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早期脑卒中患者以MINIMIZE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23例,年龄(62.7±10.9)岁,病程(24.6±20.2)d、安慰组23例,年龄(61.6±9.7)岁,病程(23.7±16.9)d和对照组22例,年龄(64.2±8.8)岁,病程(25.2±19.4)d。3组常规治疗相同,FES组采用日本生产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KR7型)治疗,电极放在患侧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的运动点上;刺激参数为频率30 Hz,脉宽200μs,通电/断电比5 s/5 s,波升/波降1 s/1 s,电流以患者最大耐受强度为限;安慰组接受电刺激的部位时间和疗程与FES组相同,但每次治疗时没有电流输出,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治疗1次/d,每次30 min,共3周(15次)。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中下肢部分(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与安慰组及对照组(FES VS安慰VS对照)CSS、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率分别为2周时CSS:(9.2±22.1)%VS(35.3±46.8)%VS(34.9±45.7)%,FMA:(106.5±76.8)%VS(52.5±46.1)%VS(53.6±47.4)%。3周时CSS:(10.5±18.2)%VS(49.6±54.7)%VS(50.3±51.6)%,FMA:(129.4±87.3)%VS(65.6±50.4)%VS(64.9±49.2)%。结论 FES能延缓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痉挛的发生、减轻痉挛程度,改善下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 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 41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 21)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健侧大脑皮质 M1区,试验组给予 1 Hz的 rTMS刺激,对照组施以伪刺激,均每天 1次,每周 6次,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 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u?FMA)评估病侧上肢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估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集病侧肱二、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 u?FMA、MBI评分、 RMS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 u?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两组病人 MIVC屈肘时肱二头肌和伸肘时肱三头肌 RMS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屈肘时肱二头肌 RMS值试验组(9.65±11.37)与对照组(4.08±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肘时肱三头肌 RMS验组(6.21±5.04)与对照组(3.64±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Hz rTMS作用于脑病人健侧大脑值试,卒中,皮质 M1区能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etrieal Stimulation, FES)主导下的床旁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床旁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FES,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VAS评分、Barthel指数(BMI)及肌力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BMI评分、VAS评分及肌力等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VAS评分、BMI评分及肌力等级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FES主导下的床旁作业治疗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增强患肢肌力,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行体位护理对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住院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选取20名患者为治疗组,行良姿位摆放、体位转移的训练,并从以往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类似病例抽取2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发病后8周、12周对踝跖屈肌群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均有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均为软瘫期,两纽患者间踝跖屈肌群FMA评分及C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后,两组踝跖屈肌群FMA评分及CSS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各肌群FMA评分及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肌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体位护理对痉挛有着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治疗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相同的情况下,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20min的高频(5Hz)或低频(1Hz)rTMS治疗,连续14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频rTMS组与低频rTMS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和s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方小养  苏丽丽  陈传帮  郑跃  李海燕 《江苏医药》2021,47(5):471-474,478
目的 探讨踝足弹力绷带结合Bobath技术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对照组基础上,踝足弹力绷带组加用踝足弹力绷带缠绕后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联合治疗组加用踝足弹力绷带缠绕后再进行Bobath训练,包括Bobath床边步行及自动化步态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BBS、FMA-LE、10-m MWS评分及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和踝足弹力绷带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和踝足弹力绷带基础上再结合Bobath技术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康复介入前和介入12周末,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康复组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介入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邹园华  练建平 《江西医药》2021,56(11):2004-2006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及上肢运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诊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MoCA)评分、改良Barthel(MBI)指数、感觉阈值和两点辨别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RAT评分及MBI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患者FMA、ARA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阈值、两点辨别觉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感觉功能及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频脉冲电刺激+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肢体使用能力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男性38例,女性26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治疗前后肢体的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最大步行速度评定(MWS)及ADL等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总有效率为92%。结论 CIMT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75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行为学疗法;分析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的步态能力(功能性运动量表 FAC),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步行相关指标(步速和跨步长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及偏侧空间忽略情况(直线二等分、线段划消及画钟试验)。结果观察组治疗3 个月后的 FMA 评分中的运动功能、Barthel 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 6个月后的FAC 评分、FMA 评分、步行相关指标、Barthel 指数及偏侧空间忽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较好,不仅可改善偏瘫步态和下肢功能,而且可改善偏侧空间忽略,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功能训练中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治疗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 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9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独立量表(FIM)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后,两组的BBS、FM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BBS、FMA及FIM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2组患者治疗药物方案相同,对照组给予社区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生物肌电反馈训练。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进行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AM)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DSS、QOLI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QOLI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下肢功能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骨骼肌肌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社会功能障碍,促进卒中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5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 176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88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 8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于训练前后行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定。结果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程序之后,测定两个组别的评分数据,得出多个指标的评分有所增加( P<0.05)。训练之后的运用稳定指数( SI)评分有一定的下降( P< 0.05)。观察组训练后运动功能评分( FMA)(27.5±1.2)分、平衡量表评分( BBS)评分( 35.4±2.5)分、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分级(3.9±0.5)分、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 GMFM?66)评分( 74.3±3.2)分、躯干损害量表( TIS)(19.8±1.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73.5±4.3)分、 10 m最大步行速度( 10 m MWS)(41.6±1.9)m/min、生活质量( QOL)评分( 77.2±4.3)分依次高于对照组(23.2±1.9)分、(26.7±2.1)、(3.2±0.4)分、(61.2±2.8)分、(17.1±0.5)分、(60.1±2.9)分、(32.5±2.8)m/min、(65.3±3.7)分( P<0.05)。观察组训练后 SI评分( 1.7±0.1)分低于对照组( 2.3±0.2)分( 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MS联合肢体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TMS联合肢体反馈训练。采用改良Fugl-Meyer肢体评定量表和Brunnstrom分级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FMA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联合肢体反馈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