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钱草中黄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金钱草中分离制备标准品.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及IR,UV,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钱草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鼠李酮酸γ-内酯(I)、山奈酚-3-O-α-L-鼠李糖(1→2)-β-D-木糖苷(II).结论 I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钱草素,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无毒棉花籽中黄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无毒棉花籽(glandlesscottonseed)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大孔树脂、聚酰胺-6、硅胶和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用UV ,MS ,1HNMR ,13CNMR ,1H-1HCOSY ,1H-13CCOSY ,HMBC和TOCSY等光谱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无毒棉花籽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为:山奈酚-3-O-β-D-芹菜糖( 1→2 )-[α-L-鼠李糖(1→6)]-β-D-葡糖苷(I)、槲皮素-3-O-β-D-芹菜糖 ( 1→2)-[α-L-鼠李糖( 1→6)]-β-D-葡糖苷(II)、槲皮素-3-O-β-D-芹菜糖 ( 1→2 )-β-D-葡糖苷(III)、芦丁(IV)和陆地棉苷(V)。结论 I是一个新化合物,II和II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分蘖葱头中新黄酮苷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百合科植物分蘖葱头(Allium cepa L. var agrogatum Don)鳞茎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从分蘖葱头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用IR,UV,MS,1HNMR,13CNMR,1H-1H COSY,1H-13C COSY和HMBC等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果 经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为:槲皮素3′-甲氧基-4′-O-β-D-葡吡喃糖苷(I)、山奈酚(II)、槲皮素4′-O-β-D-葡吡喃糖苷(III)和槲皮素3,4′-二-O-β-D-葡吡喃糖苷(IV)。结论 化合物I为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分蘖葱头苷甲(Alliumoside A); II,III和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百合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侯秀云  陈发奎 《药学学报》1998,33(12):923-926
从百合(Lilium brown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的干燥肉质鳞片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光谱(IR,FAB-MS,1HNMR,13HNMR,DEPT,HMQC,HMBC)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胡萝卜苷(I)、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II)、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羟基-5-胆甾烯-1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IV)、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羟基胆甾烷-1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V)。其中IV和V为新化合物,I、I和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石胆草(Corallodiscus flabel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色谱技术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胆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1);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2);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糖黄酮碳苷(3);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芹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4);3,4-二羟基-苯乙酸乙二醇酯(5);羟基酪醇(6);罗布麻宁(7)。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卷柏中一个新木脂素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卷柏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7,8-二氢-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8-羟甲基-[1′-(7′-羟基)乙基-5′-甲氧基]苯骈呋喃-4-O-β-D-葡糖苷(命名为卷柏苷C,化合物I)、D-甘露醇(化合物II)、酪氨酸(化合物III)、莽草酸(化合物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和III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IV为首次从卷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桉叶苷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垂枝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var. pendula Blak. et Jacob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 MS, 1HNMR, 13CNMR(DEPT), 1H-1H COSY, 13C-1H COSY, COLOC和X-射线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三十烷醇(I),β-谷甾醇(II),对羟基苯甲酸(III), 胡萝卜苷(IV), 5,7-二羟基-2-甲基-苯骈吡喃酮-7-O-β-D-{6-O-[4R-(1-甲基-1-羟基)-乙基环己-1-烯]-甲酰基}-吡喃葡糖(V)。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V为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桉叶苷(camaldulenside)。  相似文献   

8.
红参中新化合物——精氨酸衍生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红参水提液经聚丙烯酰胺(Bio-gelP-2)柱层析,分离得到五个茚三酮反应阳性物质。其中一个为已知化合物精氨酸(I)。另一个为新化合物精氨酸双糖甙(I),根据红外、紫外、质谱、氢谱及碳谱等光谱解析,推定为1-(精氨酸-Nα基)-1-去氧-4-O-(α-D-吡喃葡萄糖基)-D-果糖。并用半合成法进一步确证其结构。化合物II,IV和V的结构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蒺藜果中两种新甾体皂苷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J.)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用ESI/MS ,IR ,1HNMR ,13CNMR ,DEPT ,1H-1H COSY ,1H-13C COSY和HMBC等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蒺藜果实中分得2个新甾体皂苷,经光谱鉴定化合物I为新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 (1→2 )-β-D-吡喃葡糖基 (1→4)-β-D-吡喃半乳糖苷,化合物II为新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 (1→4)-β-D-吡喃半乳糖苷。结论 化合物I和II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蒺藜皂苷A和B。  相似文献   

