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抉择     
《中国医院院长》2006,(5):78-78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裘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信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抉择  相似文献   

2.
抉择     
吕彬 《大家健康》2014,(5):19-19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  相似文献   

3.
抉择     
望着满眼郁郁葱葱的小草,我不禁想起了那位肾结石患者。他来自河南,是.被人雇佣来北京种草的。刚来不到两个月,在一次剧烈的运动后,他出现了严重的血尿,来我院就诊。通过检查,他被确诊为右肾铸形结石。我告诉他血尿的原因,要他住院接受治疗。他嘿嘿笑了两声,说道:“只要不是瘤子,我就安心了,长个石头不打紧,不用再治了。”  相似文献   

4.
目前,医患双方的权利在各种伦理困境和矛盾中都无法得到全面保护,进而导致医疗服务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信任缺失.统计数据表明,医患矛盾的核心是医患沟通,而医患沟通的核心在于医患双方权利义务的实现[1].当前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医方常常陷入规避职业风险和保护患者生命健康权的抉择困境,为了更好的保护各方权益,需要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5.
门殿江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71-371
急诊科是接待急危重患者的地方,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患者首先接触到的是急诊护士,也是护患矛盾易发处。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法律的普及,患者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医疗护理安全、医疗费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护患之问的矛盾。现就急诊科遇到的一些护患矛盾作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逐步增强,医患矛盾也日益突出。紧张的医患关系,一方面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缺乏安全感,直接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是患者的身心备受伤害。这不仅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如何缓解乃至消除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不能换位思考,从而使有着共同目标的医患双方,成为矛盾的主体。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实施健康教育,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我社区2012年参加健康教育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1引发医患矛盾的因素:因素是多方面的: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但我认为,医患双方信任缺失,不能换位思考,是一个主要因素。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加大,一旦患病,心里本身焦急悲伤,而昂贵的医疗费用就更使其烦躁郁闷,所以,患者及家属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最好的最有疗效的检查和治疗,使他们尽快的恢复健康,因此,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都很高。然而,由于医患矛盾的频发,加上一些媒体失实的负面报道的影响,严重伤害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积极性,医务人员不敢也不愿承担风险,治疗时就采用各种“撒网”式的仪器检查。这些检查虽能为医生提供更有保证的诊断依据,但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及家属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更加依赖医生,因为他们坚信花了钱就一定能治好病。一旦出现偏差,他们就非常生气甚至愤怒,就会把各种不满和怨气发泄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身上,医患矛盾甚至医患纠纷就此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在医院中,护士与病员接触最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护士与病员家属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一矛盾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的改善和护理质玳的提高。所以,笔认为有必要对护患之间矛盾加以探讨,并力求寻找解决的途径。护患矛盾是指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员为中心的人群之间的矛盾,通常是在护理人员为病员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笔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加强临床研究人员能力建设是实现高质量临床研究的重要途径,伦理培训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法律法规对伦理培训要求未具体细化,不少研究者对伦理认识停留在形式上“通过伦理审查”,而伦理培训内容也常缺失伦理原则、伦理学考虑与抉择等内容。鉴于此,提出基于研究者伦理抉择能力构建临床研究伦理培训体系,从全程伦理审查的各环节设计实施伦理学概念、伦理原则把握与伦理抉择实践等,将其有机融合到临床研究机构的培训体系中,促成注重受试者健康权益为先的生命伦理意识等自觉渗透内化为研究者行为,积累为研究者伦理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医疗法规的出台,护患矛盾时有发生,传染科做为一个特殊科室,也不可避免。为此,我们对护患矛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极少数病例到暴发性增长的态势,如何预防感染、如何控制疫情传播,公众的抉择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功利主义的视角,公众抉择应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出发,但基于疫情传播的危害性,可能存在基于少数眼前的利益而有损公众利益的抉择。从公众个体角度而言,如果能够将利己利人共赢、着眼长远利益、增强信息辨别能力作为行为的出发点,那么,疫情中的公众抉择与功利主义基本原则可以相洽。  相似文献   

11.
改善医患矛盾的几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医患关系的复杂化。医患矛盾不过是不同群体之间不信任的一个缩影罢了。社会对医院的定位不准,一方面影响了医院行为价值的取向,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患者对医院角色的定性,再加上患者某些行为的失当,这些都是共同导致医患矛盾日益彰显的重要原因。如何缓和医患矛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抓紧抓好,又不能操之过急。在对医院的监督检查中了解到,医患矛盾主要表现在:患者认为医、药价格偏高;一些医务人员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医院的许多规定不尽合理,患者的知情权得不到尊重;收红包、拿回扣、“以医谋私”,医院对院内不正之风缺乏管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有的医院出了医疗事故,往往偏袒医生。  相似文献   

