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新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非脱垂子宫增大如12-16孕周行TVH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指征相同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60例非脱垂大子宫新阴式子宫切除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较腹式子宫全切术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日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病率,术后2月随访,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创新式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切除术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扩大了阴式子宫切除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李艳华  陈金龙 《河北医药》2013,(19):3031-3032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原切口上的再次妊娠,它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最近几年,人们的观念改变导致剖腹产率越来越多,因此CSP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1]。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1∶1 800至1∶2 216,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6.1%[2]。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了160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通过的专业护理下,经过介入方法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3岁,已婚,月经正常,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07年6月8日。生育史:2—0—0—2顺产。曾行绝育术及阑尾切除术。因右下腹反复发作疼痛2月余。于2007年6月15日入院,无发热,无呕吐,大小便正常。曾先后在他院住院2次,怀疑肠粘连、不完全肠梗阻,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给予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停治疗后5天,症状复发。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轻度贫血。  相似文献   

4.
患者,24岁,主因原发性痛经11年,加重3余年入院.11年前初潮时痛经较轻,持续1d自行缓解,3余年前剖宫产术后痛经加重,持续整个月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每次服用止痛药稍能缓解,半年前使用止痛药疼痛缓解不满意,现痛经无法忍受,就诊于省级三甲医院,妇科B型超声示:子宫畸形(介于纵隔子宫及双角子宫之间),左侧宫腔积液,左侧盆块(包裹性积液).  相似文献   

5.
患者,24岁,主因原发性痛经11年,加重3余年入院。11年前初潮时痛经较轻,持续1d自行缓解,3余年前剖宫产术后痛经加重,持续整个月经期,疼痛较前明显加重,每次服用止痛药稍能缓解,半年前使用止痛药疼痛缓解不满意,现痛经无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因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需行子宫切除的9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45例)、研究组(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5例)。结果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两组在性生活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更年期症状,研究组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子宫血管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对性功能影响小,是子宫良性病变的良好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年来42例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后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与患者多沟通,加强心理护理、留置导尿护理、会阴切口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指导。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良好的术后护理是减少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多用于子宫脱垂的患者,而对于非脱垂的子宫病变则因手术视野小,技术难度大,操作不如经腹方便,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开展。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经阴道全子宫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我院自2006年1月对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子宫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疾病,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囊肿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女,38岁。因子宫囊肿术后 8个月、复发5个月要求再次手术入院。8个月前,患者在外院诊断为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宫体,给予吸除囊液、切除囊壁。术后3个月,B超检查发现子宫体上又有-6.1cm×3.2cm囊肿。妇科检查:于子宫体前壁近膀胱处可触有-5cm×4cm包块,质偏软,与宫体关系密切,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及压痛。经术前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略大,前壁近底部有-6cm×5cm×4cm囊性物向外突起,色肉红,质软,大网膜与子宫后壁及囊肿底部轻微粘连,双侧附件未  相似文献   

11.
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0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TH)患者与70例腹式子宫切除术(ATH)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H组术中出血量较ATH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3d内平均体温明显低于ATH组(P〈0.05),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较ATH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腹壁无切口、瘢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38岁.因子宫囊肿术后8个月、复发5个月要求再次手术入院.8个月前,患者在外院诊断为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宫体,给予吸除囊液、切除囊壁.术后3个月,B超检查发现子宫体上又有一6.1 cm×3.2 cm囊肿.妇科检查:于子宫体前壁近膀胱处可触有一5 cm×4 cm包块,质偏软,与宫体关系密切,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及压痛.经术前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略大,前壁近底部有一6 cm×5 cm×4 cm囊性物向外突起,色肉红,质软,大网膜与子宫后壁及囊肿底部轻微粘连,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行全子宫切除术.剖开囊壁内有棕褐色浆液约30 ml.病理诊断为子宫壁囊肿.可能来源于中肾管伴异物反应(手术缝线).  相似文献   

13.
<正>正常体细胞的端粒是随着有丝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分裂,进入衰老期。而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其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端粒酶的上调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使肿瘤细胞能够突破正常的增殖限度,逃避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的产生[1]。此外,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可导致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王秀玲 《天津医药》2007,35(2):145-146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报道较少,我院自2002年5月-2003年12月开展此类手术3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慧珠  贾琳钰 《中国医药》2006,1(6):373-374
目的评价在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方法选取120例不孕患者,其中66例为无子宫内膜炎患者,54例为无子宫内膜炎患者。通过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炎和内膜息肉进行诊断。结果子宫内膜炎患者组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48.2%(32/66),显著高于无子宫内膜炎组14.8%(8/54)(P〈0.01)。结论子宫内膜炎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6.
患者20岁,因停经29周胎动停止1d,于1996年7月13日入院引产.7d前患阑尾炎,保守治疗后已愈3d.查体:一般情况好,腹软,宫底于脐上二指处可及,未闻及胎心胎动.外阴、阴道、宫颈发育无异常.B超显示:双子宫,宫内孕29周并死胎。治疗经过:羊膜腔穿刺顺利注人刮凡诺200mg行死胎引产,因无宫缩发动再次羊膜腔穿刺注人利凡诺I50mg,注药后zh出现不规律腹痛,继之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反跳癌明显,体温38C,拟诊阑尾炎急性发作,死股引产失败,立即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左后位孕60d大,表面光滑,色泽粉红,左附件(-).子宫右侧连一妊娠…  相似文献   

17.
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新梅 《河北医药》2011,33(6):857-858
目的 观察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50例35~45岁以下非绝经期妇女因妇科良性疾病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保留子宫血管次全子宫切除术组(研究组)及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  相似文献   

18.
36例大子宫阴式子宫切除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比经腹子宫切除术(transabdominalhysterectomy,TAH)早开始50年,以往认为子宫>12孕周是TVH的禁忌证。近几年由于妇科手术技术的发展,TVH以其创伤小、腹腔干扰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无体表瘢痕等优点,倍受国内外妇科专家的重视。国外有少数报道,TVH已占其子宫切除的80%~90%[1]。1996年Magos等[2,3]经阴道切除子宫如孕20周大小,重1290g,国内刘珠风等[4]报告25例大子宫阴式切除,其中最大为750g。我院妇科共收治36例子宫增大如孕12~22孕周,活动度好的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患者,施行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确应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提高非脱垂子宫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人们对疾病治疗方式和效果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微创手术的发展,阴式子宫切除术受到了患者欢迎和妇产科医师的重视,与过去开腹手术相比,经阴道切除子宫具有腹式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1],如能正确应用,不仅简单易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与探讨子宫切口全层连续锁边缝合法对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孕妇,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全层连续锁边缝合法,对对照组实施双层连续缝合法。对两组孕妇子宫切口愈合、子宫复旧等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缝线吸收、切口愈合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子宫复旧、体温以及血常规异常等指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子宫切口全层连续锁边缝合法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缝合后对合平整、组织缝合层次少,有助于原解剖结构的恢复,对子宫切口愈合极为有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