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舒适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通气由于无需建立有创的人工气道,呼吸机通过鼻/面罩与患者相连,能够保留正常的吞咽、进食、咳嗽、说话功能和上气道的生理湿化、温化和免疫功能,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少。目前无创正压通气(NIPPV)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心力衰竭方面治疗效果肯定,可以明确降低气管插管率、住ICU的时间、减少病死率、增加存活率。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具有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可避免开放气道及诱发感染等优点,现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10月对72例患者在NIPPV过程中舒适影响因素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其是抢救气道急性梗阻或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措施,也是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中连接患者与呼吸机的惟一途径。本文笔者就重症监护室中人工气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将相关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使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使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内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反映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3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行呼吸道管理,其中1例出现痰痂形成,经积极有效处理后得到消除。现将痰痂形成的各种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ICU(Intensive Care Unit)患者因治疗需要早期建立人工气道,保证通畅的气道是抢救和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为了争分夺秒赢得患者抢救的黄金时机,气管插管则是实现这一保证的重要措施。鉴于插管速度快、成功率高等优点,经口气管插管(oral endo-tracheal tube,OETT)在急性呼吸衰竭和心肺复苏抢救中常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护理更加重要。目前,重症监护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日趋增多,1996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患者2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它主要是起辅助呼吸功能,从而减轻呼吸肌的疲劳。其能有效地降低气管插管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越来越广泛地被临床使用。只要使用得当,做好观察与护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我院在2005年6月-2006年2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使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使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人工气道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内形成痰痴,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无创机械通气(NPPV)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1].NPPV能有效降低插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甚至降低病死率.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以呼吸困难,缺氧、低氧血症为表现,如不及时纠正,可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科对4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了NPPV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及护理,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急诊科常见急症。由于有机磷直接抑制呼吸中枢,进而影响呼吸肌的兴奋性,以及大量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积聚,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阻滞,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气道狭窄,发生呼吸衰竭,特别在中毒的早期,中枢呼吸衰竭是AOPP致死的第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的建立与使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有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两种,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极易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稠,阻塞管腔,如果在护理工作中不注意人工气道的湿化、误吸及吸痰技术的提高,均易造成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痰痂的形成。一旦痰痂形成。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痰痂形成的各种原因,摸索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一些慢性支气管-肺部疾病引起.早期机体尚能代偿,一旦合并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兼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死腔,清除气管内分泌物。方法:人工气道建立后加强管道的护理、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及湿化,加强翻身叩背,定时吸痰,促进痰液的排出。结果:通过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提高了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结论: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的建立与使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有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两种,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极易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稠,阻塞管腔,如果在护理工作中不注意人工气道的湿化、误吸及吸痰技术的提高,均易造成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痰痂的形成.一旦痰痂形成.可导致呼吸团难、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针对痰痂形成的各种因为,摸索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COPD急性期患者呼吸机依赖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多发病,其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以通气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COPD常因呼吸道感染、通气功能不良、呼吸机疲劳而诱发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C()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COPD患者本身存在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实施机械通气缓解急性呼衰后,很容易产生对呼吸机的依赖。笔者回顾性分析了8a来收治的45例COPD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应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呼吸衰竭是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最有效措施。正确掌握时机,合理使用呼吸机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我院2003年3月—2006年5月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35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患者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14~66岁;甲胺磷中毒25例,氧化乐果6例,乐果3例,敌敌畏1例;均为口服中毒,服药量30~200 mL。服药到入院时间0.5~12 h。所有患者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呼吸衰竭诊断。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根据呼…  相似文献   

17.
经鼻或口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补助患者的吸气努力,称为压力支持通气(PSV)。由于通气机(CPAP或BiPAP)性能的不断完善,临床应用经验的增加,现正成为急性呼吸衰竭的第一线的有效治疗方法,避免了气管插管及与插管带来的有关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人工鼻接入呼吸回路中对小儿的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小儿患者,测量人工鼻接入前后PETCO2及PAW的变化,观察潮气量调整对PETCO2及PAW的影响。结果人工鼻接入前后PETCO2及PAW存在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小儿麻醉中人工鼻的接入增加了额外的死腔量,存在CO2蓄积及增加气道压力的风险,可通过去除人工鼻或增加潮气量来纠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豚鼠为实验对象,用50%葡萄糖溶液0.2ml直接注入气道,造成豚鼠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模型。采用针刺素髎穴,对因呼吸衰竭而引起心动过速的豚鼠进行针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针刺素髎穴对豚鼠因呼吸衰竭而引起心动过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械通气是常用于危重患者的呼吸支持 ,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随着机械通气临床研究的深入 ,发现妥善地管理人工气道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之一。笔者将近几年来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旨在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1人工气道的建立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自身条件 ,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方法 ,并准备相应的物品 ,做好插管前患者准备。方法有气管插管、经口插管、经鼻插管或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口经鼻插管、气管切开、喉罩等。2 人工气道的管理2 1 环境的管理 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房间内 ;若无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