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病变,临床出现典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大多已进入不可逆的中晚期,此时往往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如何能够早期发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故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与CT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34.2岁,病程5~36个月。随机将其分为X线组37例和CT组37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7例患者的X线检查显示,早期(I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例,发现率约为13.5%;CT检查显示,早期(I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3例,发现率约为35.1%;经χ2检验,CT与X线片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较X线的效果更明显。结论:CT检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的发现,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2例经临床、影像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8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X线均为阴性;CT上可见股骨头星芒状结构紊乱、消失、骨质疏松、小片骨硬化及小囊状透光区;MRI上出现信号异常及特征性表现"双线征"。结论 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及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基本方法,总结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体会,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方法、滑膜切除、髓心减压手术等。结果按照ANFH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对35例ANFH随访,结果优15例,良11例,可5例,差4例,总有效率88%。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宜根据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是临床常见病,致残率很高,其理想的治疗应在早期阶段,可防止股骨头塌陷,保存关节功能。而X线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自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应用以来,MRI对于股骨头缺血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检查和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金标准"。使得临床对于股骨头缺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成为骨科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40~75岁男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或两侧髋部疼痛、压痛、不能自由活动。目前,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旦发现,多数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约60%的患者最终双侧受累[1]。因此早期诊断对指导该病临床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2例61个股骨头缺血性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 利用螺旋CT对35例缺血性坏死股骨头进行扫描,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结果 早期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股骨头星芒状征消失,晚期股骨头塌陷,囊状改变,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等.结论 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强  杨吉生 《云南医药》1996,17(1):40-41
放射性核素三相骨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王强,杨吉生,沈达炜,马德林,董学先,刘斌骨显像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我科自1989年以来对2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坏死的共计32个股骨头进行了三相骨显像,现报告如下。云南省人...  相似文献   

9.
卢江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91-91,9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股骨头骨坏死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收录本院中医的内外康复治疗股骨头坏死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78例患者,65例痊愈,10例好转,3例无效。结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良好,是国际骨伤医学界研究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核素骨断层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素骨断层显像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6 0例临床可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行全身骨显像及骨断层显像。结果 :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平面显像 ,差异具有显著性 ;断层显像对早期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平面显像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核素骨断层显像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疾病分期。  相似文献   

11.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是指由于长期饮酒、大量使用激素等非创伤性原因导致股骨头血供中断受损,引起细胞坏死及其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之一[J],而股骨头坏死一旦发生,若没有早期有效的干预,绝大多数病变将在短期内呈进行性加重,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因此,早期治疗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预防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3],而早期诊断则是早期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方法 18例确诊的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对CR、CT、MRI各种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RⅠ期2例,Ⅱ期7例,阳性率50%。CTⅠ期4例,Ⅱ期10例,阳性率77.8%。MRIⅠ期7例,Ⅱ期10例,阳性率94%。结论 CR难以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X线、CT及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89例患者中,X线检查发现59例,CT检查发现78例,MRI检查发现89例。结论 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着极高的准确率,对早期诊断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重要意义,CT次之,X线检查在股骨头缺血早期效果不明显,但3者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晚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考虑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先行X线及CT检查,X线及CT扫描无阳性发现时可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供血动脉药物灌注。结果:经过1~3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溶栓、扩张血管疗法对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质的修复,缓解临床疼痛及改善恢复关节功能方面,近、中期疗效肯定,技术成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成毅  李平 《中国医药科学》2015,(1):20-22,26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冲击波治疗疗法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通过影像学诊断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30髋)的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本研究为了评估冲击波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疗效,根据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4"字试验(A→B)评分分别把30髋患者以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分成四组,观察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疗效;黄克勤疗效评分通过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比较各期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率是否有差别。结果对于早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晚期的患者。结论早期运用体外冲击波疗法可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及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国际公认的骨科或风湿免疫科的疑难疾病。约80%未经及时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在发病后1-4年会发生股骨头塌陷。因此,早期发现并治疗股骨头坏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住股骨头。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会产生髋关节疼痛,晚期经常导致股骨头塌陷、骨关节炎,最终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治疗较困难,故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早期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髓芯减压、钻孔植骨等,这些方法效果都不甚满意,且存在争议[1].随着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成为近年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热点,现将该方法及相关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会产生髋关节疼痛,晚期经常导致股骨头塌陷、骨关节炎,最终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治疗较困难,故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早期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髓芯减压、钻孔植骨等,这些方法效果都不甚满意,且存在争议。随着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成为近年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热点,现将该方法及相关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勇  刘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57-258
目的比较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4例58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表现,所收集病例均同期行CT及MRI检查。结果 CT确诊36例50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Ⅱ期23个,Ⅲ期27个,可疑4例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外4例4个股骨头表现正常;MRI全部确诊,其中Ⅰ期8个,Ⅱ期23个,Ⅲ期27个。结论 MRI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明显优于CT(P<0.05),二者在Ⅱ期和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CT和MRI扫描,以股骨头形态完整或略微凹陷,髋关节间隙无狭窄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为早期病变的判断标准,分别探讨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MRI的阳性检出率为97.1%,CT的阳性检出率为82.9%。两者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T和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中差异显著,MRI能更好的反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病变,适合应用于临床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