10.
海南含羞草中黄酮碳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珂  吕洁丽  殷明文 《药学学报》2006,41(5):435-438
目的研究海南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海南含羞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7,8,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5,7,4′-三羟基-8-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I),5,7,3′,4′-四羟基-6-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III),儿茶素(IV)。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中药地枫皮中三萜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地枫皮中三萜酸类成分研究黄平西正敏郑学忠赖茂祥中西勤(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南宁530022;日本摄南大学药学部,枚方57301)前文报道从广西特产中药材地枫皮(IliciumdifengiK.I.B.etK.I.M.)的树皮中分离得到地枫皮...  相似文献   

12.
桔梗中远志酸型皂苷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根中的远志酸型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3个化学成分,运用IR,MS,1H NMR和13C NMR等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种三萜皂苷:3-O-β-D-laminaribiosyl polygalacic acid (I),3-O-β-D-glucopyranosyl polygalacic acid (II)及polygalacin D (III)。结论化合物I是新化合物,II,III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和II也是首次从桔梗中分离得到的单糖链糖苷。  相似文献   

13.
侯柏玲  李占林  李铣 《药学学报》2005,40(6):533-535
目的研究苦马豆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为:异鼠李素-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吡喃葡糖苷](I)、槲皮苷(II)、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III)、尼克酸(IV)、丁二酸(V)、赤藓醇(VI)、D-甘露醇(VII)和尿嘧啶核苷(VIII)。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VI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夏枯草中的一个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夏枯草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法分离夏枯草化学成分,从夏枯草中得到1个三萜皂苷(I)和1个黄酮苷(II),化学及波谱法鉴定化合物I结构为16-氧-17-去甲基-3β,24-二羟基齐墩果-12-烯-3-O-β-D-葡糖醛酸苷;化合物II为刺槐素-7-O-β-D-葡糖苷。化合物I为一个新的三萜皂苷,命名为夏枯草新苷A,化合物II为首次从夏枯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松塔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鑫  丁怡  孙志浩  张东明 《药学学报》2005,40(5):435-437
目的研究华山松松塔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4个二萜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7-oxo-12α,13β-dihydroxyabiet-8(14)-en-18-oic acid (I), 7-oxo-13β-hydroxyabiet-8(14)-en-18-oic acid (II), 8(14)-podocarpen-13-on-18-oic acid (III)和lambertianic acid (IV)。结论I为新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7-oxo-12α,13β-dihydroxyabiet-8(14)-en-18-oic acid,化合物II,I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药白及中一新的联苄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4-(对羟基苄基)-3′,3-二甲氧基联苄(I),五味子醇甲(II),4,4′-二甲氧基-2,2′,7,7′-四羟基-1,1′-联菲(III)。结论I为新化合物,II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7.
铁刀木中一个新的色酮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铁刀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铁刀木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刀木树干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蔗糖(II),正二十八醇(III),2-甲基-5-(2′-羟丙基)-7-羟基色酮-2′-O-β-D-吡喃葡糖苷(IV),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V)。结论化合物II,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豨莶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的地上部分,分离出八个化合物,其中I和I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为ent-17-acetoxy-18-isobutyryloxy-16(α)-kauran-19-oicacid(I)和ent-17-ethoxy-16(α)-kauran-19-oicacid(II),均为新化合物,分别被命为豨莶酯酸(siegesesteric acid,I)和豨莶醚酸(siegesetheric acid,I)。其余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梗豨莶萜醇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II),奇任醇(kirenol,IV,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V),二十一醇(heneicosanol,VI),花生酸甲酯(methyl arachidate,VII)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VII)。除奇任醇和β-谷甾醇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升麻[Cimicifuga acerina(Sieb.etZucc.)Tanak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小升麻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和ODS柱色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5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22R)-22-羟基升麻醇(I),(22R)-22-hydroxy-24-O-acetylhydroshengmanol3-O-β-D-xylopyranoside(II),dahurinol(III),24-epi-24-O-acetyl-7,8-didehydroshengmanol-3-O-β-D-xylopyranoside(IV)和25-O-乙酰基-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V)。结论I为新天然产物,II为新化合物,IV和V为首次从小升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