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假手术组、骨质疏松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中等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大强度运动组以及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利用858BIONIX生物力学检测系统测定8周实验后各组大鼠股骨颈最大载荷、第2腰椎最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最大压缩载荷。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骨质疏松对照组的股骨颈最大载荷、第2腰椎最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最大压缩载荷3项力学性能指标分别降低了50%、40%和27%(P<0·05)。(2)与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雌激素对照组比,大鼠去卵巢后3种强度的单纯运动组和运动加雌激素联合组股骨颈最大载荷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相同强度下,运动加雌激素联合组的股骨颈最大载荷与单纯运动组无显著性差异。(3)单纯大强度运动组的第2腰椎最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最大压缩载荷较骨质疏松对照组和雌激素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第2腰椎最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最大压缩载荷两项力学指标既显著高于单纯低强度运动组(P<0·05),也显著高于雌激素对照组(P<0·05)。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的第2腰椎最大凹入载荷显著高于单纯中等强度运动组(P<0·05)及雌激素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运动对力直接作用部位的力学性能———股骨颈最大载荷的影响大于单纯补充雌激素,运动和雌激素无明显协同作用;对于非力直接作用部位的力学性能———第2腰椎最大凹入载荷及第3腰椎最大压缩载荷,运动和雌激素联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老年小鼠骨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10月龄雌性ICR小鼠,体重29.4~31.5g,随机分为10月龄基础对照组(C1)、10月龄安静对照组(C2)、10月龄每日运动组(S1)和10月龄隔日运动组(S2)。12周后对小鼠左股骨近端骨小梁进行形态计量分析,右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1)随增龄小鼠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间隔增加,骨小梁数目表现为C1组>C2组。S2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和数目均高于S1组和C2组,骨小梁间隔低于S1组和C2组。(2)随增龄小鼠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和总能量吸收值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2组各项指标均高于S1和C2组。结论增龄使小鼠骨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改变,老年期骨小梁形态结构开始有退化的迹象,但对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游泳运动在改善骨质量和骨强度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与中等强度运动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12周龄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大豆异黄酮组(OVX+IF)、去卵巢+运动组(OVX+EXE)及去卵巢+大豆异黄酮+运动组(OVX+EXE+IF),每组10只。补药组大鼠以50mg/kg体重大豆异黄酮灌胃,其余组以等量溶剂灌胃。各运动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实验期包括2周适应期和8周训练期。实验前后称重。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其股骨骨密度。结果:实验后,去卵巢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去卵巢+运动组和去卵巢+大豆异黄酮+运动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去卵巢组(P<0·05)。去卵巢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去卵巢+运动组和去卵巢+大豆异黄酮组大鼠股骨骨密度与去卵巢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P<0·01)。去卵巢+大豆异黄酮+运动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非常显著高于去卵巢组(P<0·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和运动联合对抑制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减少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雷诺昔酚(raloxifene)对去势后大鼠骨密度及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未经产雌性二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SHAM)组;B组为去势(VOX)组;C组为去势+雷诺昔酚(V0x+RAL)组。C组大鼠术后第7d开始给药。术后16w处死各组大鼠,对各组大鼠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去势组与对照组比较,去势组股骨近端、股骨干、腰椎BMD明显降低(P.〈0.01);雷诺昔酚治疗组各部位BMD高于去势组(P〈0.05),但没有恢复到SHAM组水平(P〈0.05);(2)与Sham组比较,去势组大鼠骨的股骨最大载荷、桡度、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均明显下降(P〈0.05),雷诺昔酚治疗组上述指标高于去势组(P〈0.05),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去势后16w大鼠松质骨、皮质骨骨量、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指标均明显下降。雷诺昔酚治疗后大鼠松质骨,皮质骨密度得到较好维持,雷诺昔酚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及生物力学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可减少和抑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运动与限食干预对肥胖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肥胖大鼠模型,成功后将32只肥胖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限食组(7只)、运动组(9只)、运动并限食组(9只)、对照组(7只)。各组继续喂食高脂饲料,限食组喂食量为对照组的80%。运动组游泳5周,6d/周,90min/d。实验期间测量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60小时宰杀大鼠,测量股骨长度、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特性参数。结果:(1)对体重的影响:运动、限食主效应显著(P<0.001或0.01),运动与限食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2)对股骨长度和股骨骨密度的影响:运动、限食主效应不显著(P>0.05),运动与限食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3)对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限食对肥胖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参数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和最大能量主效应显著(P<0.01),运动与限食对其最大挠度、弹性挠度和刚性系数交互作用显著(P<0.01)。