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3年甘肃省陇南市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了解其流行特征,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的IgM抗体。结果全年共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266份,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41份,阳性率53.00%;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57份,阳性率21.43%;麻疹发病以4岁以内儿童及20岁以上成人为主,风疹以青少年居多;流行季节主要为3─6月。结论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仍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城镇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引起麻疹流行的重要原因,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为易感人群接种免疫疫苗,以建立和保持人群高水平的免疫屏障,同时做好疫情监测,预防疾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258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学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平湖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方法:采集了该地区2007年1月-2009年12月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25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258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91份(74.03%);风疹IgM抗体阳性8例(3.10%),其他RFIs59例(22.87%)。结论:RFIs常年散发,以春季为主,发病以〈1岁及〉15岁为主。血清学诊断为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风疹病毒流行情况,进行风疹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方法2009—2013年从甘肃省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中采集具有风疹典型症状患者咽拭子标本255份,经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to/SLAM)从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风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分析。结果2009—2012年甘肃省共报告疑似风疹7964例,临床诊断7334例,实验室诊断630例,对送检的255份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35株风疹野病毒,分离率为13.73%;分离鉴定出的35株风疹野病毒病例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共30株,占阳性毒株总数的85.71%,15岁以上的5株,占阳性毒株的14.29%;35株风疹野病毒流行株主要分布在甘肃省9个市、州的17个县、区。结论甘肃省2009~2013年风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IE基因型,是甘肃省风疹病毒优势株。  相似文献   

4.
2005年新疆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疆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正确掌握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动态。方法2004年11月对全疆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5年对收到的237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测定了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3.3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67.62%,8个月~14岁年龄组184例,风疹阳性率最高(64.67%)。结论有部分风疹病例误诊为麻疹,提示我们在麻疹消除阶段应密切注意风疹的流行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疹IgM抗体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消灭麻疹病毒方面进行有效积极的监测工作,对疑似、确诊的麻疹病例开展准确、及时的疾病监测。方法对疑似、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血液采集,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中,从试剂盒的选择开始直至最后的结果观察,都存在主观或客观的影响。结论定期使用质控血清,进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通过制作质控图以及不断地进行人员培训,能有效地避免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娄底市麻疹IgM抗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市麻疹相对高发的主要原因.方法 采集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IgM抗体,全部数据录入MS Excel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08份合格血清IgM总阳性率为50.99%,其中按要求完整填写相关信息的219份,标本总阳性率为49.32%;按有明确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分3组统计,其阳性率分别为38.46%,46.52%和52%,3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793 0,P=0.408 0);按采样时间分组统计,出疹后5~10日采样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χ2=16.967 0,P<0.000 1),对其中麻疹IgM阴性的34份血清做风疹IgM检测,结果仅有4份显示弱阳性.结论 麻疹IgM检测采样的最佳时间为出疹后5~10日;免疫空白人群和原始免疫失败为本市麻疹感染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为麻疹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12年甘肃陇南市839例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34份,阳性率63.6%;每年都有病例报告,其中2008年阳性率最高,为82.6%;各区(县)均检出阳性病例,不同地区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17,P〈0.05);发病人群集中在8月龄。25岁年龄段,占阳性病例总数的74.5%;麻疹每月均有发病,但高峰在3~7月。结论检测麻疹IgM抗体对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起到关键作用,各级医疗机构要重视疑似病例的血清采集工作,同时应大力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高度重视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和及时率;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麻疹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朝阳市双塔区2010年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0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检测血清30份,其中麻疹IgM阳性12份,阳性率40.00%;0岁和20岁年龄组病例分别为6和4例;麻疹发病集中在5-8月份。结论 2010年双塔区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的低龄和20岁大年龄组,病例均出现在夏秋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碘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状况,为碘缺乏病的防治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方法采用质量控制图(-x-s控制图)和平行双样法对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及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组织实施的质控盲样考核和日常碘盐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2008~2011年临汾市尧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碘实验室,连续4年通过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及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组织实施的质控盲样考核;共对1 152份居民户家庭用盐定量检测,其中132份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最大允许值均控制为2.5%;日常碘盐检测结果均与临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结果高度吻合;分析尧都区盐碘实验室内部及外部质量控制结果,表明盐碘检测数据均在控制状态。结论临汾市尧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碘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质控盲样考核和日常盐碘分析工作中运用质量控制图(-x-s控制图)和平行双样法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疟原虫镜检、抗原快速检测(RDT)和核酸检测(PCR)3种方法在上海市级和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应用情况,对该市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分析。方法 由上海市疾控中心收集2012-2015年上海市疟疾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的血涂片、全血血样、病例复核确认记录单和上海市疟疾病例疫情资料,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2-2015年,上海市各区县共送检数据完整的样本212份,各区县中以金山区送样量最多(41.98%),报告医院以三级医院送样量最多(82.07%);1-10月间送检样本量逐渐增多。市疾控中心对212份血样均采用显微镜检、RDT和PCR 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综合判定疟疾确诊样本共计167份(78.77%),阴性样本45份(21.23%)。区县级实验室使用显微镜检和国产RDT对样本进行检测,判定疟疾阳性样本153份(72.17%),其中阳性未分型41份(19.34%),阴性样本53份(25.00%),未检测6份(2.83%)。