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小骨瓣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小骨瓣开颅术,乙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乙组显效18例,有效9例。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甲组的9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但与小骨瓣开颅术比较,其清除血肿的疗效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张玉龙 《医学信息》2019,(18):87-88
目的 比较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采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意识障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接受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意识恢复,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护理方法,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途径。方法对98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加强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术后7d血肿清除。结果脑内血肿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98例,术后7d头颅CT血肿体积院观察组,25例70%~80%血肿清除,12例81%~90%血肿清除,12例血肿清除>90%;对照组,31例血肿70%~80%清除,13例81%~90%血肿清除,5例>90%血肿清除。7d后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明显。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出理想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导航组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率、偏瘫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月ADL评级.结果 导航组术后24h血肿残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偏瘫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DL评分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导航辅助血肿碎吸术在处理高血压脑出血时各有特点,术式的选择必须适合病情的发展,既要考虑血肿大小,病人的意识、年龄、一般情况,同时也要考虑能有效清除血肿,止血彻底,降低颅内压,达到手术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围手术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入的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44例。常规护理组围手术期护理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围手术期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手术知识认知、手术治疗依从性,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结果 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手术知识认知、手术治疗依从性,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者不良情绪轻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优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和手术认知,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largecraniotomy)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后记录1、3、7d腰穿置管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值、脑脊液细胞数、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transcranialdopplersystem)监测脑血管痉挛等指标,根据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3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颅内压、脑脊液细胞数、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d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取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存活33例,死亡5例(13%)。随访存活患者,按ADL评分:Ⅱ级10例(26%),Ⅲ级15例(39%),Ⅳ级5例(13%),Ⅴ级3例(8%)。结论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量>30ml破入脑室并发脑疝者应尽早行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30ml或形状不规则破入脑室应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24h后取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段玉林 《医学信息》2008,21(2):130-131
目的探讨微创小骨窗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6月经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小骨窗开颅早期或超早期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后予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38例中疗效优者8例;良好者17例;疗效差者10例;死亡3例。病死率7.9%。结论微创小骨窗开颅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操作损伤小、时间短、创伤轻微;术后防治并发症和积极的康复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3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存活33例,死亡5例(13%).随访存活患者,按ADL评分:Ⅱ级10例(26%),Ⅲ级15例(39%),Ⅳ级5例(13%),V级3例(8%).结论 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量>30 ml破人脑室并发脑疝者应尽早行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出血量<30 ml或形状不规则破入脑室应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24 h后取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与经典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40例,将其分为改良标准大骨瓣组(治疗组n=68例)和经典开颅组(对照组n=72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愈后。结果术后GOS评分,治疗组68例中,4-5分30例(44.1%),2-3分21例(30.9%),1分17例(25.0%),对照组72例中,4-5分20例(27.8%),2-3分23例(31.9%),1分29例(40.3%)。GOS 1分及4-5分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改良标准大骨瓣术者预后较优于经典骨瓣开颅术者。  相似文献   

11.
雷明 《医学信息》2018,(7):89-91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5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状况(GOS)分级及预后生活质量(HPLP-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5% vs. 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4% vs.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盛英武  韩德清  陈玉光  罗伟 《医学信息》2010,23(18):3456-345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立体定向组:给予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尿激酶溶解治疗;小骨窗开颅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术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立体定向组疗效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及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70ml)84例,采用二种手术方法,其中微创血肿碎吸术(微创组)43例,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死亡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1d后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小骨窗组(P<0.05),3月后随访患者生活能力评定(ADL)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死亡率二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差异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6),其中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采用美国国卫院卒中量表神经缺损功能(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两组患者随访3 m后的预后情况;对比两组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22%,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9%,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9.44%,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89.19%,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92%)略高于对照组(11.11%),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行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择2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能正常生活人数及轻中度病残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病残、植物生存及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国内报道手术病死率为25.0%~36.2%[1].多方面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治疗较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更好.近年来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等规范化的外科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其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脑梗塞面积〉4cm)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均进行GCS评分、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梗塞灶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监测脑血流情况。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脑梗塞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流明显改善。14d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为16.6%。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一共收治了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院采用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院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小骨窗开颅手术及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的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合理方案.方法 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选入对照组、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小骨窗开颅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立体定向组给予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术后3个月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立体定向组生活自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颜强民  秦建军  蒋尊柏  胡丹 《医学信息》2010,23(14):2328-2330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及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70ml)84例,采用二种手术方法 ,其中微创血肿碎吸术(微创组)43例,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死亡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1d后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小骨窗组(P〈0.05),3月后随访患者生活能力评定(ADL)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死亡率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