结论:(1)本研究的运动或限食干预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但对其股骨长度、骨密度未产生显著影响。(2)限食干预使肥胖大鼠股骨硬度下降,抗断裂能力下降;运动与限食干预对肥胖大鼠股骨抗变形能力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对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丢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丢失的影响.方法 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FC组:自由活动对照组(饲普通饲料);SC组:模拟失重对照组(饲普通饲料);SS组:模拟失重大豆异黄酮组(饲普通饲料+大豆异黄酮),实验期为21 d.结果 1)SC组大鼠股骨的骨密度(BMD)与生物力学参数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弹性能量吸收、最大应力及弹性应力的水平均显著低于FC组大鼠(P〈0.05);而SS组大鼠股骨的BMD与生物力学参数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弹性能量吸收、最大应力及弹性应力的水平均显著高于SC组大鼠(P〈0.05).2)SC组大鼠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雌二醇(E2)的水平均显著低于FC组,而血钙水平显著高于FC组(P〈0.05);SS组大鼠血清中的AKP、BGP、E2的水平均显著高于SC组,而血钙显著低于SC组(P〈0.05).结论 大豆异黄酮可以促进模拟失重雌性大鼠的骨形成,减少骨丢失,改善骨质量,这可能是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运动和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Basal)、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加雌激素干预组(OVX+E)、去卵巢加运动干预组(OVX+Run)。OVX+E组在手术1周后开始每天给予肌肉注射己烯雌酚(0.025mg/kg,持续12周)。OVX+Run组术后1周开始采用大鼠专用跑笼进行运动训练(跑速6.4m/min,1次/天,持续12周)。术后13周,对全部大鼠进行股骨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1)OVX+E组BMD值与OVX组无明显差别;OVX+Run组BMD分别较OVX组和OVX+E组显著增加(P<0.05);(2)OVX+Run组、OVX+E组极限剪切载荷、剪切强度极限、剪切弹性模量和最大剪应变显著高于OVX组(P<0.05),而与Sham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VX+Run与OVX+E组比较,剪切弹性模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运动和雌激素均能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但运动能够更好地提高骨硬度和增强骨抵抗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复元活血饮抗小鼠运动性疲劳作用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初步观察和探讨复元活血饮口服液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受试动物,采用转笼法、转棒法、旷野法,观察小鼠灌服复元活血饮口服液后进行耐力运动、协调运动及其运动后的自发性活动情况,同时测定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及血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补充复元活血饮小鼠耐力运动持续时间和协调运动持续时间(低药量组除外)较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显著延长(P<0·05),2min活动格数(低药量组除外)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耐力运动后高药量组小鼠自发性活动后血乳酸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RBC和Hb含量分别显著高于运动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协调运动后高药量组和中药量组大鼠2min活动格数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组(P<0·05),RBC、Hb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复元活血饮口服液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力学性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膝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力学性能的改变及二磷酸盐的干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二磷酸盐组(20只),制作Hulth兔膝关节不稳模型。二磷酸盐组予1mg/kg帕米磷酸二钠静脉注射,每月1次;术后2,10周,模型组和二磷酸盐组各取10个膝关节,对照组取5个膝关节,观察股骨内髁关节软骨表面形态及HE染色,进行Mankin评分;对胫骨内髁进行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性能测定,观察载荷和压缩模量。结果模型组的Mankin评分在术后2周和10周时升高非常明显(P〈0.01),二磷酸盐组只在10周时升高(P〈0.05)。术后2周生物力学测定,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载荷下降22.7%(P〈0.01),二磷酸盐组下降3.1%(P〉0.05);模型组压缩模量下降21.07%(P〈0.01),而二磷酸盐组下降8.0%(P〉0.05)。在10周时,模型组载荷和压缩模量较2周时显著升高,但仍较对照组降低,模型组载荷下降14.5%(P〈0.05),二磷酸盐组下降4.41%(P〉0.05),模型组压缩模量下降11.8%(P〈0.05),二磷酸盐组下降1.1%(P〉0.05)。结论兔膝关节不稳早期软骨下骨经历了一个硬度和强度由低到高的过程,关节软骨的退变与其有高度相关性。应用二磷酸盐可明显提高软骨下骨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对关节软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瑞龄药液对老龄雌性大鼠骨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防治,我们观察了中药瑞龄(RL)药液对骨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瑞龄(RL)药液显著增加老龄雌性大鼠胫骨BGP的含量、股骨矿盐及氨基半乳糖含量;显著增加股骨最大应力、弹性应力、骨强度极限及骨弹性模量。药液显著降低股骨截面惯性矩、断面模量和股骨多孔性。证明,瑞龄药液能够提高老龄雌性大鼠成骨细胞活性,改善骨质代谢,增加骨矿盐含量及增强骨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提示,瑞龄药液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次耐力性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与UCP3表达与线粒体生物力能学改变的关系,及其在线粒体能量转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3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模型,分别以安静态、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为实验观察点(time course),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膜电位水平,态4呼吸速率,ATP合成速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运动过程中ROS生成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运动120min时达峰值,其中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ROS生成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5,P<0·001,P<0·001和P<0·01),运动150min时ROS生成较120min时显著下降(P<0·001)。