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赵卉  刘红艳  刘瑞  张博 《安徽医药》2017,38(4):504-506
目的 评价导师责任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58人,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大纲进行,按常规参与诊疗工作及床位分管;导师责任制教学组进入科室时给予每人分配导师1名,负责监督学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实践技能培养。2个月后出科时分别对每位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传统教学组和导师责任制教学组学员理论考试平均分数分别是79.9和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教学组和导师责任制教学组学员病例分析能力平均分数分别为78.8和85.5,技能操作平均分数分别为75.1和83.9,导师制教学组病例分析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均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导师责任制在呼吸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ni-CEX量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1月,选取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8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名,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观察组采用Mini-CEX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学员的核心项目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学员的核心项目考核成绩和教学效果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住院医师培训中,应用Mini-CEX量表进行教学评价优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能够综合评价住培学员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学员满意率、教师满意率以及管理部门满意率,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临床科研培训的必要性及培养方案。方法 2020年6月1—15日通过微信平台"问卷星"就住培过程中临床科研培训的必要性、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培训内容和途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学员和导师进行双向调查,将接受调查者分为学员组和导师组,比较两组人员对各个选项选择与否的差异,结合基地培训经验,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临床科研培训方案。结果共收到全国85家规培基地医院问卷数据共295份,学员组165份,导师组130份。两组人员对住培生进行临床科研培训的必要性、意愿、培训内容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培训途径(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在导师指导下、感兴趣的自己琢磨)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人员对影响因素、培训内容(查阅文献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通过案例学习和参加科研讲座的培训途径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部门的重视为推进临床科研培训的促进因素。结论对住培学员进行临床科研培训十分必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进行培训,有利于学员临床能力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徐家新  李娟 《淮海医药》2023,(3):314-316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规培基地2017—2019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实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比较2组学员出科时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出科时,实验组学员理论和操作成绩分别为(83.15±7.07)分、(86.45±6.0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95±6.06)分、(80.05±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员教学满意度总分为(62.25±3.99)分,高于对照组的(55.20±3.85)分,且在自学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自我表达、循证医学、团队合作、文献查阅及医患沟通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员理论和操作成绩,且教学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3D解剖软件结合CBL教学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眼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32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6名,观察组采取3D解剖软件结合CBL教学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时间3个月,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学员教学满意度来评估教学成果。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学员;观察组学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与长久性、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化、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解剖软件结合CBL教学方式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具优势,教学效果更好,教学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翻转课堂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在嘉兴市第一医院麻醉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麻醉在培学员34人,随机分为联合组与传统组各17人.联合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Seminar教学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技能操作培训,比较两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教学模式的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入新技术的翻转课堂在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超声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46名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分别采用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学习超声新技术,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结果翻转课堂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理论考核、新技术掌握度、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诊断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员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入新技术的翻转课堂应用于超声科规培教学中,提高了规培教学质量,是一种适宜超声科的高效的临床带教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情景模拟加引导性反馈在儿科专业住培学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年级学员4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采用传统模拟教学加直接反馈的模式,观察组则在情景模拟基础上结合引导性反馈,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学员新生儿复苏考核通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且观察组的学员对新生儿科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7)。结论: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加引导性反馈,可有效提升住培学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的成绩,提高学员处理新生儿复苏的自信心,启发学员的批判性思维,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对科室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新生儿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教育背景标准化病人(SP)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分别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医师10名、护士10名和医生11名作为SP, 运用于全科专业基地年度考核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站, 对比住院医师SP组、护士SP组、医生SP组与考官组同时对住院医师的考核评分和住院医师对SP的能力评价。结果在对考生的病史采集、技能考评方面, 住院医师SP组考评分数[(41.38±2.15)分、(22.06±2.85)分]接近考官组[(41.53±2.2)分、(23.50±3.11)分]和医生组[(40.24±3.01)分、(23.44±2.46)分](F=7.01、2.89, 均P < 0.05);在模拟、评估和指导3个维度进行比较, 模拟纬度住院医师组均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7, P < 0.05);医生SP组评估维度和指导维度均高于其他两组(F=5.31、11.46, 均P < 0.05)。结论住院医师SP可运用于全科专业的考核培训, 今后加大对其指导和评估能力的培训, 有利于减少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探医学检验教学中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校2015年9月-2017年6月期间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共300名。