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通气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保护性肺通气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通气8 h以及通气24 h的PaO2、PaCO2以及PaO2/FiO2与对照组患者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胶体液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苏开始时间、平均输液量、胶体液量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RDS发生率、ARF发生率、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可明显降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ARDS、ARF、DIC及脓毒血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保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保护组采取保护性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保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气指数即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可有效改善重症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清指标和氧合功能,降低VILI和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液体复苏治疗方案。观察2组在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和每搏变异度(SVV)及补液量,并观察急诊手术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核心体温、pH值,比较2组治疗总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伤口恢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VV和补液量低于、C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及APTT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核心体温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其中2例炎症反应,1例ARDS,3例术口渗血),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71%(其中4例炎症反应,2例MODS,3例ARDS,7例术口渗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措施,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率,改善凝血功能,缩短伤口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为患者预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无1例死亡,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0.00%(5/5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12±3.84)d,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0.98±2.31)d,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液体复苏及手术前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与评估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择自2008年1月~2011年11月所收治的7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输液量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死亡率为11.89%,对照组死亡率31.25%,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苏液量及其他指标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和对确定性手术的前移有利于探寻复苏平衡点,改善预后,可降低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至2018年间医院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80例,随机选择40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治疗,作为观察组,选择剩余40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手术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的择期手术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有效率高于择期手术的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取得患者的高度认可,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86例,然后采取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施急诊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帮助了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指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P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彦军  邓莉  龚良国  柏园 《当代医学》2021,27(30):129-130
目的 探析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体液复苏干预,干预组接受限制性体液复苏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输液量、复苏耗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胶体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胸部损伤患者合并存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症期间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98例急诊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急诊手术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无创通气治疗相比,无创通气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54-105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综合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渭南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的62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患者的数据资料,其中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法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外同时期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救治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患者治疗中产生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PaO2和PaO2/Fi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呼吸缓解和胸闷缓解等方面所用时间上区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氧合改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P<0.05),且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休克3例,真菌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高血糖3例;对照组分别为2、1、2、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总体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机械通气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胸部X线评分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_2和pH值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胸部X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8年1月~2011月5月该科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77例,将35例合并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将42例未合并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胰腺感染率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入院时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胰腺CT评分、胰腺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时Ranson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胰腺CT评分较高,同时呼吸频率加快,应警惕合并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较差,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全面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博罗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正压通气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检测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PaO_2、PaCO_2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紫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低体温、血氧含量不足、皮肤发红等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aO_2及PaCO_2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PaO_2、PaCO_2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全面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沈其猷  李培  赵涛  刘彪  黄育南 《广东医学》2005,26(7):925-92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续救治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76)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n=74)采用了常规液体复苏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平均输液量为(2069±338)m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为18.4%,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为13.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11.8%,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23.7%;对照组平均输液量为(2975±527)ml,ARDS发生率为32.4%,ARF发生率为14.9%,DIC发生率为20.2%,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7.0%,病死率为31.1%。组间比较除AR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既可降低ARDS,DIC和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又不增加ARF的病发率,同时也能降低胸部创伤病死率,是安全的液体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将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氧分压(PaCO_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待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予以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肺通气情况,降低V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许浩 《吉林医学》2013,34(24):4922-4923
目的:探讨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性治疗措施。两组均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观察组同时给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H值、PaO2和PaCO2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2和PaCO2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勇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04-106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MODS发生率、AR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MODS及ARDS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