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治疗方法:鲜败酱草汁,<1岁者每次口服2ml,每日2次;1~2岁者每次口服3ml,每日2次;山茛菪碱0.5~1.5mg/kg,每日2次。患儿均采用米汤或米汤加母乳喂养。脱水重者可根据程度口服ORS液,个别对症处理。治疗结果:痊愈:大便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者共72例;好转;腹泻次数减少,大便略稀,其它症状,体征减  相似文献   

2.
近四年来我们用东茛菪碱穴位注射治疗多种瘫痪113例,疗效较佳,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113例中,小儿麻痹后遗症50例,散发性脑炎后遗症48例,外(产)伤性瘫痪8例,其他瘫痪7例,其中伴肌肉萎缩者61例(占54%),肌腱变形者(包括膝反屈、足内或外翻、足跟不落地、臂内旋、垂腕、屈指)25例(占22.1%);病程在2年内者68例,2 ~ ~14年者45例。二、治疗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每阶段又分为二组,第一阶段以东茛菪碱穴注(13例)与综合疗法(12例)对照,第二阶段以东茛菪碱穴注与肌注各50例对照;第三阶段以东茛菪碱穴注与丹参穴注各50例对照。其治疗方法如下: 1.东茛菪碱穴注组:单用东茛菪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排石汤,结合口服山茛菪碱、心痛定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德国消石素、山茛菪碱、心痛定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0.6%,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王天平 《中医研究》2007,20(12):19-20
目的:探讨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胆样疼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柴胡舒肝散加味,对照组30例给予山茛菪碱,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P<0.05);复发率占6.7%,低于对照组复发率(50%)(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加味辨证治疗胆囊切除术胆样疼痛能有效缓解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1996年以来笔者用脑活素配伍山茛菪碱、氟美松局部封闭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 56岁。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1年 3个月。左侧面瘫 30例 ,右侧面瘫 2 6例 ,均取用奥地利依比威药厂生产的脑活素 2~ 4 m L,山茛菪碱 5~ 10 mg,氟美松 5~ 10 mg,患侧面局部封闭 ,隔日 1次。1.2 封闭方法 :患侧面部颈部皮肤常规消毒 ,铺洞巾 ,以耳垂前皱折 (屏间切迹至耳垂下端 )的中点或其上下1~ 2 mm范围内进针。用 5号注射针头取与头颅矢…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药:猪胆汁500ml,绿豆粉500克,两者混合搅拌阴干后研为细末,装入胶囊或制成水丸,每次口服2~3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脱水严重,不能进食者,每日大便在15次以上可给5%葡萄糖盐水,10%葡萄糖作为支持疗法,根据需要酌加10%氯化钾。治疗结果: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大便镜检阴性为临床痊愈,共89例(用药2天痊愈者30例,3天痊愈者27例,4天痊愈者32例)。用药3天后体温上  相似文献   

7.
<正> 慢性乙型肝炎(包括慢迁肝、慢活肝)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从1986年~1989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0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15~25岁33例,26~55岁59例,56~62岁10例;病程:1年左右者35例,2~3年者58例,4~10年者9例。并设单纯西药组87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资料对比(包括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对照组按保肝、利胆、抗病毒、支持、对症及调整免疫机能的原则,常用药有食母生、维生素C、葫芦素、齐墩果酸片、复方树舌片、益肝灵(选用以上其中的3~4种),维丙肝、华蟾素肌注,10%葡萄糖、低分子右旋糖酐、肌苷等静点,有些病例加用 ATP、辅酶 A、山茛菪碱,病情重者则  相似文献   

