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郭新文 《妇幼护理》2022,2(7):1610-161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1 月收治的 60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参比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参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比组的基础上 给予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惊厥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 复时间、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肢体障碍恢复时间均短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 参比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96.67%)高于参比组(80.00 %)(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 炎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恢复患儿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杜智梅  陈桂钦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17-10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0例,加强病情观察,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2例治愈,6例好转,1例死亡,1例未愈。结论:亚低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降温效果好,能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护理。跟踪随访2年比较观察两组患儿Fugl-Meyer(FMA)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智力达标率及伤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效果优良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FMA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智力达标率8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5%(P0.05),观察组伤残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3%(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智力水平,降低伤残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伴有精神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26例患者的精神症状得以控制,3例患者遗留轻度精神异常。结论给予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其治疗和康复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对2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儿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的供给;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等措施.2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对症处理、精心细致的护理是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何笑琼  李春青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72-1373
目的 探讨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开始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5例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只作常规护理.经过10个疗程的康复护理后,用FMA评分法和Ashworth痉挛分级分别对每个患儿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9 %,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81.3%.第2次评价时干预组的FM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急性期开始康复护理,对恢复患儿运动功能和纠正肢体痉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总结一例病毒性脑炎伴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脑保护的护理管理。护理上围绕颅高压护理、体温管理、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四肢肌肉强直震颤发作、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脑康复训练等各项脑保护综合护理措施,避免和减轻患者大脑损伤,后期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患者神志清楚康复出院。为后期类似患者脑保护护理提供临床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春梅 《妇幼护理》2023,3(5):1127-1130
目的 研究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开展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20 年 2 月份到 2022 年 4 月份之间所收治的 58 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样本量均为 29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 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比分析组间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症状恢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 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缩 短患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运动功能评分、住院时间、残疾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意识障碍、惊厥、肢体障碍、神经障碍等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可促进患儿各项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伤残率等。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伤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还能够缩短患儿惊厥恢复时间、平均出院时间,降低患儿致残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郑杰清 《现代护理》2006,12(23):2208-2209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予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降温,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治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是促进患儿康复关键。结果本组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痊愈29例,放弃治疗1例,无一例有后遗症,无一例死亡。结论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可靠的,安全的,无副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总结54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的护理措施.分别从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精神症状的护理、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对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的护理可防止精神症状所致的意外及精神心理的伤害,以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予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降温,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治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是促进患儿康复关键.结果 本组3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痊愈29例,放弃治疗1例,无一例有后遗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亚低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可靠的,安全的,无副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肢体痉挛的纠正作用。方法从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择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肢体痉挛纠正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和比较,在护理干预之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FMA)评分经比较P>0.05;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较之本组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均P<0.05);且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两组FMA评分经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基本恢复的患儿有9例,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并纠正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脑卒中专科护理中的导向作用。方法对符合条件的20名观察组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和优质服务,2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专科护理服务。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通过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3个月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卒中专科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在脑卒中专科护理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不断提高脑卒中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病情的观察,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护理,同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加强低温脑保护及恢复脑功能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尽早给予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认为重视护理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先兆体征,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实施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病毒性脑炎且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康复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儿急性期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开始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对照组在临床医学治疗结束后实施康复护理,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用Fuglmeyer运动机能和Ashworth痉挛量表对每例患儿进行评定,观察2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经过2~3个月的康复护理,2组患儿的FMA值均较前显著提高,但康复组FM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急性期实施康复护理,对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和纠正肢体痉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脑性瘫痪病人的康复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和恢复病人肢体功能,使之能回归社会.方法对中医康复科52例脑性瘫痪康复期患者采用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结果康复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瘫痪肢体、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占60%,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占78%.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适用于康复期病人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执行和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沈阅政 《妇幼护理》2023,3(1):117-20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我院重 症病毒性脑炎患儿 68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 期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恢复时间、智力达标率、伤残率、运动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惊厥、颅神经障碍、 意识障碍、肢体障碍等症状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智力达标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伤残率显著降低 (P<0.05)。观察组的 FM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 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提高智力达标率,降低伤残率,提高运动功能以及护理满 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