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扎格雷钠与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奥扎格雷(商品名:丹奥,丹东制药厂出品)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强力血栓素合成酶(TXA_2)抑制剂,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能够有效的阻断血栓素合成酶的产生,减少TXA_2的生成, 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产生,增加血中前列腺素浓度,并且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我们自2001-06~2004-06使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并以东菱克栓酶作对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组(治疗组)30例,东菱克栓酶组(对照  相似文献   

2.
冯淑芝  任美书  钟述猷 《天津医药》2000,28(12):758-759
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脑梗死时血栓状态的研究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6-酮-前列环素_(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的变化,以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年龄为60~88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标准,且均经头颅CT(和)或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将90例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检测血浆CRP(免疫比浊法)和TXB2(双抗体夹心ELISA法)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前血浆CRP、TXB2的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经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浆CRP、TXB2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但仍然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丹参治疗组相比,舒血宁治疗组CRP、TXB2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可能与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RP和TXB2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目前治疗尚无特别有效的办法。奥扎格雷(Ozagrel)能选择性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增强前列环素(PGI2)合成,消除血栓;心脉通可活血化瘀,抗凝抗栓,养心安神。我院用奥扎格雷与心脉通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通心络组,C组西洛他唑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TXB2;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组别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均可使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西洛他唑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更明显。②通心络和西洛他唑治疗后均可使脑梗死患者TXB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尽管西洛他唑组使TXB2下降更明显,但与通心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AR。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广泛研究 ,其中前列环素 ( PGI2 )下降或血栓素 A2 ( TXA2 )增多、血小板功能亢进、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机制亢进等因素引起重视[1] ,并在治疗上由罂粟碱、右旋糖酐 40和阿司匹林发展到蝮蛇抗纤酶、巴曲酶、降纤酶等药物使用 ,疗效明显提高。 1 998年 5月起我们使用前列腺素 E1( PGE1)治疗急性脑梗死 50例 ,取得满意疗效。1 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总病例 80例 ,治疗组 50例(男 2 9,女 2 1 ) ,年龄 46~ 58( 6 9± 8) y;对照组 3 0例 (男 2 1 ,女 9) ,年龄 51~ 86 ( 6 8± 7) y。全部病例症…  相似文献   

7.
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效强力的血栓素(TXA2)合成酶抑制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我院2003年8~12月住院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给予丹奥药物治疗和丹参等其它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选择62例收住我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d联合疏血通注射液8mL/d治疗,对照组应用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d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血栓素B 2(TXB2),升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指标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纤溶系统活性,调节细胞凝血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是比较强的抗氧化剂,多项实验证明,其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肢体障碍功能恢复,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良好。奥扎格雷钠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血栓素A2(TXA2)抑制剂,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本文旨在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奥扎格雷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梅兰  孟笑梅 《河北医药》2007,29(6):622-623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又名晴尔或丹奥,作为一种选择性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TXA2的生成,同时可促进前列环素(PGI2)产生,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及其所伴随的运动障碍,也可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现将其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急性期合理有效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凝血活性和较低的纤溶活性[1],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梗死大小、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4];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从而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反应[5].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观察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和活血化瘀中成药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迁妮  马静萍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50-105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AS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ASA预处理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以及对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血前列环素I2(PGI2)/血栓素A2(TXA2)的影响。结果:ASA能够降低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脑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升高血PGI/TXA2的比值。结论:A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脑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提高血PGI2/TXA2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敬东  李秀英 《医药导报》1994,13(6):273-274
尼莫地平(Nimodipine,简称NMD)为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近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简要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 NMD呈脂溶性,溶易透过血脑屏障。动物实验表明,可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动脉压、左室压和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防止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钾、血栓素A_2引起的实验性脑血管收缩;防止和逆转实验犬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在对大白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前后给予NMD治疗,均能有效地阻止脑梗死区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缩小脑梗死区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痫发病前于孕中期检测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血浆浓度预测子痫的价值。方法孕妇在孕12周被纳入研究,并随访至分娩,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子痫组、先兆子痫组)和对照组,于孕12~16周及孕37~39周时采集孕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浓度,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300名孕妇中34例孕晚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13例,先兆子痫21例)为研究组,而266名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剔除流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等,剩余190名为对照组。孕中期子痫组血栓素B2水平明显升高,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血栓素B2/6-keto-PGF1α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子痫组甘油三酯、LDL、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妊娠周数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血脂增高,出现血栓素B2/6-keto-PGF1α的平衡失调,进而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子痫患者虽然在孕中期血压正常,但已存在前列环素、血栓素血浆浓度变化,通过检测前列环素、血栓素血浆浓度可预测子痫发生。  相似文献   

15.
蓝萼甲素在浓度0.1~100μmol·L~(-1)时可抑制A23187刺激的免血小板生成血小板活化因子,其IC_(50)为0.47μmol·L~(-1),当其浓度为10,100μmol·L~(-1)时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血栓素A_2生成同时升高前列腺素E_2,推测蓝萼甲素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生物合成及选择性抑制血栓素A_2生成而抑制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16.
中风证型与血栓素、前列环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PGI2)平衡失调是血栓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为了探讨中风患者的证型与血栓素、前列环素的关系,笔者对130例中风患者辨证分型后测定其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浆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络逐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 /再灌注22h模型采用不同方案治疗,比较其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范围及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放射免疫法检测患侧皮质内皮素(ET)、血栓素B2 (TXB2 )、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h后,假手术组大鼠神经病学评分均为0分,无脑梗死;尼莫地平组和通络逐瘀汤30、60mg/kg组神经病学评分和脑梗死范围均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ET及TXB2 含量高于假手术组,6-Keto-PGF1α活性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尼莫地平组和通络逐瘀汤30、60mg/kg组ET及TXB2 含量低于生理盐水组,6-Keto-PGF1α活性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逐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ET、TXB2含量,提高6-keto-PGF1α活性,维持TXB2/6-keto-PGF1α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TXB_2及6-Keto-PGF1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6 酮 前列环素(6 Keto PGF1a)、血栓素B2 (TXB2 )的影响。方法: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TXB2 、6 Keto PGF1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减少、TXB2 降低、6 Keto PGF1a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调节TXB2 / 6 Keto PGF1a的平衡,抑制血小板活化,发挥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9.
蕲蛇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探讨蕲蛇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MCAOR)模型,观察大鼠MCAOR时神经功能状态,同时,TTC染色测脑梗死面积,电镜观察脑血管超微结构,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注即刻静脉给药,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蕲蛇酶所有给药组都能有效改善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减小梗死灶,调节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微血管正常结构。结论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维持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平衡、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108例(其中急性脑梗死70例,非急性脑梗死38例)和健康对照者76例,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其Apo E基因型;采用生化全自动仪分别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RP水平进行测定;对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周和2周进行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Apo Eε2、Apo Eε4的频率分别为6.9%和9.7%,而对照组分别为19.1%和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Apo Eε4携带者的CRP明显高于非Apo Eε4携带者(P<0.05);脑梗死患者Apo Eε4携带者的NIHSS评分高于非Apo Eε4携带者的NIHSS评分(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Apo Eε2携带者的NIHSS评分低于非Apo Eε2携带者的NIHSS评分,而急性脑梗死患者Apo Eε4携带者NIHSS评分高于非携带者的NIHSS评分(P<0.05)。结论 Apo Eε2可能为保护因子,而Apo Eε4可能为脑梗死的易感因子;联合检测Apo E基因型、血清CRP含量和NIHSS评分,对判断脑梗死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