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情况,为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辖区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项目县(市)上报的血清学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2 452人,血清学检测样本2 452份,其中阳性246份,阳性率10.03%,额敏县阳性率最高(χ2=79.371,P0.05),农民阳性率最高为16.02%(χ2=28.517,P0.05),2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4.47%(χ2=23.368,P0.05),男性阳性率高为13.91%(χ2=52.658,P0.05)。结论有效控制畜间疫情是当前控制塔城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强牲畜的检疫和免疫,严禁买卖病畜,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从事牧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开展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点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布,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上报的兵团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数及血清学监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推断的方法对二者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兵团网络直报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6.57/10万和12.1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区域血清学检测人数、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分别为2506人、131例、5.23%;2670人、60例、2.25%和5748人、98例、1.70%;监测区域中血清学阳性率较高地区,其报告发病率也高,两者存在相关性(r=0.88,P〈0.01)。结论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上升期,开展监测对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评价防治效果和培养、锻炼布鲁氏菌病防治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以监测点为基础,联合农业部门开展疫情处置、患者治疗管理、高危人群干预等综合性防控工作,推动新疆兵团布鲁氏菌病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掌握布鲁氏菌病在甘肃省靖远县的地区分布和人群感染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4年靖远县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 2013—2014年共检测高危人群血清标本1 296份,阳性269份,阳性率20.76%;男性阳性率25.21%,女性阳性率1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2,P0.05);回族阳性率31.25%,汉族阳性率2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7,P0.05);农民阳性率最高为24.01%,畜牧工作者阳性率最低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2,P0.05);阳性率40岁~年龄组最高(26.57%),0~岁组最低(6.4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1.704,P0.05);不同地区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6,P0.05)。结论靖远县需要在重点乡(镇)农民散养户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其他乡(镇)做好重点人群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2011年新疆阿勒泰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了解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SAT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流行病学调查1 075人,患病3例,患病率0.78%,新发患者2例,发病率1.02/10万;血清学检测387份,阳性5份,阳性率1.29%。结论阿勒泰市需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免疫和管理工作,做好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的主动监测;健康教育仍是今后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凝集试验(PAT)法检测布鲁氏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做试管凝集试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诊断;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 2013年塔城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可疑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学阳性率为41.9%,男性患者血清学阳性率56.8%,女性阳性率为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P0.01);回族阳性率最高为53.2%,汉族阳性率最低为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P0.01);4~7月份就诊者阳性居多,5月阳性率最高,达54.5%,与3月(χ2=8.57)和9月(χ2=12.0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8.7%,10岁~年龄组最低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P0.01)。结论塔城地区布鲁氏菌病患者逐渐增多呈不断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大经费投入,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加强监测和防控力度,有效减少塔城地区人群感染布鲁氏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3个县1个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疫情动态,遏制重点区域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上升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和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塔城地区3个县1个市进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以有症状者及与牲畜有密切接触史的职业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虎红凝集试验和血清学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2 036份,阳性241份,阳性率11.84%;男性阳性率12.05%,女性阳性率12.66%;畜产品收购人员阳性率最高26.66%。结论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需彻底控制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切断传染源,提高群众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分析淄博市2007~2008年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利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法对淄博市可疑布鲁氏菌病病人血清进行检测。结果SAT法检测淄博市布鲁氏菌病可疑病例398例,阳性112例,阳性率为28.14%;其中2008年阳性率(39.02%)明显高于2007年(20.51%);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30~50岁男性阳性率最高;职业分布以畜牧兽医为最高(31.53%);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份。结论淄博市存在布鲁氏菌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夏盐池县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2008~2012年高危人群进行监测,采集高危人群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和试管凝集实验(SAT)。结果宁夏盐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检测高危人群血清2 879份,检出阳性血清590份,阳性率为20.49%;2008~2012年阳性率依次为1.38%、4.67%、18.21%、19.11%和26.61%;确诊布鲁氏菌病患者590例,隐性感染43例。结论盐池县高危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需加强畜间执法力度,完善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疫情动态,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对6个项目县(市)进行疫情监测,同时对10个县(市)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结果 2012年新疆16个布鲁氏菌病项目县(市)共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3 077人,血清学检测9 017份,阳性832份,阳性率9.23%,共发现774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患病率5.92%,其中新发患者712例,发病率3.19/10万。结论2012年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2011年,疫情形势仍比较严峻,今后应加强新疆人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自愿咨询检测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西藏预防HIV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3-2012年西藏某VCT门诊自愿咨询者的人口学信息及HIV抗体检测结果,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29名自愿咨询检测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188例,阳性率9.75%;女性阳性率(12.94%)高于男性(8.40%);15~44岁年龄组阳性率达9.92%,其阳性人数占所有阳性者中的94.15%(177/18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HIV阳性率较高,为17.92%,无业者高于其他职业;静脉注射吸毒阳性率高达62.50%。性传播占总数的89.89%。