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大鼠p21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药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大鼠 p2 1m RNA表达及细胞周期各时相 DNA含量的影响 ,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RT- PCR及流式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 CCl4 肝纤维化大鼠 p2 1m RNA表达、细胞周期各时相 DNA含量。结果 :软肝冲剂有降低肝纤维化大鼠 p2 1m RNA含量的作用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在实验的第 12天及 4 5天 ,大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组 (P <0 .0 1) ,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正常肝组织 p2 1m RNA呈相当低水平表达 ,其表达相对值为 (0 .17± 0 .0 6 ) U。定量 DNA分析发现模型组中处于 G1 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多于其他各组 (P <0 .0 1) ,软肝冲剂大剂量组中处于 G1 期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小剂量组 (在实验的第 12、 4 5天 ,均 P <0 .0 1)。结论 :软肝冲剂能调节 CCl4 肝纤维化大鼠 p2 1基因表达 ,调节细胞周期 ,促进肝细胞再生 ,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窦毛细血管化在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经4周12次腹腔注射DMN制备火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大鼠门静脉压力测定,24周动态分析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与门静脉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大鼠门静脉压力随着造模的进行不断升高,造模4周时达(1.10 ±0.18)kPa,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4)kPa(t=6.41.P<0.0 1)。造模停止后,大鼠门静脉压力逐渐恢复正常。其动态变化与电镜下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变化规律一致;与反映肝窦内皮表型改变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动态变化成正相关(r=0.833,P<0.01);与反映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形成的层黏连蛋白的动态变化成正相关(r=0.953,P<0.01);与反映肝窦壁星状细胞活化收缩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动态变化成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肝窦毛细血管化是DMN肝纤维化模型门静脉高压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 2、MMP 9)活性变化及其病理意义.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4周1 2次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3 d、1、2、4、6、8周作为动态观察时相点;MMP-2和MM P-9活性测定采用酶谱法,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窦壁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和Ⅰ型胶原(C I)表达,weste 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金属组织蛋白酶抑制剂2(TIMP 2)含量.结果造模后第2、3天,MMP 2、MMP 9活性(灰度值)显著增加(2 dMMP-2正常对照组为54.72±4.56,模型组为70.76±7.63,F=16.27,P<0.05;MMP-9分别为25.72±4.29和51.76±15.33,F=13.38,P<0.05).肝窦壁CⅣ(阳性面积比%)在造模第2、3天直至1周显著减少(2 d正常对照组为6.06±1.35,模型组为2.86±0.63,F=69.12,P<0.05),4周末则显著增加(正常对照组为6.06±1.35,模型组为8.04±1.50,F=14.42,P<0.05).MMP-9活性与肝窦壁CⅣ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729,P<0.05);肝窦壁LN沉积4周末达峰值;正常肝窦壁无C I表达,造模4周后肝窦壁C I呈阳性染色; 4周模型大鼠可见完整的基底膜形成;肝纤维化后期TIM P 2表达异常增加.结论早期MMP 9(主要的)、MMP 2活性升高,降解肝窦内皮细胞下正常分布的CⅣ,是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后期T I M P-2表达增加,可能是该模型肝纤维化不易自行消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肝纤维化Bcl-2、Bax的表达及干扰素-γ对其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Bcl-2、Bax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干扰素-γ(IFN-γ)对其的作用。 方法用CC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IFN-γ 0.2 MU·kg-1·d-1,肌肉注射,治疗12周,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Bcl-2、Bax的表达情况。 结果 Bcl-2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浆和肝窦呈低水平表达,在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分布广泛,主要表达在纤维间隔、汇管区、肝窦和肝细胞膜,中央静脉和肝细胞浆也有一定表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表达量分别为(3.87±2.37)%和(9.46±4.29)%,t=2.83,P<0.05。Bax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呈低水平表达,在模型对照组主要表达在肝细胞浆,其还表达在肝窦、纤维间隔和肝细胞膜中,胆管上皮细胞偶见表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表达量分别为(3.50±1.88)%和(9.80±3.75)%,t=3.72,P<0.01。IFN—γ组Bax的表达量为(5.85±2.35)%,模型对照组为(9.80±3.75)%,t=2.98,P<0.01,Bcl-2的表达无明显改变(t=1.49,P>0.05)。IFN-γ组对纤维间隔Bcl-2的表达量为(6.58±4.13)%,模型对照组为(9.46±4.29)%,t=2.80,P<0.05,Bax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t=0.58,P>0.05。 结论 肝纤维化时Bcl-2和Bax表达加强,IFN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碳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血浆一氧化碳 (C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分为两组 ,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组 (n =10 )及正常对照组 (n =10 ) ,用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CO的含量 ,镉柱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根据胆红素的生成量测定组织血红素氧合酶 (HO)的活性 ,插管法测定血压、心率及门静脉压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肝硬化组血浆CO、NO水平显著升高 [(18.6 9± 1.86 ) μmol/L ,(43.12± 3.2 5 ) μmol/L比 (10 .2 7± 1.2 1) μmol/L ,(2 7.75±2 .72 ) μmol/L ,P均 <0 .0 1],门静脉压力 (PP)亦明显升高 [(16 .6 7± 0 .6 3)cmH2 O比 (8.82± 0 .2 9)cmH2 O ,P <0 .0 1],平均动脉压 (MAP)明显减低 [(15 .92± 0 .74 )kPa比 (18.93± 0 .71)kPa ,P <0 .0 1]。肝硬化组血浆CO、NO水平与MAP呈负相关 (r =- 0 .6 7,- 0 .74 ;P <0 .0 5 ,P <0 .0 1)。