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2006年3月,我们对10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以求在护理工作中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陶璐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411-14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是由患者的个人行为以及心理情况所导致的,传统的冠心病护理重点放在日常的行为护理上,却对冠心病带给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不重视,往往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茫然和不配合,想要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心理沟通、感情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很好的进行护理工作,必须将行为护理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曲静  王颖  李赫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1):192-192
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而经常接收一些因车祸致伤、致残的急诊外伤患者。如何对突发外伤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心理分析和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1门诊就诊特点 门诊是反映医院工作的窗口,是迎接病人的第一双手。常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男女老幼。病情有轻有重,患者的心理渴望不一。有急于想把病情查清楚,也有希望不要任何毛病,还有希望得到与病情有关的护理。不同的愿望现在有不同的表情、情绪、行为,这样就要求门诊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还应通过心理护理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诊治。  相似文献   

5.
护理工作是疾病护理与心理护理的组合。作为护士不仅要具有解决护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应该具有心理护理的能力,并能够及时掌握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活动及变化。心理护理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别对待。在护理过程中根据100多例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同心理反应,分成不同类型制定具体护理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9-120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国际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给予心理干预后再测定,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抑郁的发生率为90%.进行心理干预后可将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降低为51%.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对有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的治愈和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安敏 《贵州医药》2009,33(8):765-766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由于很多复杂因素,CHD患者常合并心理状态的异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增加了CHD的诊断、治疗和康复难度。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障碍因素在CH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针对CHD住院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近3年来,本院急诊科抢救了156例服毒患者,抢救措施之一就是及早彻底洗胃,但部分患者就诊后拒绝洗胃,给抢救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在洗胃过程中,为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我们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信任,收到满意效果。笔者深深感到心理护理对患者延续生命,恢复健康产生了药物达不到的疗效,在护理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无论手术的大小,人们普遍对手术的反应是紧张、疑虑、恐惧、担心.患对手术的认识和心理变化各有不同,帮助患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护士首要的工作。自2003年1月以来.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于翠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89-2489
对骨折重症住院患者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民族对心理护理敏感性的研究来确定心理护理对减轻骨折病人疼痛及预后影响的程度,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何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28-129
冠心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其发作大多具有明显的心理应激效应,患者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变化。临床观察证实精神紧张、焦虑、忧郁等是患者较明显的心理变化.它们可明显影响疾病的转归和治疗的效果。本文分析了50例不同心理变化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基本心理活动.分别实施不同的身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护理丁作已从疾病护理发展成为新的生物、心理、丰十会的整体化护理。尤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其巾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视。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以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心梗康复后又发现自己阳痿了,非常郁闷,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后,担心性生活会导致已经稳定的病情恶化,对冠心病产生恐惧心理,长期停止性生活,这些患者不少发生了阳痿。阳痿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这种焦虑和心理负担对冠心病患者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情感面对每位患者.结果 解除患者心理障碍,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及时掌握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疼痛常常是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特征及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也十分重视对疼痛的观察及研究,对疼痛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谈一下疼痛的心理因素和对疼痛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6.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常易被忽视。急诊患者发病突然,凶险,严重而复杂,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尤其是意识尚清者,往往产生一种生命危险的恐惧心理。医护人员不但要抢救及时,准确,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7.
6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为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交谈与观察等方式进行心理调查。结果:所有住院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效地控制了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为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且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已成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研究显示:多数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2]。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及生活质量,必须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为进一步改善患者身心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以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对80例在院患者实施了综合性心理干预,通过设  相似文献   

19.
浅谈结核病医院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的心理变化较大。作为结核病医院的门诊护士,在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结核病人的这些心理特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提高结核病医院门诊护理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焦虑抑郁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83-128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况。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研究证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从人院到出院期问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对焦虑、抑郁的调节与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