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肇事肇祸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难点及对策,为确保病房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419名肇事肇祸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案件性质、住院年限、年龄状况、躯体合并症、家属支持系统及患者居住地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存在案情较重、住院时间较长、年龄较大、外地患者居多、合并躯体疾病就医难、家属支持系统差及家属监护责任履行不到位等特征,给住院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为了保障肇事肇祸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改善其健康状况,应从依法落实住院及出院途径、改善躯体疾病就医条件、规范监护人的法律责任等多方面解决该类患者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城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旨在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6例城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为22.10%,肇事肇祸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监护人、病程、住院次数和服药依从性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与患者婚姻状况无关(P>0.05);肇事肇祸患者以男性居多,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以精神分裂症较多,病程较长,多次住院,服药依从性较差,多为单一用药患者或从未就医的患者,监护人多为患者父母和配偶.结论 对城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工作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噎食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21例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噎食年发生率为1.8%,不同性别患者噎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生噎食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合并躯体疾病者20例,主要为糖尿病和脑梗后遗症.结论 住院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噎食发生率高于普通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者易发生噎食,采取得当措施可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度的影响。方法对603例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肇事肇祸危险度评估,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随访时进行社区心理干预,观察1a。干预后再次评定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后入组患者的肇事肇祸等级构成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等级显著降低(P<0.01),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等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但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长期住院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钧 《当代护士》2008,(12):51-52
总结30例长期住院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与住院时间、年龄、性别、病程、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社会家庭支持有关。认为应对年龄较轻,长期住院,病程长的男性患者的暴力行为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50例长期住院的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查表评分显示,长期住院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疑病、抑郁、偏执、精神衰弱、社会内-外向等因子T分均〉60分,表明长期住院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精神症状有所缓解,自知力基本恢复,但仍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结论长期住院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少平  罗祎晟  陈果 《妇幼护理》2023,3(24):5901-5903
目的 了解精神病医学鉴定中老年精神病患者涉案特征,预防精神病患者引起的肇事肇祸事件发生。方法 对本区域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出现的 186 例肇事肇祸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Logistic 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中老年精神病患者 在男女比例、学历、完全责任能力、限定责任能力是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结论 肇事肇祸的中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男子占绝 大多数,大部分都是初中学历。犯罪行为主要是伤害和盗窃,在犯罪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大多数都没 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68例有肇事肇祸行为的S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8例无肇事肇祸行为的SP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院次数、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与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户籍、病程与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无配偶、住院次数≥2次、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是影响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院次数、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病医学鉴定中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对53例老年精神疾病肇事肇祸案例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肇事肇祸老年精神障碍者以60a~69a居多,男性以暴力行为为主,女性则以上访者为主,社会心理因素在老年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较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为老年人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影响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相关因素,对社区5年中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患者3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肇事肇祸与患者性别、精神症状、有无看护、婚姻状况、残疾等级、肇事肇祸诱发因素等有关。提示社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加强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管理是控制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轻对社会的危害。方法随机抽取1995~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5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自行设计调查表,按照表格内容逐个对照填写,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结果19~34岁的男性青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易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行为很普遍,对社会的危害严重,应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应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凶杀,纵火,强奸等案件发生后危及社会安定,给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极大危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辅助治疗的必要和重要性。方法 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分期护理管理。①治疗阶段,消除其紧张,焦虑,敌对情绪,使病人情绪趋于稳定;②恢复初期,使之逐步恢复自知力,解除其种种顾虑,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培养病人日常生活自立能力,训练其日常生活技能,工娱疗与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相结合,活跃其情绪,培养生活兴趣;④回归社会前期,工娱疗相结合,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精神疾病常识,懂得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的重要性。结果 经过护士配合医生工作,在肇事肇祸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得到初步治疗,病情好转,情绪稳定,取得病人信任的情况下,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都能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工娱治疗后,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及个人卫生有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康复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通过心理护理能使这些精神病人逐渐适应社会,让病人极快极早的回归到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伤害、杀人案件,手段残忍、危害严重,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秩序,成为一种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目前,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和监管仅靠亲属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将这一群体的救治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投资的视野,真正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实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大理州政府高度重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省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在云南省率先出台了《大理州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管理救助救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推进精神病患者救助救治项目的实施。现将该项目实施1年来的状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容易产生伤人、毁物、自杀、自伤、放火、偷窃等肇事肇祸行为,对其实施强制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消除人身危险性,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大多贫病交加[1],不能及时接受住院治疗.为了解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作者对本院入组国家"686项目"有肇事肇祸行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安康医院作为公安机关的组成部分,主要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其性质决定收治的大部分对象具有住院周期长,出院难度大的特点,给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如何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预防和制止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安康医院持续保障医疗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意念发生的情况及其有关的心理因素的分析,提出一些更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这类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重性精神患者在社区防治与管理中,强化其危险行为早期识别和紧急医疗处置,防止疾病复发,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和减少患者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方法选择国家卫计委686项目江西示范区城市(南昌市东湖区)与农村(上饶市信州区)两个示范点截至2012年6月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城市、农村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干预组用自制的《精神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评定表》进行定期评估,并对不同评估级别进行不同形式的医疗干预,将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年住院次数及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中的危险行为等级明显降低,与干预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重性精神患者管理中,定期进行危险行为早期识别与评估,并早期配合相应医疗干预,可有效减少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率,同时可减少患者年均住院次数和年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此研究为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肇事肇祸精神病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2例因肇事肇祸被强制入院的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组)与同期入院的50例非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对照组)就其一般资料和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肇事肇祸组患者在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地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19.09、10.85、50.14、16.45、34.55,P均〈0.05);在住院次数、前驱症状、起病形式及临床疗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63.85、12.87、37.05、9.66,P均〈0.05)。BPRS量表评分中焦虑抑郁、缺乏活力和思维障碍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70、18.22、20.49,P均〈0.05);在疾病构成比较中,在精神分裂症、拘禁性精神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4.16、4.14,P均〈0.05)。结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及疾病构成方面都有其特征。应该加强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尤其要加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力度。同时也应加强外来人口精神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出院的426例精神分裂症及108例心境障碍患者填写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及心境障碍患者住院年龄均显著高于发病年龄(P<0.01),间断治疗率均>50%,有轻度滋事、肇事或肇祸行为者占41.57%,自伤或自杀未遂者占8.61%.结论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能提供患者疾病状况的重要信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严重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有其特殊性,致使住院周期较长,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致使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升高。本文通过对本院监管病区长期住院精神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躯体疾病的现状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阿拉尔市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精神病患者的三级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368例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采用自制调查表及残联统一印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68例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中男性占54.89%,25岁-40岁占48.64%,小学文化程度占40.48%,精神分裂症占94.02%,无业者占67.93%,未服药者占45.11%,社会适应差者占58.70%.结论 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文化程度较低,以精神分裂症、无业、未服药及社会适应差者居多;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的三级防治干预体系,对减少患者肇事肇祸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