肝硬化组脾脏HO活性升高 80 % ,小肠HO活性升高 10 0 % ,肠系膜组织HO活性升高 330 % ,而肝脏、肾脏HO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 CO作为一种新信号分子 ,可能参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硫化氢在不同时期大鼠肝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内源性胱硫醚- γ - 裂解酶(cystathionine gamma-lyase, CSE)/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CSE/H2S)体系在不同时期肝硬化大鼠模型上的变化, 以探讨内源性H2S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在第15、30、52天取大鼠门静脉血检测H2S浓度, 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CSE mRNA的表达.结果: 肝硬化早、中、晚期大鼠门静脉血中H2S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F =126.208, P = 0.000), 且H2S浓度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降低( r = -0.777, P<0.05). 肝硬化不同时期肝组织CSE蛋白的灰阶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F = 156.04, P = 0.000), 表明CSE表达增强. 各组CSE mRNA的表达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F = 23.927, P = 0.000), 且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表达逐渐增加.结论: H2S体系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保持血管舒张状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肝窦毛细血管化探讨抗纤软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抗纤软肝方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抗纤软肝方组生药40 g/kg大鼠体质量灌胃,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给大鼠灌胃。将抗纤软肝方制备成含药血清与对照血清分别处理原代肝窦内皮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标志物分化抗原簇31(CD3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中CD31、vWF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扫描电镜检测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抗纤软肝方对肝窦内皮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影响。对照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狭小,结构将近闭塞,数量较少;抗纤软肝方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构清晰,窗孔增多增大,明显可见。免疫细胞化学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抗纤软肝方组CD31和vW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D31:0. 069±0. 015 vs 0. 115±0. 011,t=4. 257,P 0. 05;vWF:0. 092±0. 009 vs 0. 132±0. 014,t=4. 274,P 0. 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抗纤软肝方组治疗后CD31、vWF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CD31:0. 334±0. 029 vs 0. 448±0. 013,t=6. 245,P 0. 01; vWF:0. 560±0. 047 vs 0. 709±0. 045,t=3. 966,P 0. 05)。结论抗纤软肝方可明显抗肝窦毛细血管化,可以通过抗肝窦毛细血管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测定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浆内毒素和亚硝酸根/硝酸根离子(NO2^-/NO3^-)浓度,探讨一氧化氮(NO)在门高压大鼠中产生是否过多及其可能机制。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端侧门腔分流(PCS,n=10)、肝前型(PHPH.n=10)和肝内型门高压(IHPH,n=8)以及手术对照组(SO,n=8)。模型制备后2周测定门脉压(FPP)并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样,用于测定(1)血浆NO2^-/NO3^-浓度;(2)血浆内毒素浓度;(3)肝、肾功能。血浆内毒素水平在PCS、PHPH、IHPH和SO大鼠中分别为0.09±0.05EU/ml、0.08±0.03EU/ml、0.07±0.05EU/ml和0.05±0.02EU/ml。血浆NO2^-/NO3^-浓度在PCS、PHPH、IHPH和SO组大鼠中分别为8.99±2.11μmol/L、7.89±1.75μmol/L、7.26±2.55μmol/L和4.89±2.78μmol/L。血浆内毒紊与NO2^-/NO3^-的浓度在IHPH、PHPH、PCS鼠均较SO鼠明显升高(P<0.05)。前三组间血浆内毒素和NO2^-/NO3^-的水平虽无显著性差异,但PCS>PHPH>IHPH。血浆内毒紊浓度与NO2^-/NO3^-浓度之间呈密切正相关(r=0.54544.P<0.05)。肝功能损伤的程度为IHPH组>PCS组>PHPH组。本研究结果提示,门脉高压时因门体分流和肝功能减退导致血浆内毒紊水平升高,刺激NO合成与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Leptin在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血清水平及其受体在肝脏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Leptin及其受体在实验性肝硬化发生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腹腔注射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量大鼠体长、体重、Lee'指数,分别测定血清血脂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Leptin含量;免疫组化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Leptin受体在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动物模型复制成功.肝硬化组血清Leptin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4.338,P<0.01);肝硬化组Leptin受体表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104,P<0.01);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与胆固醇(TC)正相关(r=0.918,P<0.05).肝硬化组血清Leptin水平与Leptin受体灰度值呈负相关(r=0.-0.80,P<0.01).结论Leptin受体在肝硬化的肝脏中表达异常升高,尤其见于再生的肝细胞及窦内皮细胞等,提示Leptin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老年大鼠肝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 方法 老年肝硬化SD雄性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以肝组织ATP、ADP、AMP、能荷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和肝脏胆汁分泌量来评价肝功能 ,检测肝组织P 选择素蛋白表达并计算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 结果 缺血再灌注 12 0min后 ,缺血预处理 (IPC)组和精氨酸预处理 (APC)组ATP含量和能荷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 (I/R)组〔分别为 (4 1± 1 6)、(4 0± 1 6)、(1 5± 0 6)U/L和 (0 6± 0 1)、(0 6± 0 1)、(0 4± 0 1)U/L ,均为P<0 0 1〕 ,而Nω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预处理 (NPC)组与I/R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IPC组和APC组ALT、AST、LDH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1)。肝组织胆汁分泌量 ,IPC组明显多于I/R组〔(0 10±0 0 3 )和 (0 0 7± 0 0 3 )ml/g肝组织 ,P <0 0 1〕 ,APC组与I/R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IPC组和APC组中白细胞浸润受到抑制。I/R组肝细胞P 选择素蛋白表达显著增强 (P <0 0 1) ,IPC组和APC组明显抑制 ,而NPC组增强 (P <0 0 1)。肝组织中P 选择素蛋白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60 ,P <0 0 1)。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5.
16.
17.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