成活率为98.1%;1例感染失败(1.9%)。结论: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是重建其功能和外形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组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手部毁损伤及重建部分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手部毁损伤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皮瓣、(足母)甲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创面及拇、手指再造重建部分手功能.结果: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手指功能优良率82.60%.结论:一期组合组织移植具有疗程短、手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手部毁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