态4呼吸速率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并行性变化趋势,其中运动90和12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增加(P<0·01和P<0·001),并于120min时达到峰值,150min时较120min时显著降低(P<0·001)。各实验观察点大鼠线粒体膜电位无显著差异(P>0·05)。ATP合成速率于运动45min时增加随后减小,150min时较45min时显著减小。UCP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UCP3mRNA表达在运动至90min、120min及15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01,P<0·01和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相对滞后一个时间段,在运动至120min及15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一次性耐力运动初期ROS大量产生这一过程使线粒体膜维持适宜的跨膜电位,线粒体ATP合成速率降低是ROS线粒体能量转换过程调节线粒体功能的初始环节。随着ROS大量生成,其可能通过“ROS-质子漏”和“ROS-UCP3-质子漏”两条途径在运动中线粒体能量转换的精确调控中起“分子开关”作用,并作为始动因素参与了呼吸链电子传递与能量转换的能量分配的反馈调节,调控ATP生成。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对大鼠骨细胞凋亡及IGF-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运动对骨细胞凋亡以及IGF -1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3 0只 5月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运动组和正常对照组。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8周。8周后处死动物 ,对血钙、血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尿钙、尿肌苷进行检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进行测定 ;应用原位凋亡法计数股骨髁部松质骨骨细胞凋亡指数 ;对股骨髁部进行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对表达强度进行评定。结果 :运动组大鼠血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P <0 0 1 ) ;血钙、尿钙 /尿肌苷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运动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运动组大鼠小梁骨中骨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运动组大鼠IGF -1阳性骨细胞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运动抑制骨细胞凋亡同时促进骨组织局部细胞因子IGF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部队单兵分业训练中心理行为干预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军人提高军事应激能力的方法。方法:将403名参训新兵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理评估和生理指标观察;单兵分业训练和心理干预同期进行。结果:单兵分业训练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和生理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单兵分业训练后,干预组SCL-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乳酸及血红蛋白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CL-90多项分值比单兵分业训练前高,躯体化、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值相差显著(P<0·01)。心理行为干预后干预组阳性项目数得分显著低于单兵分业训练前(P<0·01);单兵分业训练后不稳定心理例数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较心理干预前不稳定心理例数增多(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在军事训练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间断性45°头高位对尾吊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间断性 45°头高位对抗措施 (intermittent 45°head up tilt,IHUT)对尾吊大鼠承重骨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 2 8只 ,按体重配对后随机等分为 :对照组 (C) ,悬吊组 (S) ,2h头高位组 (H2 )和 4h头高位组 (H4) ,每组 7只。在尾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基础上 ,H组大鼠每日分别给予 2h、4hIHUT。利用物理测量和 3点弯曲实验 ,观察了 3wkIHUT对尾吊大鼠股骨生长、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S、H各组大鼠股骨重量、灰分、直径和密度 (H2组除外 )均较C组大鼠显著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与S组比较 ,H2组大鼠的股骨直径 (P <0 .0 5)和密度 (P <0 .0 1 )显著改善。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S组大鼠股骨的强度和刚度显著降低 (P <0 .0 1 ) ;与S组大鼠相比 ,H2组大鼠弹性载荷显著提高 (P <0 .0 5) ,H4组弹性载荷、最大载荷、韧性系数显著恢复 (P <0 .0 1或P <0 .0 5)。结论IHUT对尾吊大鼠的承重骨的力学特性改善明显 ,延长作用时间可促进生物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锻炼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兔头低位-20°倾斜的方法模拟失重。24只雄性健康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21d组(HDT)和每天2h头高位45°对抗组(HUT),每组8只。实验21d后测试离体股静脉轴向和环向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结果在相同应力下,模拟失重组兔股静脉环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轴向加、卸载形变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模拟失重组相比,在同等应力情况下,环向形变明显减小(P<0·05或P<0·01),轴向形变无明显变化。对抗组与对照组相比,轴向及环向形变均无显著差异。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顺应性显著增加,每天2h头高位45°锻炼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顺应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间断性水平位站立对模拟失重大鼠股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时段间断性水平站立对尾吊大鼠股骨的影响。 方法  SD雄性大鼠35只 ,按体重配对后随机分为 5组 :对照组 ( C)、悬吊组 ( S)及站立对抗组 (包括 L1、L2和 L4组 ) ,每组各 7只。在尾吊大鼠模拟失重的基础上 ,对抗组大鼠每日分别给予 1h、2 h和 4h水平站立作用。利用物理测量和三点弯曲等实验 ,观察了 3周间断性站立措施对尾吊大鼠股骨生长、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 和 S组相比 ,各对抗组在直径和密度改善方面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在股骨重量(鲜、干 )和灰分方面增加趋势明显 ,部分指标改善有显著性意义。各对抗组弹性载荷和最大载荷提高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或 P<0 .0 1) ;韧性系数降低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刚性系数增加趋势明显。各对抗组之间所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间断性水平位站立显著改善了尾吊大鼠承重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长代谢 ;延长作用时间 ,对抗效果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恒  任宁涛  刘宁  李洁  王征  毛克亚  崔赓 《武警医学》2016,27(6):545-549
