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0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治疗组伐昔洛韦剂量加倍,同时加用加巴喷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8周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再电话随访一次。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带状疱疹患者行超激光与伐昔洛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某院收治的66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行超激光与伐昔洛韦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行伐昔洛韦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损好转、结痂和脱痂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及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90.91%高于对照组69.70%(P0.05)。结论:超激光与伐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和疼痛症状,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丸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餐前空腹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龙胆泻肝丸,6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血清P物质(SP)、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0%,较对照组20.0%显著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中各部分(PRI、VAS、PPI)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SF-MPQ、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P、IL-4及外周血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外周血CD3~+、CD4~+水平则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龙胆泻肝丸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总体疗效确切,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情绪,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风险,并使患者体内疼痛介质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大剂量伐昔洛韦片;对照组予小剂量伐昔洛韦片,于第4、7、10、14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皮疹消退后1个月随访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4天开始皮疹评分下降,但第4、7、10天观察组的皮疹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第4天)NR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第7天)要早,观察组第4天及以后疼痛均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14 d后观察组皮疹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疼痛的减轻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6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4例和3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到中度。结论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加快皮疹消退,迅速缓解急性期疼痛,并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试验组(21例)。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2.88±1.41)分低于对照组的(4.03±1.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伐昔洛韦可显著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疼痛,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伐昔洛韦、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就诊顺序奇偶数将13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盐酸伐昔洛韦片及神经妥乐平三联治疗方案;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外敷阿昔洛韦软膏。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①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1%vs 9.2%,95.4%vs 70.8%,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第2周、第4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③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神经妥乐平治疗PHN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威伐光对带状疱疹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带状疱疹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所有带状疱疹患者通过抽签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威伐光治疗;观察组:威伐光+龙胆泻肝汤;观察对比治疗有效率以及McGill疼痛评分。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8.11%)同对照组(79.25%)带状疱疹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McGill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19.62±3.25)同对照组(35.29±2.59)带状疱疹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方法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威伐光,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Mc Gill疼痛评分,最终为带状疱疹疗效做出充分保证,凸显带状疱疹疾病治疗过程中,龙胆泻肝汤加减+威伐光的联用普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行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HZ患者96例的资料,依据治疗方法设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前者予伐昔洛韦治疗,后者予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4.20±1.95)d、(3.74±2.04)d、(6.48±1.87)d、(9.35±2.61)d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应用伐昔洛韦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皮内注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具较高安全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胶囊联合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带状疱疹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香菇多糖胶囊,5粒/次,2次/d。两组连患者续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水疱消失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hs-CRP、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胶囊联合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63-2964
目的:探讨龙血竭联合腺苷钴胺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104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同时口服泛昔洛韦250 mg,每天3次,共14 d;肌内注射腺苷钴胺500 mg,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加用龙血竭肠溶片4片,每天3次口服,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及后遗神经痛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6,P<0.05)。治疗组水疱消失、疼痛缓解、完全结痂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6、5.432、4.643、3.654,均P<0.05)。治疗组无后遗神经痛发生,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5,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龙血竭联合腺苷钴胺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起效快,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建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18-1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维生素B121.5 mg,肌内注射,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味,一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10剂。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天恒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27-128,131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 d后,两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 d镇痛药使用总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康丽  马孝  杨义成  付敏  吴海斌 《中国医药》2014,(8):1191-1193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的89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口服,3次/d,联合泛昔洛韦0.25 g口服,3次/d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泛昔洛韦0.25 g口服,3次/d.2组疗程均为7d,观察2组总有效率,患者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皮疹干涸结痂时间、有无神经后遗痛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7d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4.8%(39/46)比62.8%(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P<0.05).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火时间及皮疹干涸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3±0.5)d比(3.4±1.2)d,(4.2±1.6)d比(6.3±1.5)d1,(6.5±1.9)d比(8.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后遗神经痛及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后遗神经痛,2例胃肠道不适.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黄忠奎  陈平  丁钰  易清玲 《中国药房》2012,(46):4378-4380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8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泛昔洛韦,静脉输注利巴韦林,口服洛索洛芬止痛,TDP照射理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胎盘多肽4mL,每天1次。2组治疗疗程均为15d。记录2组患者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痊愈时间,记录治疗后7、15、30d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7.5%(P〈0.05);治疗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痊愈时间分别为(7.325±1.59)、(3.5±1.03)、(5.75±1.55)、(11.75±1.75)d,对照组分别为(11.175±2.45)、(5.5±1.03)、(7.87±1.50)、(15.27±1.7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7、15、30d的VAS分别为(5.25±0.90)、(1.00±1.15)、(0.23±0.53),对照组分别为(6.55±0.96)、(3.28±1.30)、(0.75±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盘多肽辅助治疗带状疱疹能显著缩短疗程,减轻神经疼痛,缩短止痛、止疱及结痂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每次10mg,每天1次;口服伐昔洛韦片每次0.3g,每天2次;对照组55例仅给予口服伐昔洛韦片每次0.3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疼痛减轻、消逝时间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2.7%,观察组疼痛减轻、消逝时间短于对照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伐昔洛韦片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缩短PHN时间,降低PHN的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单用伐昔洛韦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9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泛昔洛韦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疱及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疱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病情控制时间短,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参芪维E胶囊联合泛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泛昔洛韦治疗,同时肌肉注射干扰素α-2b,持续用药7 d;观察组开始用药同对照组,停药后口服复方参芪维E胶囊,持续用药10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止疱、结痂、疼痛缓解、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0(0/62),低于对照组的8.06%(5/6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参芪维E胶囊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且能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玉婷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31-133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站就诊的126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都常规使用阿昔洛韦、甲氰咪胍、尼美舒利分散片、维生素Bm维生素B1、复方甘草酸苷片、肌苷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时间、水泡结痂时间和疱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3%(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用于带状疱疹患者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水泡结痂及疱疹愈合时间,其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