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是目前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随着发病高危因素的年轻化,脑梗死在中青年中也逐渐多见。据报道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占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的2.7%-14%[1]。发现及积极干预发病高危因素对降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的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探讨了Hcy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现将我院近年来收住院经CT确认为脑梗死病例400例作一临床分析,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及时预防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卒中5年复发率可高达40%,65%为缺血性卒中[1],因此脑梗死的Ⅱ级预防非常重要。针对中年人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国内较少报道,本文收集中年脑梗死复发患者112例,分析危险因素,以期为脑梗死复发的预防提供帮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特征,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搜集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住院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有无HT分为HT组42例,非HT组118例.在入院后记录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等,以及发病前后应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情况、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以筛选出与HT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HT组临床特征中偏瘫占76.1%,失语占50.0%,意识障碍26.2%,头痛头晕21.4%.危险因素中与脑梗死后HT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大面积脑梗死、房颤病史、尿蛋白的出现等.其他几项急性脑梗死基本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酗酒等,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房颤史可能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孙萍 《临床荟萃》2001,16(15):711-711
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类型之一,在发生缺血脑梗死后,缺血区脑血管壁由于缺血、缺氧而致血管通透性增强,此时如出现脑梗死区血管再开通时,则可能发生血管壁向脑内渗血或出血,形成出血性脑梗死。我科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H12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8例,年龄31~79岁,平均66.3岁,安静时发病4例,活动时发病6例,睡眠中发病10例,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3例(占65%);风湿性心脏病病史8例(占40%);糖尿病病史4例(占20%);高血脂症5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老年脑梗死发病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脑梗死患者及非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变化,除外导致高尿酸的其他因素。结果脑梗死组血尿酸为(462.38±17.34)μmol/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370.24±6.48)μ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血尿酸增高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血尿酸增高可作为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鼻咽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共入组22例鼻咽癌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特点,并初步探讨血管内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在22例患者中,7例(31.8%)为鼻咽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12例(54.5%)无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3例(13.6%)有两项高危因素。所有患者接受颅脑MRI检查排除肿瘤转移。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为急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放疗诱发的颈动脉损伤可导致急性脑梗死;且在无传统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易被忽略。临床上可通过颈动脉彩超等方法动态监测,积极预防,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该院的202例老年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2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104例,感染率为51.5%。结论: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率高,高龄、卧床、意识障碍、后循环梗死、多次发病及合并糖尿病、心脏病,是老年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卒中后每年约有4%-14%的患者复发,早期复发率可达30%[1]。复发性梗死恢复较差,其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于首次发病者。因此预防复发至关重要。本文对52例复发性脑梗死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选择一次性脑梗死病例58例做对照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已知危险因素与复发性脑梗死间的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复发性脑梗死均为住院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41例,女11例;年龄49-82岁,平均676岁。<60岁8例,60一岁24例,70一岁18例,>80岁2例。复发性脑梗死的间隔时间为7天一10年,1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老年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方法 对2007年9~12月在我科佩戴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的205例>6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WHO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脑梗死组(58例)和非脑梗死组(147例),进一步分析各因素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①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a=0.05,β=0.01为准入标准)得出:腔梗、血尿酸水平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性.其中腔梗患者对于非腔梗患者,脑梗死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7.443;血尿酸水平每减少1μmol/L,脑梗死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0.994.②血压各成分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得出:脑梗死组的收缩压最高值(167.12±22.08)mm Hg、脉压最高值(88.03±20.81)mm Hg,与非脑梗死组相比显著增高.结论 对于老年男性人群,脑梗死的发病与是否患有腔梗、血尿酸水平有着显著关联;在血压成分中与收缩压最高值和脉压最高值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 d内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同期门诊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TG、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TC和高血压病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常规检查,在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3例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从症状、体征、既往病史以及辅助检查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完成了从治疗到预后的全过程分析。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首先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其次是脑梗死发病的有关规律及对策;再次是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新进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脑梗死(CI)的机制和临床特点以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AMI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寻找其发病规律。结论并发脑梗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患者其预后与其梗死的部位、就诊时间、有无梗死相关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轻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脑梗死以往文献报道较少,近年来发现该病并不少见,为探讨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特点。本文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07年4月经CT证实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老年脑梗死发病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脑梗死患者及非脑梗死患者血尿酸变化,除外导致高尿酸的其他因素。结果脑梗死组血尿酸为(462.38&;#177;17.34)μmol/L,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370.24&;#177;6.48)μ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血尿酸增高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血尿酸增高可作为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出血性脑梗死在脑梗死中较为常见,并且出血性脑梗死的梗死区脑组织会出现一定的渗血或者形成血肿。脑栓塞造成的大面积脑梗死可间接诱发出血性脑梗死,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1]。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生的可能因素是缺血后血管壁的损伤[2]。临床上采用CT及MRI来进行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本研究对9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检测入院24h内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相关性;并同时对观察组中血尿酸正常(非高尿酸组)和异常(高尿酸组)的病例间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分析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尿酸异常组高血糖、高脂血症发生率、病死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参与了其发病机制,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西医常规疗法加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据报道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1〕 ,致残率极高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们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合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 5 2例 ,与单纯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0 6例病程在 3d内的住院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符合 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制订的统一标准 〔2〕,经头颅CT或 MRI确诊 ,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 ;首诊发病或既往有中风病史 ,本次发病前无后遗症 ;入组前未经抗凝或溶栓治疗 ;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心动过缓。按入院顺序随机…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血脂症。多见于男性,活动中发病,意识障碍多;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均有智能障碍、偏瘫、失语。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发生50岁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病等。迅速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感染伴发脑梗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病人住院前一周均有感染病史,呼吸道感染17例,泌尿道感染6例,胃肠道感染4例,胆道感染2例,牙周炎1例。感染三日内发生脑梗死18例。结论:急性感染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