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自动包药机的使用提供借鉴。方法:从管理制度等方面介绍我院自动包药机单剂量调剂模式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其试运行及调试后的差错率,同时与人工调剂口服医嘱进行强度及准确度比较。结果与结论:通过人员管理、自动包药机管理、药品管理等制度的建立规范其操作流程;通过对自动包药机的调试,机器故障、医嘱错误差错率分别由0.085‰、1.15‰降低至0.009‰、0.09‰,人工加药错误、网络原因产生的差错均分别由0.021‰、0.085‰降低至0;与人工调剂口服医嘱相比,自动包药机的包药量是其1.73倍,差错率仅约为其1/8,包药时间约为其4/5。使用自动包药机可明显提高药品调剂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药品污染,保障了调剂人员的安全,但缺乏大容量的药品包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药师应积极与工程师沟通、协调,不断根据运行中的具体情况,对包药机的程序重新设置或调试,以使其在调剂药品时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6):1113-1115
目的:通过对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回顾性分析,寻求发生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汇总和分析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病区药房的药品调剂医嘱条数及调配出现差错的原因。结果:在这3年中,医院病区药房调配差错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差错发生率为0.065‰,2015年差错发生率为0.052‰,2016年差错发生率为0.026‰);引起调剂差错前4位药品的原因分别是数量差错、邻位差错、药品名称相似差错和规格差错。结论:定期举办差错分享会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5 S管理目标,以优化工作环境、结合奖惩制度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是降低差错率的主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宋惠红 《北方药学》2018,(2):180-181
目的:探讨西医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在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西医药房调剂的处方共1300张,对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结果:调剂差错原因主要包括:同种药品不同规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名称相似、药师或医师不熟悉禁忌等.实施管理后,三年处方调剂差错率逐渐下降.结论:西药处方调剂差错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差错事件的因素众多.应积极加强药物管理,增强医师和药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责任心,以降低用药差错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二维码识别技术保障儿童医院分剂量调剂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为每包儿科单剂量摆药配备医嘱二维码,为分剂量药品药包粘贴二维码,分剂量药包二维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分包时间等信息,药师在系统后台设置分剂量药包可用期限,当药师调剂单剂量摆药时,使用PDA设备扫描单剂量摆药药袋医嘱信息,再扫描分剂量药包二维码,由PDA提示调剂药品是否正确,药品效期是否在设定时间内。药师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完成儿科单剂量摆药的调剂、核对、效期提醒过程,保障药品的闭环管理。结果: 提高了分剂量药品调剂的准确率,保障了药品的使用安全。结论: 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药品调剂的最小单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儿科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刘苏 《抗感染药学》2020,17(2):203-206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医疗服务。方法:抽取医院门诊药房2017年1月—12月间药品调剂差错处方504张为实施措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药品调剂差错处方474张为实施措施后组,比较实施措施前后(2017年和2018年)药品调剂差错原因的发生率差异。结果: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后,2018年度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较2017年度得到整体下降,由原来的0.308‰下降到0.247‰,其中出门差错率由原来的0.019‰下降到0.011‰。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的分析,从制度落实、规范流程、人员培训、环境整理、内部管理等方面实施改进,有效遏制了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差错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评价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常见差错,并制定对策。方法:随机抽取调整前后两个时期(调整前:2007年8月15日-2007年10月15日,调整后:2008年1月1日-2月28日)同一病区的摆药医嘱,并统计分析调整前后的差错情况。结果: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差错率由调整前的4.81‰下降到调整后的1.66‰,通过差错调整措施,差错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差错,但通过制定对策,差错率可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34):4849-4852
目的:加强我院药品调剂差错的全面管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介绍我院根据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法(HACCP)实施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的步骤和相关内容,并通过比较实施前(2015年)、后(2016年)的调剂差错率评价管理效果。结果:我院从建立工作组入手,绘制药品调剂流程图,根据HACCP原则制订计划[包括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建立关键限值(CL)、监测体系、纠偏措施、确认程序和质量记录档案],确定4个CCP即审核处方、调配药品、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向患者交付药品。针对这些CCP制订并实施了相应的措施,实现了对药品调剂的有效管控。与实施HACCP前比较,实施HACCP后我院药品调剂差错率下降84.73%(0.753‰vs.0.115‰)。结论:将HACCP科学地运用于医院药品调剂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药品差错风险,促进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1):80-81
目的:分析易混淆药品调配时差错率发生的原因,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制度,比较实施制度前(2014年7—12月)与实施制度后(2015年1—6月)的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处方数,计算差错率和下降率,分析其差错原因。结果:实施制度后,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率明显下降,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率仅为0.005%,比实施制度前下降了57.65%。结论:实施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后,易混淆药品调配差错率得到显著下降,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在医院药房推广应用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药房TOSHOXana-4001CN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TOSHOXana-4001CN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单剂量分包准确率达99.92%。结论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改变了住院药房口服药调剂的传统工作模式,可有效提升药房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药品差错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罗建军  陈卫琼  何文生  曾涌 《安徽医药》2019,23(6):1247-1249
目的 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嘱审核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PIVAS 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的不合理医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医嘱2 284份,占全部医嘱的0.90‰。不合理用药医嘱类型主要为溶媒不适宜、给药浓度不合理、配伍禁忌、给药剂量不合理、药品遴选不适宜。不合理用药医嘱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PIVAS药师审核医嘱,可明显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该院PIVAS药师医嘱审核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出现摆药差错的情况及原因,对各工作环节进行梳理,制定相应标签安排及摆药复核措施,降低摆药差错率,提高PIVAS药品调配质量。方法:将2016年1-12月未实行分类安排医嘱标签出现的摆药差错和2017年1-12月分类安排医嘱标签出现的摆药差错作为对照比较,通过改进前后的摆药差错率降低比例,评价相关措施的效果。结果:实施后摆药差错率由0.032‰下降到0.004‰,降幅达86.67%。摆药人员由原来的8人减到4人。结论:分类安排医嘱标签,既减少了摆药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减少了摆药差错发生率,又保障了药品调配质量,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PIVAS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冯平平 《北方药学》2016,(1):152-152
目的:分析单剂量药品分包机在药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阐明解决方案。方法:随机抽取区间摆药医嘱,分析采取措施前后出错率降低的因果关系。结果:单剂量药品分包机使药房实现自动化,用药更合理更安全更有效。结论:虽然使用中有差错,但我们可以制定对策,降低差错率。  相似文献   

13.
