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秋冬季,病程一般5 d~7 d,起病急,常伴发热、呕吐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呕吐常发生在腹泻前1 d~2 d[1]。现将我科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0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均为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2011年8月~2012年3月符合湿热泻的住院患儿,男40例,女60例;年龄1岁~3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泻及呕吐;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名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对比两组疗效、退热时间和止泻时间.[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止泻颗粒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观察法,运用止泻颗粒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26例,与8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止泻颗粒剂组总有效率92.9%,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65%),P<0.05.结论止泻颗粒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北方多发生在8~12月,以2岁以下小儿多见,多伴不同程度的脱水,部分患儿有高热、呕吐等表现,使其服药困难,单纯抗病毒补液治疗有时起效慢。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止泻停直肠滴入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68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两组133例均为2005年1月~2006年4月的住院患儿,均经ELISA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而确诊[1]。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68例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3.2±7.8)个月;病程(1.5±1.6)日;伴发热27例,脱水38例,呕吐46例;腹泻次…  相似文献   

5.
观察止泻颗粒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临床观察法 ,以止泻颗粒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12 6例与对照组 80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止泻颗粒剂组总有效率 92 9%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 5 % )P <0 0 5。止泻颗粒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 1999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对 12 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用黄芪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我院门诊收入住院的 2 3 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制订的标准[1] 。男 12 5例 ,女 10 7例 ;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4岁 ,平均 2 .1岁 ;中度 182例 ,重度 5 0例 ;入院时发病时间最短 1d ,最长 4d ,平均 ( 2 .5± 1.4)d ;腹泻次数最少 7次 /d ,最多 14次 /d ,平均 ( 10 .5± 3 .5 )次 /d。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 3 2例患儿均出现水样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d)和复方丹参0.5 mL/(kg.d)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2组疗程均为3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复方丹参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起效快,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其特点是腹泻,呈无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有脱水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和发热,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2岁内小儿。1998-2006年,我院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肠炎4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儿科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5.6个月~2岁;病程1~3 d;发热26例,呕吐22例,腹泻5~10次/d。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5.2个月~2岁;病程1.1~3 d;发热25例,呕吐23例,腹泻5.2~10次/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及支持疗法,轻度失水予以口服补液,中、重度失水伴电解质紊乱则静脉补液,高热患儿临时使用解热药。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由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成,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90,3 g/包),1岁以内,1包/d;1~2岁,1~2包/d。以上均分3次倒入50 mL温水中,搅匀后服用,或遵医嘱。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湿热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不使用抗生素,对症和液体疗法。对照组60例,利巴韦林,10mg/kg·d~(-1),5%葡萄糖液(稀释1mg/mL),分1~2次缓慢静滴;蒙脱石散,1岁,1包/d,3次/d,口服;1~2岁,1~2包/d,3次/d,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2岁,1包/次,1次/d;2岁,≤3岁,1包/次,2次/d,≤40℃温开水冲服。治疗组60例,推拿:板门,神阙,天枢,龟尾,七节骨,滑石粉为介质;补脾土:将患儿拇指伸直,逆时针按揉板门200次,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200次;清大肠:沿食指挠侧缘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200次;摩腹:顺时针按揉5min;揉脐:医者中指置于神阙,食指中指置于两侧天枢,揉3min;揉龟尾:患儿俯卧,医者右拇指或中指指腹着力于龟尾,按揉20次;推上七节骨:医者以右大拇指偏峰端沿穴位向上直推30次;捏脊:患儿俯卧位,自下而上,由长强穴至大椎穴,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重复3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大便、轮状病毒、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3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轮状病毒转阴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湿热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2006年9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9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6例患儿均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51例,女45例;小于1岁62例,1~3岁34例;伴发热58例;轻度脱水38例,中度脱水36例,重度脱水17例。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45例,病程分别为5.4天和5.3天,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口服思密达(每包含量3g),≤1岁,2/3包/次;>1岁,1~1.5包/次;每天3次。并均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并予进食指导。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吴茱萸散联合甘草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滴注,1次/d,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甘草锌颗粒,6个月龄以下10 mg/d,6个月龄以上20 mg/d,同时脐窝外敷吴茱萸散,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12.27,P0.01),且患儿轮状病毒抗原(RV-Ag)转阴时间和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散与甘草锌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陈俊洪  陈瑞珊 《河南中医》2010,30(9):932-933
目的:观察热毒宁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mg/kg静脉点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0.6ml/kg·d,加入液体静脉点滴,1次/d,对症治疗相同,3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大便转为糊状及成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毒宁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对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和减轻患儿家长负担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肠道内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诸药剂量视患者年龄、体质情况随证加减,1剂/d,浓煎至100mL,分次口服,3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麦针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1-6二磷酸果糖治疗,治疗组予参麦针及辅酶Q10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下降,治疗组CK-MB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参麦针合辅酶Q10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2年3月至今,通过辨证施护对196例小儿腹泻患者采取不同中药灌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均选择住院患者,随机取样,并按冬季、夏季腹泻及大便情况,分为脾虚泻和湿热泻2类。见表1。表12组一般资料比较例组别n≤1岁>1~2岁>2~3岁腹虚泻湿热泻治疗组19698821687109对照组1878580228899112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不同中药保留灌肠。脾虚泻用补脾益肾止泻中药制成的肠炎Ⅰ号,湿热泻用清热利湿止泻中药制成的肠炎Ⅱ号。用具:一次性50mL注射器、肛管。用量:一般50~100mL/次,量大不宜保…  相似文献   

16.
自拟中药贴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贴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200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同时口服双八面蒙脱石粉保护胃肠黏膜,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并及时给予止吐、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组100例加用中药贴剂脐部贴敷,每日1贴,贴敷12 h后取下,重者可加贴足三里穴;对照组100例不再给予其他治疗。观察2组总疗效、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及止泻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的止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自拟中药贴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尤其在改善中医症候及缩短病程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4年10月~1996年1月采用运脾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的腹泻患儿,年龄均≤2岁,腹泻病程5天之内,大便次数≥4次/日,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样,伴或不伴发热,大便镜检白细胞均<5个/HP,粪便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为轮状病毒,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对照组62例,男34例,女28例;两组患儿在发热、呕吐、脱水、腹泻次数、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根据运脾法组成的本院制剂小儿止泻散,其主要成份:苍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止泻合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HRV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服用复方止泻合剂,对照组服用思密达。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治疗72h后粪便HRV抗原的转阴率以及两组平均止泻天数。结果:治疗组、对照组72h止泻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粪便HRV抗原转阴率分别为82.5%、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复方止泻合剂治疗小儿HRV肠炎疗效显著,且缩短了大便排病毒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肠炎宁糖浆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蛟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114-2115
目的:观察肠炎宁糖浆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ELISA法)为阳性的腹泻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统一采用更昔洛韦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肠炎宁糖浆口服,疗程均5 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合用肠炎宁糖浆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轮状病毒转阴天数为(3.10±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72 h轮状病毒转阴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中成药肠炎宁糖浆合用更昔洛韦用于治疗临床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我们1996年11月~1997年2月以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均为秋季服泻患儿,病程在3d以内,年龄5个月至5岁,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更多,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样便,多数病例大便常规未检出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