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认为忧思恼怒为常见的情志变化,气机紊乱是情志异常的主要病机,肝、脾是情志变化影响最大的脏器,在情志病变中,脾为之枢。情志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活动,脾胃的病变也可引发情志的异常,故治疗情志病可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脾胃治疗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进一步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情志因素与脾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生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脾胃虚弱等有关。近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思想观念的迅速转变,在跟随导师田德禄教授诊病过程中,笔者发现由情志因素导致脾胃病的比例在逐渐增加,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把情志因素与脾胃的关系及由情志因素所导致的脾胃病的辨证论治进行系统阐述,以供同道参考。1 情志因素与脾胃的关系情志因素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生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另外还有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熊磊教授基于脏腑气机理论,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小儿疾病常与情志因素有关,且多痰多湿,临床用四逆散合温胆汤加减化裁为柴芍温胆汤,该方寒温并用,畅情志、和枢机、调脾胃、化痰湿,广泛用于治疗儿科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张永华教授运用情志辨证理论体系辨治脾胃病思路。[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导师讲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等方法,归纳总结张永华教授情志辨证理论体系的主要内涵及其辨治脾胃病的思路。[结论]情志辨证理论体系是张永华教授首创的一种新型辨证体系,该理论体系在形神合一指导下,重视辨识患者情志特点,以“烦-郁-虑-惊”为纲,与辨体质、辨病相结合,三位一体,整体辨证论治。脾胃病与情志密切相关,情志失调不仅是脾胃病的诱发因素,同时也是伴随症状,从情志辨证入手,协调心身关系,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的优势以提高疗效。[结论]情志辨证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新型辨证体系,能够为脾胃病的辨证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胃相关理论是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病专家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情志发病与脾胃的相关性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心主神志的功能与脾胃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脾胃病及心神异常的疾病时,必须从心胃相关来总体考虑。本文介绍周教授运用心胃相关理论治疗情志疾病的验案。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 《医学争鸣》2005,26(7):598-598
0引言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湿易伤脾,热易损胃,而脾胃同居中焦,易同时受湿热所侵.又因"胃为之市"主纳谷消食,"脾为之使"主转谷化精,故脾胃化纳相助共同完成纳谷转精的功能,当外感六淫、饮食不慎或情志不舒,皆可致胃壅脾滞,在疾病早期胃阳尚旺或邪气较甚时,胃壅邪从热化,脾滞邪从湿化,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壅滞,升降失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诸证自愈.  相似文献   

7.
路志正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调理脾胃法的思想核心,现仅从"顾润燥"这一方面对其思想做一系统阐述。其广纳前贤经验,完善润燥理论体系,在临床应用方面不拘常法,善于变通;不拘一病,广泛应用;药性相反,同用一方;同时提出治脾宜温补升阳燥湿,治胃须清润通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ASD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脏腑失养;基于小儿"脾常不足"及"脾藏意与智""脾主四脏""脾升胃降"等理论,李宜瑞教授提出"脾养神"的观点,并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通过健运脾胃治本(太子参...  相似文献   

9.
