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脾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腹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脾汤对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以及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出现腹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77人次肝癌介入(单纯TACE或者TACE+PSE)术后腹痛患者,分成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消炎痛栓塞肛和中药温脾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口服治疗,连用5天。对照组采用消炎痛栓塞肛,连用5天。结果:两组腹痛缓解程度和缓解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温脾汤随证化裁可以减轻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腹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扩散加权成像(DW I)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的影像评估及指导价值。方法搜集30例行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于术前24~48 h、术后24~48 h、14~16 d及30~32 d(二次TACE术前)行MR I平扫、增强及DW I扫描,b值选300、600及800 s/mm2,比较不同时间段瘤区组织的平均表现扩散示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同期肿瘤MR I信号变化。结果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4~16 d病变ADC值最高,是肿瘤细胞液化、坏死高峰期。术后30~32 d ADC值下降,与二次TACE对比,肿瘤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二次TACE发现病变18处,MR I平扫及增强诊断相符率85.7%。DW I诊断相符率94.7%。不同b值图像分析,b值选600 s/mm2时,图像较清晰,病变敏感性高。结论核磁功能成像DW I对肝癌TACE术后肿瘤细胞残存、复发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评估肝癌TACE术后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术中射频消融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腹术中射频消融(RFA)后行肝动脉造影(DSA)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必要性。方法开腹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术后2周常规行DSA及TACE术,再3周后复查CT及AFP。结果DSA+TACE术发现肿瘤染色及碘化油聚集9例(18%),CT复查见碘化油异常沉积10例(10%),AFP转阴43例(86%),AFP不升高5例(10%),总有效率96%。结论开腹术中射频消融后行DSA+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是一种非常必要、有效的方法,有望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刘桂杰  王力  陈砚鑫  董怀平 《山东医药》2010,50(18):109-110
目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治疗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2006年8月~2009年8月,我们采用TACE联合干扰素α(IFN-α)治疗晚期肝癌72例,复发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不同大体类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龙  曾欣巧  桑惠君 《肝脏》2005,10(4):295-297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对于TACE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肝癌之间疗效的差异,目前国内外研究尚少。我们对一组115例经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TACE对不同大体类型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差别,以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任翰淼 《山东医药》2011,51(46):77-78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将6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TACE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FP、CEA水平和癌灶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清AFP、CEA分别为(123±80)、(200±10)μg/L,均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CT癌灶最大径明显小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P均〈0.05)。对照组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8例,观察组为1例(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宜采用TACE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腕踝针留置疗法缓解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52例行TACE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观察组TACE术前30min按腕踝针选区原则选择下1、2区针刺,并以胶布固定12~24h。对照组不留置腕踝针。TACE术后0、l、2、4、24h五个时间点比较判定两组疼痛程度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各时点疼痛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或0.05);镇痛药物用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TACE术前30min留置腕踝针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迟洪亮 《肝脏》2014,(11):890-891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常伴有肝硬化,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至中晚期,且容易扩散与复发。临床治疗复发性肝癌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会对患者的近期疗效产生不同影响。本研究中,选择122例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无手术适应征的复发性肝癌行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PRFA)联合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杜峰  尹先哲  周延平 《山东医药》2006,46(16):57-57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单纯TACE易发生肿瘤转移和复发。2000年4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TACE、门静脉介入化疗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肝癌患者4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4例患者均根据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影像学及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男30例、女14例。肿瘤直径3~5cm者20例、5~10cm者16例、大于10cm者8例;9例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分级A级8例,B级16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公认为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未因此得到明显的延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TACE术后残癌的复发和转移.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进展过程,而肿瘤细胞在整合素的介导下黏附于正常组织细胞基底膜是其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步骤,近年来,针对整合素的治疗正逐渐成为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大鼠肝癌模型,据此动物模型评价经肝动脉灌注GRGDSP(Gly-Arg-Gly-Asp-Ser-Pro)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鼠肝恶性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肝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生存率、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该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入院的老年肝癌患者60例( RFA治疗30例,TACE治疗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的异同。