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凝标本的放置时间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前送检(即采即送)合格的标本50份立即测定PT、APTT和在室温下放置2、4、8 h测定PT、APTT;抽取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50份,用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10、15 min后测定PT、APTT。结果 PT、APTT在4 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 h测定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10 min测得结果与离心2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15 min时测得结果与离心2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T、APTT时应掌握好标本离体后放置的时间以及标本的离心速度和时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置时间和温度对Beagle犬血浆凝血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 Beagle犬血浆分别放置于室温(25℃)和冷藏(4℃)条件下,于不同放置时间(0,2,4,6h)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雌雄动物间PT、APTT检测结果在不同放置条件下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室温(25℃)条件下,PT和APTT在4h内稳定;在冷藏(4℃)条件下,PT在2h内稳定,APTT在4h内稳定。结论 Beagle犬的PT和APTT测定应在室温条件下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和阑尾炎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阑尾炎手术前检测PT值,术后切除的阑尾标本送病理科检测进行分型。结果:PT值与阑尾炎各病理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可以根据PT值大概确定阑尾炎病理分型,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韩忠学  刘静  刘媛媛  樊霞  张文 《武警医学》2010,21(10):893-894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项检查(以下称凝血4项)是诊断人体止、凝血及纤溶系统有无障碍的重要指标。凝血4项的检测在术前检查、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控、止凝血功能障碍和纤溶亢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仪器的检测原理、试剂、地区等因素的不同,其检测的参考范围亦不同,故临床试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方能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活动度(PTA)、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5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对照组36例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GMP140、PTA;SYSMEX CA-1500型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组血浆GMP140、Fib、F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T明显短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测定血浆GMP140、Fib、PT、APTT、TT及APTT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病程发展和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分析。方法先后采集该家系3代共5人静脉血,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和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分别使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对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和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胛和APTT正常,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抗原性在正常范围,其母亲的表型检测结果与之相同。家系其余成员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该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表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无出血或血栓。  相似文献   

7.
冯小平  韩青 《武警医学》1996,7(1):42-42
影响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护理因素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冯小平,韩青,杨彦文(北京100039)关键词护理,检验,血液,标本采集血标本进行检验是检测体内各脏器功能状态、协助诊断、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而护士在采集标本过程中的操作正确与否,将决定结果的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在临产孕妇的意义。方法:对14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7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重症肝病患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其结果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ACL200型自动血凝仪对未经药物治疗的16例重型肝炎患,35例肝硬化患,42例未放、化疗肝癌患及4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 重症肝病三组PT、APTT、TT都明显延长,FIB明显减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差异(P<0.01)。结论 重症肝病患血液处于明显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对重症肝病患进行有关治疗前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患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其及早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抢救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住院进行HBO治疗的27例患者,对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其中16例患者在3个疗程结束时,14例患者在5个疗程结束时,9例患者在7个疗程结束时,13例患者在8个疗程结束时,16例患者在10个疗程结束时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结果HBO治疗3个疗程时,PLT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个疗程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治疗前比较,只有5个疗程结束时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的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只有3个疗程结束时(P〈0.01)和10个疗程结束时(P〈0.05)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O治疗结束,各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和APTT两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疗程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并没有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处理标本后放置时间与血氨测定值的关系。方法将43例测血氨患者的标本不同方法处理、储存,分别放置不同时间后测定其血浆氨浓度。结果所有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其血氨浓度越高;未分离标本放置30min内无明显差别(P〉0.05),60min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出的血浆标本温室时120min之内无明显差别,180min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4℃冰箱冷藏的分离标本3h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4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20℃冰箱冷冻的分离标本24h内无明显差别(P〉0.05),48h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未分离血浆的标本应在30min内分离并完成检测,即使分离出血浆也应在2h之内检测,冷藏应于3h内、冷冻保存于24h内测定。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凝血系统是否存在缺陷的首选试验,但其检验前质量控制易被忽视,有文献报道,实验前误差占70%[1],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合格的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笔者检测了60例溶血标本FIB,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79例先兆子痫孕妇、96例正常健康孕妇与54例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兆子痫孕妇组的PT、APTT、TT、FIB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孕妇PT、APTT、TT低于非孕妇女,FIB则高于非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产前严密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及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健  方以群 《人民军医》2008,51(9):582-58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菌株类型对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289例按照血清H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3组:HpI型组115例;HpII型组90例;Hp阴性组(对照组)84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4项凝血指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计数血小板PLT、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HpI型组与其他两组比较,FIB明显升高(P〈O.05);HpI,II型组与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降低(尸〈0.05);各组间比较,PT、APTT、TT、PLT、PCT、P-LCR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类型Hp感染可引起血小板质量及凝血功能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mRNA稳定性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脾3-磷酸甘油醛脱氢M(GAPDH)mRNA的表达对死亡时间(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分别于死后0,8,16,24,32,40,48h共7个时相点(n=4)解剖,利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脾GAPDH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大鼠死后40h肾、32h脾内可检测出GAPDH mRNA,且其表达产物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荧光强度逐渐变暗并最终消失)。结论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脾GAPDH mRNA的表达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兔血液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用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B组)和磁场组(C组)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C组暴露饲养于低强度脉冲电磁场环境中。饲养7W后,采血用比浊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比较各组胛和APTF,B组低于A组(P〈0.01);C组高于B组(P〈0.01);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可以明显延长盯和APTT,提高血液流动性,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探讨妊高征患者的凝血状态。方法选择健康女性、正常妊娠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各150例,检测其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女性比较,正常妊娠组孕妇的PT、APTT均下降,TT、Fib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女性比较,妊高征孕妇的PT、APTT、TT均下降,Fib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妊高征孕妇的PT、APTT、TT、Fib均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其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更可以有效预防DIC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苏丽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50-135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8例妊娠晚期孕妇(实验组)和55例健康育龄非孕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实验组PT、APTT和INR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瑾  殷宗健 《武警医学》1998,9(2):77-79
APTT、PT、纤维蛋白原、Ⅷ因子血浆标本保存条件的选择上海武警总队医院检验科陈瑾,殷宗健(上海201103)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测定是有...  相似文献   

20.
吴艾霖  龚国民 《西南军医》2010,12(2):293-294
目的对时间分辫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五项血清学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TRFIA法和酶免法(ELLSA)对830份临床标本同时测定,进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TRFIA与ELLsA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指标的结果符合率较高,经配对资料,检验,两测定方法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RFIA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定量方法,对乙肝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接种乙肝疫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是一种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