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胃动素及肛管直肠功能改变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胃动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可否用于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方法 根据结肠运输时间和运输指数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设健康对照组,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测定血胃动素并分析其与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值的相关性。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升高,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差显著降低,引起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的最小松弛容积及直肠感觉阈值均高于健康人。患者血胃动素无明显变化,胃动素水平与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及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成正相关,与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差成负相关。结论 出口梗阻型便秘发病基础是肛门括约肌舒张失调,排便时直肠肛管不协调,直肠敏感性低;血胃动素正常便秘惠者可能有更多出口梗阻问题,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不宜采用胃动素或其受体激动剂治疗。  相似文献   

2.
排便习惯训练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功能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为儿科常见病,占小儿便秘的90%以上,发病率高,直接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排便习惯训练是在餐后半小时(胃结肠反射活跃期)安排小儿排便,逐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直肠粪便潴留,防止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的生活方式训练。本文旨在探讨排便习惯训练在预防、治疗小儿、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传输型便秘是指排除结肠解剖性、器质性及结肠外病因所致的便秘以及出口梗阻性便秘,其余均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参加的综合性活动.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和早餐饮食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把粪便送入直肠,当直肠内粪便达到一定的量,约150~200mL可产生45~55 mmHg的内压,就会刺激直肠壁内神经感受细胞,使直肠运动亢进,直肠纵肌收缩,直肠内压进一步上升,直肠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肛门之间的弯曲度变小或消失,直肠伸展变直,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粪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直肠肛门反射,或排便反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婴幼儿巨结肠经肛门Ⅰ期Soave根治术后的排便控制功能。方法:2001年7月~2006年3月行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40例,年龄为25天~3岁。术后定期随访患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5年。对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进行评价,术后1年行钡剂灌肠及直肠肛管测压检查。结果:获访35例,根据李氏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21例,“良”者(4~3分)14例,无"差"病例,便秘1例,小肠结肠炎2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结肠扩张段、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度正常。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均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性反射。结论:应用经肛门Ⅰ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6例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直肠最大自主性收缩压、排便压力、静息压力和直肠感觉阀值;比较合并结肠功能紊乱的患者与2型糖尿病无结肠功能紊乱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及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结肠功能紊乱的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并结肠功能紊乱组的平均年龄及血清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程与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与2型糖尿病无胃肠症状组相比,糖尿病腹泻组的初始感觉值、排便阀值和最大阀耐受值较低(P<0.05),而糖尿病便秘组患者初始感觉阀值、排便阀值和最大耐受阀值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结肠紊乱患者与胃肠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直肠初始感觉阀值、内脏敏感性和最大耐受阀值有显著性差异;血糖水平偏高与糖尿病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可能发生结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张孝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今年75岁,平日生活很有规律,也非常注意饮食结构与养生之道。可不知为什么,近来发生了便秘。医生详细询问之下,方知张老过分注意自己的排便规律,把一天一次按时排便当作证实健康的一种方式,偶有排便延迟便误认为是“便秘”而服用泻药。由于泻药常使结肠过度排空,可使下一次排便反射推迟形成,并继续服药,随着结肠功能的紊乱和直肠反  相似文献   

7.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便秘根据病理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器质性便秘主要是由结肠、直肠和肛门的病变,以及部分全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的;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排便习惯、生活无规律、运动过少、过度劳累及情绪抑郁等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于晓娟 《药物与人》2014,(5):238-238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人群中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其生理机制至今还没有的完全探明,或许与结肠中传输排便功能异常有联系。慢性便秘病因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例如肠道肿瘤等肠道疾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主要由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组成。由目前的生理学机制来看,功能性便秘有正常传输性便秘、混合性便秘、排便障碍性便秘以及慢传输型便秘。动物实验以及大量临场研究证实多种胃肠道神经肌肉病变与结直肠、盆地功能性障碍是引起慢性功能性障碍的重大推动作用。笔者将对此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习惯性便秘的辨证饮食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习惯性便秘系指排便间隔2 d以上,粪便干燥难解,已形成习惯者。习惯性便秘可因结肠、直肠功能性障碍和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生活紧张、节奏加快、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残渣是造成习惯性便秘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  相似文献   

10.
<正>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1]。60岁以上且长期或慢性功能性便秘称为老年习惯性便秘,也可称为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  相似文献   

