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测定小儿咳喘灵颗粒中六价铬和三价铬含量。方法:参照EPA Method 3060A方法碱提六价铬,微波消解提取三价铬,使用Hamilton PRP-X100(250 mm×4.1 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75 mol·L~(-1)硝酸铵溶液,ICP-MS分析同位素~(52)Cr、He模式。结果:六价铬和三价铬在5~1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Cr(Ⅵ)加样回收率为82.1%~90.4%;Cr(Ⅲ)加样回收率为94.1%~95.2%。8批样品均检出Cr(Ⅵ),检出值为0.027~0.082μg·g~(-1),平均值为0.051μg·g~(-1),Cr(Ⅲ)检出值为5.775~18.743μg·g~(-1),平均值为10.366μg·g~(-1)。结论:实验所建方法准确可靠,为更客观、合理地评价中成药中铬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刺梨不同部位重金属污染与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刺梨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采用富集系数法、污染指数法、相关性分析对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重金属标准曲线分别为Pb:Y=373.54X-2.168 7(0~100μg·L-1),As:Y=120.184X+1.626(0~100μg·L-1),Hg:Y=742.222X-16.301(0~2μg·L-1),Cd:Y=0.023 3X+0.017 9(0~10μg·L-1),相关系数均0.999。依据《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中重金属限值,131批刺梨样品中(15批刺梨根,48批刺梨茎,48批刺梨叶,20批刺梨果),有25批样品存在重金属超标,包括Cd 16批,Hg 4批,Pb 4批,As 1批。各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为CdPbHgAs,刺梨各部位的综合污染指数为根茎叶果,富集系数为CdHgPb≈As。刺梨基地45批土壤样品重金属Pb,As,Hg,Cd平均值均低于国家土壤二级标准限定值,符合中药材种植规范基地土壤中重金属限量规定要求。结论:刺梨植株污染Cd主要来自土壤,Hg,Pb,As可能与大气沉降和农业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次对冬虫夏草(繁育品)干品和鲜品中砷形态、价态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明确冬虫夏草(繁育品)中砷的具体形态、价态及其安全性。采用仿生提取法结合HPLC-ICP-MS对干品和鲜品样品中砷甜菜碱(AsB)、亚砷酸根(AsⅢ)、二甲基砷(DMA)、砷胆碱(AsC)、一甲基砷(MMA)和砷酸根(AsⅤ)进行研究。HPLC色谱柱为DioncxIonPac^(TM)AS7阴离子交换柱,流动相为100 mmol·L^(-1)碳酸铵-水,室温下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HPLC与ICP-MS联用进行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对砷含量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暴露限值法(MOE)对样品中无机砷的健康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6种砷化合物在10~5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RSD为1.8%~3.0%,回收率(n=6)为84.15%~98.28%,重复性RSD为6.4%~7.7%,样品在10 h内稳定性RSD为8.3%~14%。30批次冬虫夏草(繁育品)干品及鲜品中检出痕量AsⅢ和AsⅤ,其他形态、价态砷均未检出,其中干品AsⅢ为0.019~0.040 mg·kg^(-1),AsⅤ为0.024~0.061 mg·kg^(-1);鲜品AsⅢ为0.0023~0.0061 mg·kg^(-1),AsⅤ为0.008~0.016 mg·kg^(-1)。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干品及鲜品无机砷的MOE均远大于1,无机砷潜在的健康安全风险较小。该研究建立的冬虫夏草(繁育品)中6种砷化合物HPLC-ICP-MS检测方法高效快速、准确性及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为冬虫夏草(繁育品)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翟宇瑶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1):2110-2116
建立了适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中同时测定多效唑、丁酰肼、矮壮素和缩节胺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根类药材样品分别经含0.1%甲酸的乙腈混合液提取两次,混合提取溶液经Waters Atlantis HILIC色谱柱(2.1 mm×150 mm,3.0μm)分离,用含0.1%甲酸的0.005 mol·L~(-1)醋酸铵溶液-甲醇-乙腈(13∶15∶72)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6~1 500μg·kg~(-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8~0.999 9;加样回收率为79.3%~103.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11%。在检测的麦冬、当归、牛膝、泽泻、川芎和三七等药材中,4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其中部分药材中有检出,其中较为严重的情况是,麦冬的多效唑检测量为63.4~1 351.6μg·kg~(-1),麦冬、泽泻、川芎、当归4种药材中检测到丁酰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ILIC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HILIC-UPLC-MS/MS)同时测定酸枣仁中11种核苷及碱基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配有Amide 1.7μm Van Guard保护柱,以10 mmol·L-1乙酸铵-0.8%乙酸水(A)和0.1%乙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10%A;5~7 min,10%~40%A),流速0.3 m L·min-1,柱温35℃,进样体积1μL,Waters XevoTMTQ质谱仪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结果:所测成分在7 min内实现分离,各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在0.002 32~8.66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2 2;加样回收率(n=6)为92.1%~108.2%,RSD均7%。各批次各核苷及碱基类成分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10批样品总核苷及碱基类质量分数在24.5~48.48μg·g-1,其中以10号样品含量最低,2号样品最高。各种核苷类成分中,尿苷含量最高(平均值14.84μg·g-1),胸苷质量分数最低(平均值0.14μg·g-1)。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等特点,适用于酸枣仁中核苷及碱基类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酸枣仁是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重的品种,为了揭示酸枣仁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明确产毒菌,收集了采收、加工、贮藏过程的32份酸枣仁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污染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28份样品有黄曲霉毒素检出,污染样品分布在从采收到贮藏的每个生产环节,其中有3份样品仅黄曲霉毒素B_1(AFB_1)超出《中国药典》限量标准,2份样品的AFB_1及总黄曲霉毒素(AFs)均超标,为水漂后及贮藏的样品。水漂后的样品AFB_1和AFs最高检出量分别达到94. 79,121. 43μg·kg~(-1)。所有样品均有真菌污染,新采收的鲜酸枣枣仁污染真菌总数最低,为2. 20×10~2CFU·g~(-1),随着加工过程的推进逐渐增加,水漂后样品的真菌总数升至1. 16×10~6CFU·g~(-1)。