结果 RFA及TACE治疗均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TACE组谷丙转氨酶( ALT)治疗前后差值大于RFA组(P<0.05)。 RFA组和TACE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8%、54.8%、45.8%和73.3%、65.5%、40.9%(P>0.05)。死亡原因依次为消化道出血、再发肝癌结节破裂、肝性脑病、全身衰竭。结论老年肝癌的RFA治疗肝损害轻,与TACE治疗相比,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等病理类型,其中HCC占85%~90%[1]。由于肝癌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以及术后复发者公认的首选疗法[2]。但术后约有80%的患者出现栓塞术后综合征(PES),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乏力及胃肠道反应等[3,4]。中医药治疗PES有增效减毒的作用,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陕西省名中医常占杰教授从事中医肝病诊疗40年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总结整理常教授诊治PES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可切除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术前是否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以及TACE对手术及术后生存率的影响至今仍无定论。有作者认为可切除肝癌术前TACE百害而无一利,TACE延误手术时机,促进肿瘤转移,增加手术难度及危险性。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术前TACE的确增加手术难度和危险性,但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另有作者认为可切除性肝癌术前TACE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5年生存率,也可使那些因肿瘤过大一期切除有困难的患者经介入后肿瘤缩小而获得再切除。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可切除肝癌术前选择性TACE与术前不行TACE两组患者的资料,探讨可切除肝癌术前TACE对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检测193例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在193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后2年内共有169例(87.6%)患者肿瘤复发;血清HBV DNA阳性(≥5×102copies/ml)138例,平均血清病毒载量为6.20±1.12lg copies/ml;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或C级、多发肿瘤、肿瘤最长径大于3cm、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患者肿瘤复发的相对危险性较高,无肿瘤复发生存期较短。结论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是TACE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肝癌术后的高危复发患者分为干预组(TACE治疗组)和对照组(未行TACE治疗组).术后高危复发的标准为:①单发病灶>5 cm;②病灶数≥2处;③术后病理检查有镜下癌栓.符合其中任意一条为术后高危复发患者.干预组术后1~2月行TACE治疗.结果 ...  相似文献   

16.
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后VEGF和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VEGF和CD44v6在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的肝癌标本29例,以同期单纯手术切除的30例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VEGF和CD44v6的表达.结果:TACE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VEGF吸光度A值分别为0.149±0.021和0.134±0.0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TACE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的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8%和66.7%,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2.4±22.3/视野和102.4±21.2/视野,两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VEGF可能参与了TACE术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而CD44v6可能并不是TACE术后肝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并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的推广,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AVS)这一现象日益受到重视。介入治疗初期因考虑到其易发生门静脉或肺动脉栓塞而被列为TACE治疗禁忌证,部分患者因此丧失了治疗机会。AVS可分为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VS),其中APVS占AVS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8,(1):132-140
沙利度胺影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疾病进展时间的临床研究——林海澜等(福建福建省肿瘤医院介入科350014);《福建医药杂志》2007,29(4):14-16[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时间段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280例PLC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40例,分别在术后〈8周、〉8周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TACE治疗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4.5%、26.7%、37.5%,对照组分别为34.5%、48.9%、45.0%,两组行TACE治疗后1、2年肿瘤复发率比较P〈0.01或〈0.05,3年肿瘤复发率比较P〉0.05。两组行TACE治疗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PLC患者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8周内行TACE治疗,能减少2年内肿瘤复发率,不能降低其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应用索拉非尼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癌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7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有MVI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应用索拉非尼,C组术后行预防性TACE,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Kaplan-Meier计算无瘤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癌合并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无瘤生存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A、B、C三组病例数分别为49、36、52,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4%、51.0%、38.8%,86.1%、75.0%、66.7%和82.7%、75.0%、59.6%,A组和B组比较(χ2=9.105,P=0.003)、A组和C组比较(χ2=5.958,P=0.015),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B组和C组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268)。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0.622,P=0.046)、肿瘤最大直径(HR=1.661,P=0.033)、是否行预防性TACE(HR=0.544,P=0.019)、术后是否应用索拉非尼(HR=0.419,P=0.007)是影响肝癌伴MVI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复发类型上,B组以肝内单发为主,A组和C组以肝内多发为主。结论对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MVI的肝癌患者,应用索拉非尼或预防性TACE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3年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