8.
药物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4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48例腹泻婴幼儿分组,采用脐部外敷丹参,云南白药,山茛菪碱混合物的治疗观察及统计分析,证实脐疗对及早缓解小儿腹泻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确有疗效。揭示脐疗治疗小儿腹泻具有很高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近三年来,我们对244例婴幼儿腹泻采用东莨菪碱作“上巨虚”穴位注射,并设244例常规药物对照组,发现治疗组疗效甚为满意。治疗方法:治疗组244例以氢溴酸东茛菪碱每次按0.006毫克/公斤计算,用5毫升注射器套上5号皮试针头抽取后,加生理盐水至2毫升混匀;双侧“上巨虚”(定位在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选用本药治疗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4岁26例,5~7岁32例,8~12岁22例。所有病例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痰热壅肺证辨证标准。 2 治疗方法 给予十味龙胆花颗粒,温开水冲服。0~1岁每次1/4袋,3次/d;1~3岁每次1/3袋,3次/d;3~6岁,每次1/2袋,3次/d;6~12岁,每次3/4~1袋,3次/d。 3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炎型哮喘患儿随机单盲分成2组,对照组予氯雷他定口服,体质量≤30 kg者予5 mg,体质量>30 kg者予10 mg;酮替酚口服,<3岁者予0.5 mg,>3岁者予1 mg,3次/d。观察组予氯雷他定口服,剂量同上;并予孟鲁司特口服,2~6岁4 mg,>6~12岁5 mg,>12岁10mg 1次/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平均消失天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肺炎型哮喘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从1983年8月以来,笔者运用山茛菪碱穴位贴敷治疗眩晕患者200例,获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64例,女136例。年龄28~70岁,其中以40~60岁占80%。有眩晕病史者80例;因疲劳、紧张、精神刺激而致初次发作者70例;乘车、船发作者50例。病程:1~7天。治疗方法取南通市卫生材料厂生产的山莨菪碱贴膏,贴于患者两侧内关、翳风穴上,20分钟后即取得效果。一般眩晕者可贴至症状消失后揭下贴膏,晕车、船者于上车、船之前20分钟贴上,下车、船后渴下。一般1次可见效,如第1次治疗效果不显,可于次日复治,方法不变。结果疗效标准:优:贴膏20分钟后头晕止,  相似文献   

13.
尤海玲  陈源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58-1159
目的观察加味五金汤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山茛菪碱、补液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口服加味五金汤;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持续的时间、需用杜冷丁例数或口服止痛药例数、结石排出例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疼痛持续时间短、需用杜冷丁或口服止痛药的例数少、结石排出例数多。结论加味五金汤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法 用大承气汤加减:大黄、枳实、桑白皮、厚朴、炙麻黄各10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甘草6g,大黄后入药煎。每剂中药煎2次,取药液300ml,分2次口服。用药后病愈即止,一般都有大便稀溏,可配合输液或口服补液盐。 疗效标准 治愈(34例):哮喘1~3d消失。显效(13例):症状明显缓解减轻。无效(6例):治疗3d症状无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合剂外用治疗婴幼儿腹痛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6例腹痛腹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51例应用藿香正气合剂治疗,对照组135例应用山茛菪碱、胃肠减压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藿香正气合剂治疗婴幼儿腹痛腹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口服泻痢康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参苓白术散,每次2袋,每日3次。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优于对照纽,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胀腹痛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100.00%,对照组有效率9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腹泻9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93例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2个月一1岁者21例,2—3岁者39例,4—6岁者33例;病程1—2日者29例,4~7日者43例,8一30日者21例;每日大便5次以内者37例。5—10次者45例,10次以上者11例。2治疗方法 轻型腹泻,除去病因,调整饮食,常不需复杂的药物治疗。重症应控制感染,液体疗法及对症处理。穴位注射:采用注射盐酸山茛菪碱(654—2),剂量按 0. 5mg/kg·d,用 6—7号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愈疡汤(白头翁、穿山龙、败酱草、徐长卿、仙鹤草等);对照组30例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 g,每日3次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Ig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组治疗后IgG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愈疡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通腑泻肺法治疗顽固性支气管哮喘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用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枳实、桑白皮、厚朴、炙麻黄各10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甘草6g,每剂中药煎2次,取药液300ml,分2次口眼。用药后病愈即止,一般都有大便稀溏,可配合输液。 疗效标准:显效:哮喘1~3d消失。有效:症状明显缓解减轻。无效:治疗3d症状无改善者。 治疗结果:显效3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6%。 典型病例:苗某,女,56岁。支气管哮喘15年。每年春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81~1983年,以中药葛根芩连汤为主,配合液体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组(以下简称结合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6个月~1岁者52例,1~ ~2岁者28例。症状体征:早期呕吐,病初大多数有发热,咳嗽、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腹泻,大便呈蛋花水样,每日6~9次,每次量约10~40ml。部分患儿每日达10多次,每次量约50~60ml,多伴有轻、中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症表现。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