结论青壮年、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及无业者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应针对高危人群的特点,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工作,阻断HIV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6-2019年北京市昌平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9年昌平区布鲁氏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和重点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06-2019年昌平区共报告布鲁氏菌病患者90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 1.3/10万;2-6月和12月为布鲁氏菌病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3.3:1,40~ 59岁组发病居多、占报告病例的62.3%,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报告病例的65.6%;感染动物以羊为主、占87.8%,在养殖过程中感染占47.8%;共采集重点行业人员静脉血样2 505份,阳性64份、阳性率2.6%,年阳性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阳性率最高为10.5%.结论 昌平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散发状态,感染与牛羊养殖密切相关;应继续做好疫情监测,加强养殖人员健康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十堰市健康人群口咽部流感嗜血杆菌(Hi)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Hi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十堰市5个年龄组202份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Hi携带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202份咽拭标本Hi阳性110份,阳性率为54.46%。其中3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76.92%(50/65),占总阳性数的45.45%(50/110);≥20岁人群阳性率最低,为15.62%;各年龄组人群Hi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P<0.01);男、女咽拭子标本PCR阳性率分别为52.78%(57/108)和56.38%(53/94);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阳性率为8.42%(17/202),其他型别和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为46.04%(93/202)。结论十堰市健康人群Hi携带率较高;在重视Hib疫苗接种的同时,应加强Hi新型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7—2019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预测肃州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掌握疫情动态,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肃州区辖区内牛羊散养户或规模养殖户、屠宰人员、牛羊交易人员和兽医等布鲁氏菌病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先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再以试管凝集试验复检,血清凝集滴度在1∶100++以上为阳性。结果 2017—2019年肃州区共检测血清5 711份,阳性40份,阳性率为0.70%,不同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9,P0.05),阳性率男性(1.10%)高于女性(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1,P0.01);不同职业人群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44,P0.01),从事牛羊交易和屠宰人员及兽医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肃州区布鲁氏菌病感染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应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2020年房山区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和高危人群血清学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布鲁氏菌病46例;发病高峰期在3月,3—9月共报告病例30例、占65.22%;男女性别比为3.6∶1,36~65岁组发病居多,共41例、占89.13%,感染人群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84.78%(39/46);职业接触感染占65.22%。2016—2019年共采集重点行业人员静脉血样398份,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0份、阳性率2.51%。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布鲁氏菌病感染途径以职业接触感染为主,同时存在非职业接触的食源性感染;应继续加强监测及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多部门联防联控和广泛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2020年房山区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和高危人群血清学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布鲁氏菌病46例;发病高峰期在3月,3—9月共报告病例30例、占65.22%;男女性别比为3.6∶1,36~65岁组发病居多,共41例、占89.13%,感染人群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84.78%(39/46);职业接触感染占65.22%。2016—2019年共采集重点行业人员静脉血样398份,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0份、阳性率2.51%。结论 北京市房山区布鲁氏菌病感染途径以职业接触感染为主,同时存在非职业接触的食源性感染;应继续加强监测及医务人员培训,做好多部门联防联控和广泛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市布鲁氏菌病患病情况和发病趋势,为布鲁氏菌病患者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包括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e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流行病学接触史进行确诊。结果2011—2013年共检测血清1247份,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8.02%,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4.65%;确诊布鲁氏菌病患者61例,患病率4.89%,2011、2012年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2012与2013年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74,P〈0.05)。结论塔城市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并教育群众提高个人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在新疆布尔津县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了解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方法2011年6月20日-7月20日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人群血液中布鲁氏菌抗体效价。结果调查1000人,采集血清515份,阳性63份,阳性率12.2%;患病45例,患病率4.5%;新发患者28例,发病率4.O/万。结论布尔津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需加强布鲁氏菌病的宣传、监测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藏阿里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日土、革吉、扎达、噶尔、措勤县的农牧民及学生的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进一步做试管凝集试验,以血清效价1:100(++)及以上作为诊断标准。结果 2011—2013年阿里地区共调查920人份血清,阳性35份,阳性率3.80%;男性阳性率为5.37%(24/447),女性阳性率2.33%(11/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阳性者主要分布在20~50岁年龄组,占所有阳性者的60.20%;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P0.05);纯牧业区措勤县农牧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1%、革吉县为10.62%;半农半牧区的日土、扎达、噶尔县农牧民阳性率分别为1.04%、2.90%和2.94%。结论阿里地区5个县职业人群都存在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者,应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与农牧部门联合开展畜间免疫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改变当地农牧民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降低犬的数量,减少与犬的接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才能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983年至1987年间,我们应用间接血凝(IHA)试验方法对我省七个地、州、市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共检测人群血清14577份,阳性数1159份,阳性率7.95%;动物血清1427份。阳性数163份,阳性率11.4%。 其中,在人群感染方面。地区分布上以文山(22.83%),德宏(15.37%)两地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保山、临沧等地。而有食生肉习俗的地区(如保山、德宏等地)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无食生肉习俗的地区(P<0.005).在年龄分布上,以20~29岁年龄组感染  相似文献   

20.
王永生 《地方病通报》2024,(1):49-51+56
目的 了解2019—2022年河南省确山县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WS269—2019《布鲁氏菌病诊断》,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抗体,滴度为1∶100++及以上为阳性。采用EXCEL 2013录入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2年共检查患者3 608例,阳性443例、阳性率12.28%,阳性率2022年最高(14.14%)、2019年最低(10.53%),不同年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99,P>0.05);阳性滴度效价以1∶400++~组为主(66.37%);男女性别比2.49∶1,阳性率男性12.04%、女性1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P>0.05);30~60岁组阳性人数占总阳性数的87.36%。阳性率30岁~组最高(15.09%),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