介绍李永寿教授疏调肝木法治疗脾胃气机升降的经验。李永寿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脾胃是人体气机之枢纽,脾升胃降,中焦气机顺畅,肝气宣达,脾胃升降和顺;肝藏血,主疏泄,厥阴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连,司血海,调胞脉,肝主冲脉,致月经不调;情志不遂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以"疏调肝木、气机和畅、脏腑自安"为基本治疗原则,再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加减,常用"疏肝解郁和胃、疏肝理气化痰、平肝降逆止呕、抑肝扶脾止痛、培土抑木止泻、疏肝益气健脾、滋阴疏肝和胃、疏肝除湿散满、清肝散郁和胃、化瘀疏肝和络、疏肝涤痰安神、疏肝理气利水法"治疗肝木不调诸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单兆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透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巧用六大"透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le reflux gastritis,BRE)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分别从单教授对BRE病因病机的认识、单教授对"透法"在BRE的用药规律的具体总结,并通过典型病例体现单教授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结果]单教授认为BRE发病与加重多与情志相关,病位在肝、胆、脾、胃,但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中总要以时时顾护脾胃为第一要务,并提倡患者调节情志。[结论]单兆伟教授诊疗BRE,治法轻灵,简约醇正,行之有效,值得广大医者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作者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其用药特色。周晓波教授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中,升降并用为核心,升法中补气升阳,配伍风药,降法中以降气为主,同治兼证,升降法中擅用药对,注重疏肝宣肺,取得良好疗效。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孙建羽  陆为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1):1255-1257, 1283
[目的]探析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随师学习,整理陆为民教授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等方面分析总结陆为民教授治疗口疮病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四则加以佐证。[结果]陆为民教授认为,口疮病之病标在口,本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功能失常,邪气侵犯口腔,气血壅滞,不得宣泄,发为口疮。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或兼肝胆郁热、脾肾不足等。治疗上以运脾通降为基础,辅以协同治疗心肝肾,共同发挥功效。所举验案分别为外感风热、胆胃郁热、脾胃气虚、阴虚湿热四个证型,外感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运脾通降,胆胃郁热者治以清泄胆热、运脾通降,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升阳、运脾通降,阴虚湿热者则治以健脾化湿、滋阴降火、运脾通降,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从脾胃升降的角度治疗口疮病,颇具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分析葛琳仪教授(以下简称葛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特色经验。[方法]通过随师门诊,整理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分析葛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葛老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可以归为":脾胃虚弱,中焦失和""情志郁结,肝失疏泄"和"内生诸邪,郁滞不解"三方面,治疗上以健脾和中为基础,常用六君子汤加减,再佐以柴胡、木香、枳壳、佛手、苍术、厚朴、当归、丹参等药物疏肝理气、豁痰化瘀。所举验案中患者辨为脾胃虚弱证,葛老拟健脾和中法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葛老以健脾和中为基础,辅以疏肝理气、豁痰化瘀等方法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颇具特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丛丽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脾常不足,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便秘等。临床上儿科遇到胃强脾弱的证型,主要表现为食欲异常旺盛,大便稀溏,或者大便干结,或夹有不消化样物,伴或不伴有体瘦,乏力,易感等症状。治疗上当以清泻胃火,兼顾脾胃,只有降低食欲,减轻脾胃负担,脾胃功能才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病名为"肠郁"。郭朋教授根据IBS生理、病理特点,以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脾,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经典案例介绍等几个方面对郭教授治疗IBS经验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8.
干祖望教授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念探讨顺时、因人调理脾胃之法,构建变应性鼻炎防治之则。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理论依据”“顺天时旺脾土,以制诸邪”“实脾胃充五脏,以御鼻鼽”等方面,对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进行系统探讨。“脾胃失用”在鼻鼽发病中意义重大,“壮固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因时、因人存异。总体而言,春夏宜升壮阳气,秋冬须阳气归藏,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道”,此为防治变应性鼻炎之大法。肺气虚寒,或肝阴不足,抑或心火偏亢者,则应据个体矛盾之不同,荣其不足,制其过盛,以“壮”脾土和五脏之不衡,此为因人制宜之法。因此,干祖望教授顺于天时,以施升、温、降、藏之道,据于五脏,以布因人制宜之法,则人之脾土“壮旺”,诸邪可御、鼽病可杜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临证用药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记录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从疾病的诊治思路及经验方药方面论述劳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常用药对和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劳绍贤教授临证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通过舌诊将脾胃疾病分为脾胃湿热、气滞胃肠、脾胃气虚、气阴两虚4个基本证型,依据证型选用药对,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验用药和处方。脾胃湿热证者,治以清热祛湿;气滞胃肠者,治以调畅气机、疏肝和胃;脾胃气虚证者,治以健脾祛湿;气阴两虚证或兼瘀热互结者,治以气阴双补、瘀热并清,临床治疗脾胃病收效显著。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肠道湿热、气血凝滞,予以清热祛湿、理气行血治疗后,疗效良好。[结论]劳绍贤教授病证结合治疗脾胃疾病临床疗效良好,其临床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张小萍教授运用脾胃气化学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湿热、疫毒、寒湿侵犯肠腑。其发生发展与脾胃的纳化失常、燥湿失衡、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有关,临床常以调升降,清内邪;理出入,抗外邪;顾纳化,复脾胃;兼燥湿,固肠腑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