共分离鉴定了321株真菌,分属于17属,酸枣仁上黄曲霉毒素污染来源主要是采收加工环境中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并证实其中1株可以产AFB_1,AFB_2。酸枣采收后的堆沤环节真菌数量明显增加,脱去内果皮后的枣仁上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成为优势菌群。堆沤和水漂环节增加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畲药蓬蓬根及根茎的质量标准,为制定合理的质控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蓬蓬根及根茎的显微特征、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对醇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进行控制。结果:蓬蓬根及根茎的薄层色谱、化学反应、显微特征明显;活性成分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5 5~1.51μg(r=0.999 8)、0.016 5~0.329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6%(RSD=1.78%),98.69%(RSD=1.63%)。结论: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蓬蓬根及根茎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制备了一种高灵敏度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该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competiti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用于中药材中AFB_1污染的高通量、快速筛查,以保障中药用药安全性。研究中以改进的肟化法修饰AFB_1后,用EDC-NHS法偶联载体蛋白获得AFB_1完全抗原,更加简便且减少环境污染。并利用加大免疫剂量、多种方式注射等对Balb/c雌鼠进行免疫,最终制备得AFB_1单克隆抗体。通过对其免疫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AFB_1单克隆抗体属于IgG_(2b)型免疫球蛋白,其灵敏度(IC_(50))可达0.15μg·L~(-1),亲和力为2.81×10~8 L·mol~(-1),与AFB_2,AFG_1和AFG_2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5.07%,8.75%,1.15%,且与其他类真菌毒素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基于该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抗体建立了ic-ELISA法,并用于中药材酸枣仁样品的检测。采用基质匹配的标准曲线进行计算,AFB_1在0.05~0.58μg·L~(-1)线性良好(R~2=0.992),加样回收率为88.00%~119.0%,检测限为1.69μg·kg~(-1)。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33批酸枣仁样品中AFB_1的污染情况,其污染水平为3.62~206.58μg·kg~(-1),其检测结果与UHPLC-MS/MS测定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并且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表明所建立的ic-ELISA准确、可靠,可为中药材酸枣仁中AFB_1污染的快筛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可为其他中药中AFB_1的检测与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不同组织器官(叶、茎、枝、根茎和根)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杖不同组织器官中的二苯乙烯类(虎杖苷、白藜芦醇)及游离型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结合型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及蒽醌类资源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地下根及根茎,并整体呈现出根、根茎、茎、枝、叶渐次减少的分布规律。两类成分在地下部位尤以根皮部位分布丰富,其二苯乙烯类成分虎杖苷、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达50.06、5.17 mg·g~(-1),游离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75、0.38 mg·g~(-1),结合型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26、0.43 mg·g~(-1)。结论: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布部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虎杖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虎杖不同根部位(根木质部、根茎木质部、根表皮、根茎表皮、根、根茎)中的5种活性成分含量,为虎杖的综合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xtend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9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5种成分线性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98.8%。虎杖苷在根茎表皮中含量最高,为72.48 mg·g~(-1);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在根表皮中含量最高,分别为8.83 mg·g~(-1)和23.96 mg·g~(-1);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根茎木质部中含量最高,为40.57 mg·g~(-1);大黄素甲醚在根茎木质部中含量最高,为17.24 mg·g~(-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可为虎杖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6.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冬凌草乙素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情况以分析冬凌草乙素的血清蛋白结合机制。采用超滤法结合LC-MS/MS测定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结合常数,以Scatchard方程计算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对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机制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显示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57.2%,且结合类型主要为一类强结合,相关参数为结合常数2.54×104L·μg~(-1),结合位点的数目为n=0.75。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结合常数的求算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形成与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滥用丹药,化燥伤津,房劳纵欲,肾精亏耗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进行有效的糖尿病社会宣传与教育,防治于未然,即病之后的临床护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包括生活调理,饮食调理,精神调理。  相似文献   

20.
魏星 《光明中医》2013,(11):2415-2416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党参在临床使用中的鉴别方法,确保中药党参的正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比较党参、银柴胡、家种防风之间的鉴别点.结果 可以明确鉴别所使用中药党参的真伪.结论 尽管党参与银柴胡和家种防风有相似的一面,但是仔细辨别还是有其鉴别特点,希望引起药房中药技术人员的重视,区别真伪、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