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场地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适合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要求的场地建设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及获取高质量图像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超导磁共振系统机房要求入手,论述了该设备场地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要点。  相似文献   

2.
《医疗设备信息》2010,(6):155-156
4月29日,开封市中医院举行国产首台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开机典礼,由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研制生产的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正式开机并投入临床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国产超导磁共振在技术和应用上的成熟,也标志着1.5T超导磁共振市场将迎来国产化时代。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29日,开封市中医院举行国产首台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开机典礼,由中国领先的医疗设备、医疗IT和健康服务提供商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研制生产的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正式开机并投入临床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国产超导磁共振在技术和应用上的成熟,也标志着1.5T超导磁共振市场将迎来国产化时代.  相似文献   

4.
西门子最新的一款磁共振设备MAGNETOM(R)Verio3.0T+70cm大孔径+Tim(tm)(全景矩阵成像)磁共振成像系统落户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中心(徐汇区中心医院),近日举行开机典礼。该款磁共振设备是超导3.0T场强,32通道头部线圈可用于脑功能成像和中枢神经细微成像量,Tim平台能快速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SuperVanl.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秉承安科20年MRI产品经验,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超导MRI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Total Spine MR Imaging)技术在诊断脊柱与脊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3.0T(MAGNETOM Trio A Tim System)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Tim线圈、自动进床及无缝拼接技术,对30例患者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扫描及分析。结果 30例中除2例因图像粘合不理想,另28例均清晰、直观、完整的显示骨性脊柱、椎间盘及脊髓连续全脊柱MR图像,30例中磁共振成像显示脊柱转移14例、退变及突出8例、骨折及脱位6例、正常2例。结论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使图像质量得到了提高,解决了全脊柱磁共振成像的高分辨力难题,对脊柱、脊髓多发性、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分析GE VECTRA 0.5 T磁共振机的维护方法.方法:对磁共振的使用环境、超导的维持和图像信噪比的测量作一说明.对射频系统、梯度系统、床、制冷系统和操作台的典型故障的维修进行探讨.结论:正确使用、认真维护维修磁共振机,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自主维修可节约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8.
谈医学超导磁共振系统安装中的若干问题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郭群恩,赵海涛,赵喜平磁共振成像术(Me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近10余年来在磁共振频谱学MRSpectroscopy和计算机断层技术(C...  相似文献   

9.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装置的安装及机房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磁共振扫描装置对工作环境要求非常高 ,因此其安装及机房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为保证磁共振扫描装置的正常工作 ,必须对机房设计的安装提出高要求。本文从射频屏蔽系统、磁屏蔽系统、超导系统、冷水系统等方面来概述超导型磁共振扫描装置的安装和机房设计 ,从而保证机器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减少不必要的故障和意外  相似文献   

10.
超导磁共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包括了磁共振技术、磁体技术、低温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还要有如磁屏蔽等一些附属设备,才能保证超导磁共振机安全而有效地运行。本文主要介绍超导磁共振机安装时所需的附属设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荷VX2肿瘤新西兰大白兔磁共振检查影像技术的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分别采用脑脊液、嚼肌、经颈内动脉颅内、肝脏种植建立荷瘤兔。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仪分别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资料用GEADW4.2工作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图像质量分为A、B、C分级评估图像质量。结果:多数动物获得满意图像。A级图像47次占75.8%,B级图像9次占14.5%,C级图像6次9.7%。结论:应用合适的技术参数,1.5T超导核磁共振能够获取满意的实验动物图像。  相似文献   

12.
彭碧群 《现代保健》2011,(11):103-105
目的 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共选取15例,男7例,女8例,使用SIEMENS IMPACT 1.OT及SIEMENS Trio with Tim 3.0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结果 15例患者中,经手术证实5例,随访证实10例.MRI诊断正确的11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26.67%.其中误诊为脑胶质瘤的1例,误诊为转移瘤的1例,误诊为脑炎的1例,误诊为脑膜瘤的1例.其中单发的6例,多发9例.发生在幕上14例,幕下1例.结论 要重视对MRI新成像方法 的应用,有利于避免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李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14-2615,26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血管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某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血管性眩晕患者9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26~86岁,平均57.8岁。另选择9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磁共振设备选择德国西门子MAGNETOM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颈联合线圈,行常规颅脑MRI平扫、颅脑3D-TOFMRA及颈部2D-PCMRA。由3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狭窄情况及脑内梗塞灶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有43位患者的MRA图像显示动脉狭窄,占43.87,明显高于对照组(6例,6.25)(P﹤0.05)。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的MRI图像显示腔隙性脑梗塞,对照组中未发现脑梗塞。②观察组患者中存在单纯后循环动脉狭窄26例(26.53),明显多于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9例,9.18)(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以为血管性眩晕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应该作为其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导磁共振低温制冷系统的原理及维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温制冷系统是超导磁共振系统维持超导状态的关键性部件,现就超导磁体的环境以及低温制冷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2例乳腺癌病例,应用数字化乳腺机行乳腺内外侧斜位、头尾位摄片。采用Siemen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及VIBE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2例乳腺癌病例中30例DWI呈高信号,敏感度为93.8%(30/32),VIBE动态增强扫描,28例病变强化明显,结构清楚,明确诊断,敏感度为87.5%(28/32),钼靶X射线片发现确切病灶并诊断正确23例,敏感度为71.9%(23/32)。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MRI扩散加权成像、数字化钼靶X射线成像三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国内超导磁共振成像仪(MRI)使用现状出发,在液氦市场的供求危机中,申述了超导MRI磁体无液氦改造的重要意义,并根据企业的制作流程,提出了无液氦改造操作的若干实践与设想,为国内超导MRI制造与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方法:通过对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结构及原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应用来验证其作用。结果:证明了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可以直观地了解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掌握各种脉冲序列原理及图像重建的数学处理方法,以及各种伪影产生机理和脉冲参数设置对图像的影响,一维二维三维成像研究等。结论: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为从事MRI相关人员提供了对MR成像原理及基本技术一个最直观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VEN-BOLD)和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对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我院收治的13例CVM患者进行TOF-MRA和VEN-BOLD对比成像分析。结果 TOF-MRA原始轴位图像可显示全部13例CVM的引流静脉,并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3D图像观察,但仅6例原始图像可显示稀少的髓静脉;而VEN-BOLD可清晰显示全部13例CVM的引流静脉及更多的髓静脉。结论 TOF-MRA可对CVM的引流静脉进行3D直观显示;而VEN-BOLD可清晰准确地显示CVM的引流静脉及髓静脉,二者结合可作为CVM诊断必要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9.
PET/CT作为一种多模式显像技术,已在科研与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MRI在多方面优于CT,因此,PET/MRI分子影像设备的研究成了近些年的热点。PET/MRI融合显像可提供分子、形态与功能信息,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其研制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若能合理解决必将给分子影像学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0.35T磁共振系统上心脏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心脏成像的可行性及技术和方法.方法:将高场系统上的心脏成像序列和技术进行调整和优化,用于0.35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显示.结果:在硬件、软件优化设计的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获得的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图像,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结论:在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进行心脏检查,包括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肌灌注成像等高级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