张金义 《海峡药学》2016,(11):284-285
目的 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西药房药品调剂内差的作用.方法 于2014年1月~12月,对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中出现的内部差错事件共320起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于2015年1月~12月,在该阶段内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2014年1月~12月和2015年1月~12月这两个阶段内我院西药房管理中的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及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易混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占比为37.50%、25.00%、21.88%、15.63%.2015年1月~12月我院西药房共发生170起药品调剂内部差错事件,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更低(P<0.05),同比下降46.875个百分点.2015年1月~12月的药品调剂管理质量评分为(89.36±9.26)分,较2014年1月~12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西药房药品调剂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有效减少药品调剂内差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用药安全性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住院药房口服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对住院药房口服药品调剂差错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调剂差错率由原来的0.174%下降至0.084%,下降了51.8%.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能明显降低住院药房口服药品调剂差错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根因,探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防范对策,以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剂质量,降低处方调剂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2019—202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医院门诊药房调剂的处方698 990张,对导致处方调剂差错的因素和原因进行根因探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调剂差错发生率,持续改进。结果 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药品数量有误、药品名称相近、药品包装相近、药品剂型差错、一品双规等。2019年、2020年、2021年门诊药房处方数分别为268 744张、217 064张、215 182张,各年份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208‰、0.240‰、0.169‰,因2020年开始本院实行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职工轮转,差错处方调剂发生率较2019年高,通过根因探究及持续改进后2021年差错率明显下降。结论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根因涉及药品、环境、人员等,针对差错的根因,应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加强药品货位维护,提高药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保证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对医院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评价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可行性。结果药师根据住院部医师的医嘱,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品种,拆除药品原包装后按单次使用剂量进行调配发放口服药品。口服药物拆零调剂可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但由于原包装被拆除,拆零药品质量缺乏保障,易变质失效。结论为了确保住院药房拆零口服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医疗机构拆零药品调剂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药品调剂过程中,为了满足临床短期用药和单剂量用药需要,医院药房通常要对大包装药品进行拆零配发,此举既可方便患者用药,又可节约药品资源。但拆零后的药品在包装、储存、调剂和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不加强管理,药品很容易变质失效或发生用药错误,给患者用药安全埋下隐患。为此,笔者结合当前医疗机构拆零药品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医院易混淆药品管理水平。方法基于人机料法环(4M1E)方法,从药房工作人员、药房机器设备、药品相关物料、药房规章制度、药房区域环境5个方面分析、制订并实施管理策略。统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药房易混淆药品2018年3月至12月(实施前)、2019年3月至12月(实施后)发生的差错事件,并比较易混淆药品调剂差错数占调剂医嘱总数的比例。结果实施前易混淆药品差错事件占比为0.011‰(56/5100454),实施后易混淆药品差错事件占比为0.006‰(32/51612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4MIE方法用于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可降低易混淆药品差错占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性,降低药疗差错风险。方法用Excel表统计和分析我院住院药房2012年7月-12月发生的单剂量口服缺陷医嘱1 696例次。结果缺陷医嘱影响摆药机效率(剂量/单位错误、规格/厂家错误、执行时间与频率次数错误)979例次(57.7%),影响用药安全(医嘱重复、用法用量不正确)717例次(42.3%)。结论采用医嘱单核对分包药品是发现药疗医嘱缺陷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增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审核能力、加强医药护沟通和强化电脑程序可减少缺陷医嘱和不合理用药医嘱数量,是预防药疗差错、提高单剂量口服用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原因与防范措施分析。方法:对112张调剂差错处方进行全方面分析,针对药品调配差错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发生率最高的就是品种差错,发生率为37.88%,其次依次为剂量剂型,发生率为15.91%,包装相似发生率为12.88%,用法用量发生率为11.36%,药物数量发生率为7.58%,生产厂家发生率为6.62%,发错科室发生率为3.88%,医师医嘱发生率为2.27%,退药发生率为1.52%。各个差错类型发生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药房药物出现差错的主要因素就是品种差错、剂量剂型、包装相似等,提高药师的工作责任心、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可有效降低调配差错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