其中2015年9月-2016年6月的15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组),2016年9月-2017年6月期间的150名学生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翻转组)。比较两组学生的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以及测试成绩。结果:翻转组学生认为教学模式可提高自学能力占86.67%、可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占88.00%、可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知识占90.67%、可提高专业知识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占85.33%,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翻转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6.67±5.45)分、实践操作成绩为(82.75±5.69)分、综合成绩为(80.59±7.48)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医学检验教学中,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更佳,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国内外先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探索适用于临床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体系,为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供依据。严格按照《住院医师医师培训(试行)》规定的培训内容、标准和要求对学员进行培训,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培训期间的阶段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及专业资格的考核等,考试内容严格结合培训细则,包括专业技能考核、专业理论考核及专业英语考核。通过定期对培训进行回顾与考核,使住院医师不断总结培训内容,有效强化培训效果,持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奠定基础。定期考核是提高规范化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应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开展并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实施前开展的302例脑血管造影病例作为对照组,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实施后开展的397例脑血管造影病例作为改良组,对比两组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规培住院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规培住院医师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血管造影临床带教中开展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可有效降低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规培住院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邓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67-269
目的探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中医妇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中医妇产科规范化培训的106例新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采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新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科室留用率和规范化培训期间离职率。结果 B组新护士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科室留用率和明显高于A组的,而规范化培训期间离职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和指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对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对我院70新入职护士(观察组)实行规范化培训,并与实施前(2017年1~2017年6)我院新入职护士69名(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护士的核心能力、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培训后,观察组的核心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入职的护士给予规范化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和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高校护理专业本科学生最佳的教学方法。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根据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将我校135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常规教学组和导师负责制教学组两组。前者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后者采取导师负责制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从学生本学期的学习体会、假期时间段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情况3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除在学习压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负责制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且没有明显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孙明  律娜  后军  薛浩伟  韩晓兰 《安徽医药》2015,36(9):1165-1167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院校教育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培训学员具有参训学员和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本文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年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并从中发现问题,期待通过更加成熟的住院医师培训不断提高口腔科医师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住院医师临床沟通能力,探讨不同年级、身份及是否为手术科室学员间的表现差异,以期为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沟通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teyn等研制的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从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和验证感受6个维度评估住院医师的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分析不同身份、年级及是否为手术科室学员的临床沟通能力现状。结果 住院医师临床沟通能力总分的百分位数为91.5(83,99)分。各年级学员间临床沟通能力(P=0.256)、手术与非手术科室学员间临床沟通能力(P=0.346)无明显差异。不同身份学员间临床沟通能力存在差异,单位人(P=0.012)与行业人(P=0.045)均高于专硕学员。结论不同身份住院医师的临床沟通能力存在差别,单位人和行业人高于专硕学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关注不同身份学员的培训心态及想法,强调责任心,同时帮助他们转变心态、树立成长的目标并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基础教育之后,在经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认定的培养基地,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培养所特有和必经的教育阶段,对于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威海市中医院的44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管组(22例)与层级管理组(22例),直管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层级管理组采用层级管理方法,两组学员均培训6个月。比较两组的核心胜任力、病历档案库质量评分、考试成绩,核心胜任力涵盖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结果 培训6个月后,层级管理组的知识技能得分[(18.55±1.10)分]、患者照护得分[(18.73±0.63)分]、病历档案库质量评分[(99.09±0.23)分]均高于直管组[(17.18±1.05)、(17.55±1.41)、(97.35±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职业素养、沟通合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中医住培学员的核心胜任力培养,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适应新形势下职教改革步伐,探索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训教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方法 选取该校2018、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357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传统教学(传统教学组,168名)和实训教学改革模式(即“基础实训课+专业实训课”一体化模式,实训教学改革组,189名)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训教学和考核。比较2组学生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效果与临床实践反馈情况。结果 实训教学改革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训教学改革组学生对教学效果与临床实践反馈情况均较好。结论 面向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