11.
经常从事高空作业或常年在流水线上工作的职工,患便秘的较多。究其原因,一是与职业有关,二是患者自身经常忽视便意,三是因其它疾病引起。便秘原因有十数种,本文仅以工作劳累紧张,经常忽视便意而造成的直肠便秘的发病与防治,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关于排便的生理当结肠大蠕动以后,直肠突然因粪块进入而被扩张,从而引起向脑部的神经冲动,乃产生排便感觉与排便反射,当即入厕,粪便及时排出,即作为一次正常的生理性排便,而完成食物残渣的最后代谢。倘若因工作紧张或工作条件限制或经常忽视便意不能及时排便,则要逐渐使直肠的敏感性减弱,造成虽有粪块进入直肠,而不足以引起直肠有效的神经冲动,排便反射由无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一个症状。一般认为不能每日不费力地排一次软便为便秘。但排便习惯个体差异颇大,正常人可多至1~2次/日,少至1次/2~3日,排便过程25%的时间内用力不算便秘。故便秘的诊断应主要依据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排便困难的程度而定。引起便秘的病因很多,一些代谢、内分泌异常、神经系统、结肠、直肠和肛门等器  相似文献   

13.
神经源性直肠是控制直肠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直肠功能障碍。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60%~75%其发病原因多与病人长期卧床,代谢降低,胃肠活动功能下降,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患者腹胀,腹痛,有便意不能自行解便。我科运用综合直肠功能训练的方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加用按摩、饮食调理、心理护理等方式排便,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直肠功能。本组20例腰椎骨折患者便秘行直肠功能训练治疗,护理到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出口梗阻性便秘属于功能性肛肠疾病,是功能性便秘中常见的类型,此类便秘多有盆底、结直肠、肛门的结构与功能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无便意或有便意但便量少、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等,需手法辅助排便~([1]),罗马Ⅲ诊断标准~([2])中将此类便秘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因十分复杂,目前根据其病理特点基本可归为两类:第一类为盆底松弛综合征,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等;第二类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3])。上述病因亦可相互影响导致便秘的发生。本文就出口梗阻性便秘常见的病因及检查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粪便量少且干硬,并常有排便困难。部分人习惯于隔数日排便1次而并无不适,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应以各人的排便习惯确定是否便秘。1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1.1病史询问要点1.进食的质与量进食少及食物过于精细、少渣可导致便秘。2.服药史长期滥用泻药,如番泻叶、双醋酚酊等可造成泻剂依赖性便秘;抗胆碱能药、神经阻断药、抗忧郁药及硫糖铝、氢氧化铝等也能造成便秘。3.有无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如痔、肛裂、肛门瘢痕性狭窄及结肠病变。4.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垂…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由多种疾病病理过程引起的症状。治疗便秘的目的是消除病因、改善症状、恢复正常肠动力和排便的生理功能,因此是一个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过程。对有明确病因的便秘患者,应进行病因学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者予调整内分泌治疗,结肠肿瘤、肠息肉患者予手术治疗。对确诊的慢性便秘患者要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的排便习惯和精神心理状态,并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危害及防治     
危害及防治文/陈世荣l便秘的危害人体正常排便,应该是每日1次或2次,大便成形而软。如果人体不按时排便,潜伏的危害极大。大便内有毒物质,不能按规律排除体外,就会重新吸收到人体内造成“自我中毒”。大便在结肠、直肠停留的时间越长,有毒物质回收越多,对全身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手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临床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66例经腹手术方法为经腹修补术及直肠悬吊及固定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66例经手术治疗痊愈59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术后无直肠肛门狭窄、结肠功能紊乱、排便功能障碍。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纠正脱垂、避免大便失禁和便秘。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常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排便操能有效缓解便秘。排便下蹲时,先排除杂念。  相似文献   

20.
便秘患者容易变成慢性便秘,即习惯性便秘,这是与其不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密切相关的。要想解决便秘困扰,正确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以下几个原则,是便秘患者应该遵守的。三宜宜定时排便结肠运动有一定规律性,早晨起床后随着人由夜里平卧转变为起立活动,会发生直立反射,产生大的集团蠕动,推动粪便下移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便秘者不管有无便意,每天早晨应有意地去厕所蹲5分钟左右,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宜早睡早起早起活动活动,及时早餐,从容排便,充分利用人生理性排便时刻,是纠正习惯性便秘的最好办法。宜经常运动平时经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