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旋覆代赭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功用为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胃虚气逆之名方。柯晓主任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载,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经验颇丰。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亲聆教诲,受益颇多,现将其运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旋覆代赭汤为中医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剂。目前,对于旋覆代赭汤的认识多局限于和胃降逆、化痰下气。此文通过梳理历代医家对此方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宗仲景“血不利则为水”之旨,从“水血互病”角度阐释旋覆代赭汤对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机制,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运用该方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邵启峰  杨平 《山西中医》2010,26(10):36-36
《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历代医家大多认为胃虚气逆,痰浊内阻,肝胃不和为暖气的主要病机。笔者临证以旋覆代赭汤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晓棣 《光明中医》2008,23(1):90-91
旋覆代赭汤系《伤寒论》原为胃虚气逆而设之方。仲景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有和胃降逆,化痰下气之效。人身气血贵在周流有序,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旦胃虚,中乏砥柱,浊气每每上逆。究其原委,盖其治疗失当,胃气致伤,浊气因之上逆,以为痞硬嗳噫。旋覆代赭汤有参、草、枣之甘温益气,半夏、生姜之和胃止呕,并重用旋覆花咸降,赭石重镇以下逆气,是为一方之主。笔者在临床运用,撤去补益之品,用治一切气逆之证,如眩晕、咯血、呕吐、郁证、呃逆、咳喘等症见嗳噫、呕吐、痞闷中之一二证者,不论寒热虚实,皆投之获效。  相似文献   

5.
旋覆代赭汤最早见于《伤寒论》,是治疗痰气痞证的代表方。旋覆代赭汤证病因为表证汗法不当或里证吐下过度;其病机包括"中虚""痰逆"两个方面,方中人参专为"中虚"而设,旋覆花、代赭石专为"痰逆"而设;后世医家依本证病机偏重的不同而对旋覆代赭汤随证加减化裁,既用其治疗痰逆引起的嗳气、眩晕、咳血等病,又用治中焦虚寒所致的下利,拓宽了本方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崔杰 《光明中医》2007,22(8):27-28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疗痰气虚痞而设,"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方由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七味药组成.笔者应用该方加味治疗胃虚气逆,痰气交阻所致的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胃痞证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覆代赭汤始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篇,原文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本方具有调补胃虚、和降胃气、化痰消痞之功,主治胃虚气逆痰阻之胃痞证。胃痞证是以胃脘部痞满不舒、闷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常因饮食、情  相似文献   

8.
旋覆代赭汤源自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66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功在和胃降逆,下气消痰;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  相似文献   

9.
旋覆代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为治疗胃虚呕哕所设,其原文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第161条)。仲师原意,旨在治伤寒汗吐下解后余邪挟饮作痞之证。笔者根据旋覆代赭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将其运用于某些疑难顽症的治疗,获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兹举验案报告如下。1 过敏性哮喘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治疗胃扭转的疗效。方法应用《伤寒论》之旋覆代赭汤随机治疗胃扭转40例。结果治愈率为82.5%,尤以服用3剂及6剂时为著,增加用药剂量未见有增加治愈率的趋向。结论旋覆代赭汤是胃扭转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旋覆代赭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此方由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功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笔者于临床中善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症,疗效颇佳,兹举2例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代赭旋覆汤是仲景用治痞硬噫气之方。主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药有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旋覆花咸以软痞硬;代赭石以镇虚逆;生姜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急,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余曾用代赭旋覆汤治嗳气,心下痞硬每每少效。八十年代初一次先师李介鸣(施今墨师高徒)来渝视察,遂请教云。先生说:用代赭旋覆汤治痞而暖气,必须一要对证,即气虚胃弱;二要重用党参,可用至一两。遵旨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旋覆代赭汤证,载于《伤寒论》,原文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这是太阳病伤寒证,汗不如法,或误吐、或误下,太阳病伤寒证虽解,但因用药不当,内伤中气,导致脾胃不和、运化失职,则痰饮内生。痰饮阻滞气机,故见"心下痞硬";中焦气弱,肝气乘之,痰气交阻,胃气上逆,则见"噫气不除"。旋覆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吗丁啉、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62例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旋覆代赭汤是《伤寒论》中经典方剂,为汗吐下后、表证已解、中气受伤、胃虚气逆所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而设,后世医家抓住其"胃虚气逆"这一主要病机,对此方发挥甚多。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探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及《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的医案中对张仲景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并从气机升降理论、立方新意、脏腑气机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临床更好地运用此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在临床运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VIP、CNKI、WanFang、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立至2...  相似文献   

17.
旋覆代赭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此方由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功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笔者于临床中善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症,疗效颇佳,兹举2例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组方为“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炙甘草三两,炙半夏洗半升,大枣十二枚,擘”。现临床用此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者,此方可降逆化痰,益气和胃,[1]。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显著疗效,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罗谦辅论述旋覆代赭汤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6例。结果:总有效率93.46%。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具有平降肝胃、肃肺止咳、标本同治的作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