12.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中医在研究人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防治方面都始终贯穿着矛盾分析法。具体表现为:从对立统一中掌握普遍规律性、主要矛盾分析法和矛盾转化分析法。然而,中医理论运用矛盾分析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科学地看待阴阳学说。  相似文献   

13.
医患矛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新时期,医患矛盾逐渐从医患之间扩大到了社会的许多层面,影响着医疗行为本身,也影响着社会和谐。本文从医患矛盾表现、矛盾成因、医学本质、医德医风、缓和矛盾思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试图助力于寻找解决医患矛盾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每天和患者打交道,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矛盾。若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以下所列均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护患矛盾,笔者从现象、原因及对策三方面予以剖析,并与广大护理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医理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张小玉赵保海(河南省修武县卫生局,河南454350;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中医学矛盾分析法/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共病病人及抑郁症病人抉择加工策略的异同。方法依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选取抑郁焦虑共病病人、抑郁症病人和正常对照者各30例。应用E-prime程序编制3种类型(风险、含糊和确定)的抉择任务,所有被试均完成上述抉择任务,记录反应时、正确率和风险偏好。结果在3种类型抉择条件下,3组间反应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968~43.557,P〈0.01);任一抉择类型下,共病组和抑郁组与对照组比较,反应时均显著延长(t=6.758~8.918,P〈0.01);而各组内3种不同抉择类型之间反应时比较,仅对照组风险抉择反应时显著长于含糊抉择反应时(F=3.671,t=2.693,P〈0.01)。在同一类型抉择条件下,3组间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内3种不同抉择类型之间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37~28.039,P〈0.01),3组在风险和含糊抉择类型下的正确率均低于确定抉择类型下的正确率(t=4.269~6.269,P〈0.01)。在风险、含糊抉择类型下,3组间风险偏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内风险偏好比较,仅共病组在风险抉择时的风险偏好显著低于含糊抉择时的风险偏好(t=1.916,P〈0.05)。结论抑郁焦虑共病和抑郁症病人抉择反应时较正常人延长;共病病人在含糊抉择类型下更倾向于冒险。  相似文献   

17.
抉择     
郑月 《健康问答》2006,(8):33-33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相似文献   

18.
徐新敏  王百怡 《新疆医学》2009,38(6):130-133
药物的矛盾效应是指应用某些药物过程中出现与治疗目的相拗的作用。这些矛盾效应虽属于药物的一种偶发或少见的特殊现象。但一旦出现,往往给病情的诊断和药物疗效带来困难,甚至误认为药量不足而盲目追加药量,导致严重后果。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药物的矛盾效应实属重要。现参阅文献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外健康文摘》2007,(12A):9-9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在大多数人看来,死亡难免让人心生恐惧,更无快乐可言。而美国《心理学》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则认为,当人们想到死亡或不得不面对生死抉择时,往往变得更快乐。研究人员称,这是一种心理免疫反应——想到死亡时,大脑会下意识地搜寻并触发体内的快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抉择加工的变化.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额叶梗死组(21例)、颞叶梗死组(11例)、内侧颞叶梗死组(19例)、基底节梗死组(25例);大脑前梗死组(25例)、大脑后梗死组(51例)、抑郁组(62例)、焦虑组(64例);正常对照组(125例),所有被试均完成6种抉择情境问题的测试,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评价情绪.结果 所有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低风险与无风险损失情境(抉择情境2)、高风险与无风险收益及损失情境(抉择情境3,4)、高风险与低风险收益及损失情境(抉择情境5,6),其保守性收益及损失方案选择概率均显著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抉择情境3,基底节梗死组与额叶梗死组、内侧颞叶梗死组比较,其保守性收益方案选择概率均显著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抉择情境5,大脑后梗死组较大脑前梗死组选择保守性收益方案的概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组和焦虑组中的基底节梗死组与额叶梗死组和内侧颞叶梗死组比较,其在抉择情境3的保守性收益方案选择概率均显著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大脑后梗死组较大脑前梗死组在抉择情境5选择保守性收益方案的概率亦显著增高,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抉择加工异常,表现为收益保守与损失风险规避.基底节梗死以及大脑后梗死患者,无论是否伴有抑郁、焦虑情绪,更加倾向于收益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