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飞 《安徽医药》2011,15(8):1039-1040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四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下,观察8h内配伍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外观,测定pH值及考察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酚磺乙胺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以及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加替沙星与酚磺乙胺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炎琥宁在输液中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韦仕勇 《医药导报》2008,27(7):861-862
目的 考察头孢唑林钠与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采用倍率减差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唑林钠与炎琥宁在8 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外观及pH值变化. 结果 4种配伍液8 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头孢唑林钠与炎琥宁在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在室温下8 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热毒宁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上述注射液配伍放置8h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后,微粒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h内pH值以及栀子苷、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而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4h后pH值及绿原酸含量显著改变(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余注射液配伍应注意不溶性微粒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6种常用溶媒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在6种常见溶媒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果糖注射液及木糖醇注射液配伍,测定溶液的p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埃索美拉唑钠的含量,定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及澄明度。结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标准曲线在0.05~1.60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与0.9%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24 h内pH、澄明度及含量无明显变化;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分别在12,8,6 h内pH、澄明度及含量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pH、澄明度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埃索美拉唑钠不宜与果糖配伍,宜与0.9%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配伍,若与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分别在12,8,6 h内滴注完。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法莫替丁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查氨茶碱、呋塞米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观察及测定2种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于室温放置8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室温8h内,氨茶碱与呋塞米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外观、pH、微粒、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左右溶液颜色略有变化,pH、微粒、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氨茶碱、呋塞米注射液可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临床常用4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甲醇∶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3.2)(65∶35,V/V)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2 nm,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上述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6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pH值的变化。结果本实验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对盐酸胺碘酮的检测专属性好,配伍液中盐酸胺碘酮在0.15~2.4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日内RSD值为0.01%,4种配伍液在6 h内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RSD值均小于2.0%。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6 h内含量、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体外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9.
头孢替安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思蔚  王海平  翟晓波  何志高 《中国药师》2007,10(11):1154-1156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安在4种输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4 h内头孢替安的含量,同时测定pH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结果:头孢替安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同温度8 h含量变化不超过5%;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室温4 h含量变化超过5%,8 h达到8%左右。结论:头孢替安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8 h内是稳定的,与其余3种输液配伍。4℃4 h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堵伟锋  鉏瑛 《安徽医药》2011,15(6):699-700
目的 考察盐酸安妥沙星注射液与4种常用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盐酸安妥沙星注射液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 室温放置6 h内,各配伍溶液外观性状,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11.
膦甲酸钠注射液与4种大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宏霞  卞海林 《中国药房》2005,16(16):1253-1254
目的:考察膦甲酸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膦甲酸钠注射液与4种大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测定pH值与膦甲酸钠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配伍液的含量、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膦甲酸钠注射液与4种大输液在常温下8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建立盐酸丙帕他莫含量测定的HPLC法,研究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与5种临床常见的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 用HPLC检测盐酸丙帕他莫分别与果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盐酸丙帕他莫的含量变化,观察配伍后溶液的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 盐酸丙帕他莫与5种注射液配伍后,含量在6 h内均下降至<90%;在0 h时仅盐酸丙帕他莫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溶液pH值为4.52,与其他4种注射液的配伍溶液pH值均在4.0左右;在0.5 h内pH值均下降至<4.0。结论 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在5种常用的注射液中均不稳定,临床应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与之配伍,且应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上述4种输液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4.
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平  LIU Jing 《中国药房》2008,19(23):1801-1803
目的:了解炎琥宁注射液在6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炎琥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玻璃或塑料容器)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炎琥宁注射液与6种输液配伍后4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5种输液与炎琥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最好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注射用ROX与5种溶媒配伍后,在室温(25±1)℃及高温(40±1)℃条件下,于0、1、2、4、6、8、12、24 h取样,观察各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p H值和不溶性微粒计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OX的含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各配伍液外观均无色澄明,无气泡及沉淀产生,各配伍液p H值无明显变化,RSD<2%(n=8)。注射用ROX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室温12 h、24h p H值分别为3.96、3.91,高温8 h、12 h、24 h后配伍液p H值分别为3.95、3.92、3.86,其他配伍液p H值在4.40~6.31之间。24 h内各配伍液的不溶性微粒未明显增加,均符合规定。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24 h内药物含量变化均<5%,RSD<2%;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成的配伍液含量呈下降趋势,24 h药物含量变化>10%,RSD分别为4.52%(室温,n=8)、4.43%(高温,n=8)。结论:注射用ROX与木糖醇注射液、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4 h内使用,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在12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常温下将甲氧氯普胺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检测配伍液的pH值、微粒计数,用HPLC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含量。结果:与4种输液配伍8 h内甲氧氯普胺含量>97.50%,微粒计数在合格范围,pH值、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甲氧氯普胺与4种输液在常温下8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7.
茵栀黄注射液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欧阳荣  刘红宇  周新蓓 《中国药房》2002,13(10):622-623
目的 :考察茵栀黄注射液与5 %葡萄糖注射液 (5 %GS)、10 %葡萄糖注射液 (10 %G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NS)、氯化钠注射液 (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林格 )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24h内不同时间黄苓苷的含量 ,并观察外观性状、测定 pH值 ,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 ,茵栀黄注射液与林格配伍后 ,其pH值变化明显 ,并有大量白点产生 ;与GNS配伍后 ,24h内其pH值及黄芩苷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与其它3种输液配伍后 ,在2h内其pH值及黄芩苷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但与N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不符合规定。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不能与NS、林格配伍 ,可与5 %GS、10 %GS、GNS配伍 ,但应临时配用 ,并在2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3种临床上常用的大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后,于8h内的各个不同时间点(0h、1h、2h、4h、6h、8h)观察各自的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5%GS和0.9%N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各自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与10%GS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的8h内pH值和含量变化不大,但有浑浊现象产生。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5%GS和0.9%NS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并在8h内使用。临床上最好避免将注射用灯盏花素与10%GS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