报告医院与区县疾控中心镜检符合率为78.16%,区县疾控中心与市疾控中心镜检符合率为93.20%;区县级实验室RDT使用率为73.58%,国产RDT检测和市疾控中心进口RDT检测的符合率为93.59%。以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区县级实验室误判37份。99.37%的疟疾确诊病例为境外输入,包括非洲(85.44%)、亚洲(13.92%)和美洲(0.63%)。结论 上海市消除疟疾后的监测工作应结合多种检测方法,整合资源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甘肃省某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Spss和Excel软件对2010.2012年该县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县共报告麻疹病例99例,发病率36.92/10万,其中2010年报告68例,发病率78.98/10万,4—6月为发病高峰,城区和乡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05);2011年报告31例,发病率34.06/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15.98,P〈0.01),2011年麻疹发病率低于2010年;2012年无麻疹病例报告。结论该县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经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后,2012年未有麻疹病例报告,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江苏省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方法 方法 采用Kato?Katz法对沭阳县马厂镇葛 荡村和龙集镇吴圩村2 140名居民开展土源性寄生虫感染调查, 对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结果 结果 2011年 和2012年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06% (11/1 034) 和 0.99% (11/1 106); 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06%(11/ 1 034) 和0.27% (3/1 106), 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 (0/1 034) 和0.09%(1/1 106), 鞭虫感染率均为0; 3~12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 别为0 (0/198) 和2.69% (7/223)。结论 结论 沭阳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 需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人群包虫病流行状况,为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甘肃省各地(市)、州经B超或CT扫描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并疑为包虫病的患者,应用快速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包虫抗体。结果检测患者血清21l份,在173份肝脏液性占位病变患者血清中,检出囊型包虫病患者64例;在38份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血清中,检出泡型包虫病患者4例。结论甘肃省各地(市)、州存在人群囊型包虫病流行,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首次监测出1例泡型包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评价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子系统疟疾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 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子系统的疟疾预警信息, 对江苏省疟疾预警信号进行统计, 比较疟疾预警信息系统运行前后的3 d 内完成个案流调率。结果 结果 2012?09?01-2012?12?31, 江苏省共接收到来自疟疾预警系统的手机短信消息85条, 其中因重 卡删除8条, 县级疾控中心血片镜检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后排除15条, 确认疟疾病例62例。2012年7-12月全省3 d 内完成个案流调率分别为55.56%、 78.57%、 90.00%、 100%、 100%和100%, 7、 8、 9月及10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66,P < 0.05)。江苏省2012年7-12月的7 d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率均为100%。结论 结论 3 d内完成个案流调率与预警 手机短信有关联, 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子系统的疟疾预警信息能有效提高基层疾控中心对疟疾病例的响应速度, 对及时 核实和判断疟疾病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宠物犬为研究对象,监测在自然感染条件下其体内乙型脑炎病毒(JEV)中和抗体随流行季节的变化规律, 进而评估JEV感染人的风险性。方法 按月采集不同年龄的宠物犬血液,分离血清,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检测血清JEV中和抗体。结果 共得到宠物犬血清253份,中和抗体阳性率达到28.1%。不同季节间犬JEV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JEV流行季节(6-9月)之前(3-5月)和之后(10-12月)的3个月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3%和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2, P<0.01)。小于1岁与大于1岁的宠物犬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1%和39.0%,二者差异显著(χ2=5.633, P<0.05)。而犬的性别间中和抗体阳性率显著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 P>0.05)。结论 在JE流行季节宠物犬受到JEV自然感染的机率较高,可作为哨兵动物来评估JEV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2~2013年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河南省2012~2013年SFTS病例特征,利用PHGIS1.7.0软件绘制SFTS地区分布图,采用时间分布曲线结合圆形分布法分析SFTS季节性分布特征。收集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结果 2012~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SFTS病例1 225例,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2948/10万。死亡18例,病死率为1.47%。信阳市报告病例1 210例,占98.78%。病例主要集中在4~10月,5月份出现第1个发病高峰,9月份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2年间SFTS总的流行高峰期为4月23日~8月18日,SFTS发病在时间上存在集中趋势(Z=nr2=441.00,P<0.01)。男性发病率0.4869/10万,女性发病率为0.82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5,P<0.01)。病例年龄1~93岁,平均59岁,其中40~79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0.29%。农民1 172例,占病例总数的95.67%。本省医疗机构共报告SFTS 1 207例,占病例总数的98.53%;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分别占报告机构总数的60.87%、30.43%和8.70%。2012和2013年SFTSV检测阳性率为57.14%和5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结论河南省SFTS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病范围有扩大趋势。高龄女性农民为高危人群,SFTSV仍为主要致病病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孕产妇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检测服务的现状,分析检测率及孕期检测的比例。方法选取中国西部3个艾滋病疫情相对高发省中的3个县(市、区)作为调查地区,常规收集2011—2012年孕产妇在医疗保健机构接受HIV、梅毒和HBV检测与咨询服务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与收集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趋势卡方检验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结果3个地区2011—2012年分娩的孕产妇总数为41586人,其中2011年为19380人,2012年22206人。2012年的HIV检测率为96.2%,高于2011年的93.1%(χ2=24.56,P〈0.O001);2012年的梅毒检测率为96.0%,高于2011年的69.5%(χ2=19.01,P〈0.O001);2012年HBV检测率为96.0%,高于2011年的71.8%(χ2=19.21,P〈0.0001)。结论随着中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整合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孕产妇能够在孕期尽早地接受HIV、梅毒和HBV的检测,提高孕期检测的比例已成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劳教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10-2012年间劳教人员的血样,检测HIV、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析不同年份间各病原体感染率的变化差异,并比较其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特殊人群间感染率的差异。结果2010年和2011年,罗湖区劳教人员的HIV感染率分别为0.11%和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2年,罗湖区劳教人员各年的梅毒和HBV感染率分别为1.15%、1.74%、2.66%和16.49%、13.37%、14.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的特殊人群比较,罗湖区劳教人群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吸毒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P〈0.05)。结论深圳市罗湖区第一劳教所特殊人群HIV、梅毒和HBV感染率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且显著低于吸毒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提示深圳市罗湖区劳教人员HIV、梅毒和HBV感染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