 目的 分析模拟失重雌、雄性大鼠模型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和生物力学之间的相关性,与骨折风险建立联系,探讨航天医疗基础工作。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按照性别及是否失重分为4组。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方法,实验4周后处死SD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 DEXA)测定L4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骨组织切片染色,ELISA法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生物力学测试骨强度。结果 悬吊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BMD均显著下降,雌性悬吊组较雄性组下降明显;组织切片悬吊组较对照组骨组织及骨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细胞肿胀;BALP、TRAP雄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升高3.09和1.72倍,雌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升高3.43和2.14倍;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悬吊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ALP、TRAP与椎体最大力学强度Fmax相关性系数r值,雄性组分别为0.985、-0.949、-0.970,雌性组分别为0.908、-0.858、-0.921。结论 失重4周后大鼠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破坏、力学强度显著下降。雌性大鼠骨质疏松较雄性组明显加重。最大力学强度Fmax与骨密度成正相关,与BALP、TRAP成负相关,未来精准、便捷的骨代谢指标可能成为航天医学预测骨折风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长期游泳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骨组织形态及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48只4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无负重组、3%负重组、6%负重组、9%负重组、实验对照组和安静对照组。除实验对照组和安静对照组外,其它4组进行为期10周的游泳训练,每天60分钟。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结构力学指标[弹性载荷(Fe)、最大载荷(Fmax)、断裂载荷(Fb)、弹性桡度(De)、最大桡度(Dmax)、断裂桡度(Db)、能量吸收(U)]和组织形态指标[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果:实验后无负重组大鼠股骨Fmax、U、Tb.S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Tb.N、Tb.T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3%负重组Fmax、De、Dmax、Db、U、Tb.Ar%、Tb.Th、Tb.N显示高于对照组和无负重组(P<0.05,P<0.01);6%负重组各力学和组织形态指标较对照组和无负重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Tb.Ar%、Tb.N、Fmax显著高于3%和9%负重组(P<0.05,P<0.01),Tb.Sp显著减少(P<0.05,P<0.01);9%负重组Tb.Ar%、Tb.N、Tb.Th、Tb.S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e、Dmax、Db、U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b.Th、Fe显著低于6%负重组(P<0.05),U显著低于3%和6%负重组(P<0.05,P<0.01)。结论:适宜强度游泳运动对生长发育期大鼠骨组织形态和结构力学特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负重训练组均好于无负重组,强度不同,训练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胆碱乙酰化酶(ChAT)和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对照组,去卵巢+低强度运动组,去卵巢+中等强度运动组及去卵巢+大强度运动组。8周实验后,采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比较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ChAT和nNOS积分光密度值(IOD)的变化。结果:去卵巢+中等强度运动组ChAT和nNOS的IOD值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去卵巢+低强度运动组ChAT和nNOS的IOD值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去卵巢+大强度运动组ChAT和nNOS的IOD值与去卵巢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中等强度运动可上调卵巢摘除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中ChAT和nNOS表达。  相似文献   

20.
模拟失重大鼠后肢骨ALP、ACP、Ⅰ型胶原及生物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3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及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胫骨Ⅰ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青年雄性SD大鼠14只按体重配对后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和模拟失重组(TS),采用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3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新鲜股骨行三点弯曲法检测生物力学性状,取胫骨特殊化学染色法显示ALP,ACP,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大鼠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均显著下降(P〈0.01),最大挠度显著增大(P〈0.05)。ALP染色显示TS组着色较对照组明显浅淡。ACP染色结果显示TS组较对照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S组Ⅰ型胶原含量增加,排列不规则。结论 3周模拟失重使大鼠后肢骨生长受抑,引起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全面下降,ALP胶原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