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
鼻前庭囊肿主要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的软组织内。多采用经唇龈沟进路手术切除。2001年6月至2007年1月,我们采用鼻内镜经鼻前庭进路切除鼻前庭囊肿3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鼻漏(CSFR)是鼻颅底外科的常见病症,传统的修补方法有经颅内修补和经颅外修补2种进路。文献报道可知,颅内修补法损伤大,并发症多,且成功率低,颅外法修补成功率高,特别是应用鼻内镜技术以来,修补成功率显著提高^[1]。我科应用鼻内镜技术行脑脊液鼻漏修补,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孙展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230-231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阻塞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鼻阻力情况。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间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4例鼻阻塞患者为鼻内镜组,以我院同期应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鼻内镜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鼻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鼻内镜行鼻内镜术治疗鼻阻塞,疗效显著,患者鼻阻力下降明显,安全可靠,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渊舒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窥镜术后鼻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术后随机分为鼻渊舒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随访结果。结果鼻渊舒组在术后早期(7~28 d)鼻功能的恢复比对照组好(P<0.05);在中后期,两组鼻功能的恢复无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渊舒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促进鼻黏膜的修复和术腔的上皮化,促进鼻腔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3月8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鼻内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传统颅内修补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手术后漏口修补成功率90.9%,相比较对照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相比较对照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对于脑脊液鼻漏具有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李可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91-1992
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22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辅以常规手术器械切开、造口,碘纺砂条填塞10 d.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1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仅以简单常规手术器械行鼻前庭囊肿切开造口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精确、时间短、简便经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隋军  后群 《云南医药》1997,18(2):127-128
鼻修复及再造术11例隋军*后群*王文慧*张秀华全鼻或大面积鼻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很多,主要有前额带蒂组织瓣,前臂带血管蒂组织瓣,游离组织瓣、颞浅血管蒂筋膜复合岛状瓣及鼻唇沟外有蒂对称双翼皮瓣等。各种方法都具有其优缺点,我科自1985年以来采用前三种方...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CFR患者中23例1次修复成功,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复发。随访6个月~2年未见脑脊液鼻漏远期复发、脑膜炎及鼻窦囊肿形成。结论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直视下操作,能够准确定位,损伤小,不损伤脑组织,避免开颅手术易致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6例经鼻内镜手术修补的脑脊液鼻漏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9例,医源性4例,自发性23例。其中4例经2~6周的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后给予鼻内镜下修补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找到漏口,其中漏口位于筛窦筛顶者20例,嗅裂区4例,蝶筛区3例,蝶窦11例。34例均一次治愈,2例患者因遗漏漏口而分别行2次和3次鼻内镜修补手术。全部病例均无颅内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3.5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具有微创、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方法灵活、可重复、低并发症和高成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驼峰鼻畸形以往整复方法多采用凿骨法去除驼峰样骨性隆起,使鼻背恢复平直外观,但凿骨法手术组织损伤重,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为此,自2003年至今笔者应用鼻假体填充方法矫治驼峰鼻畸形,受术者组织损伤轻,恢复快。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小林 《哈尔滨医药》2011,31(6):420-42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择本院开展的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5例进行分析。结果 15名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积极的心理疏导、严密的观察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手术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对1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全麻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 17例患者,随访0.5~4年,均治愈。结论脑脊液鼻漏经鼻内窥镜修补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胡志勇  叶怀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89-1990
目的 探讨鼻用激素对鼻内镜术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鼻用激素组及对照组,激素组患者术后长期使用激素,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后停止使用激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激素组治愈53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29例、9例以及4例,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2,P<0.05).结论 采用鼻用激素对鼻内镜术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2):215-21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对照组患者术毕1周后给予生理盐水灌洗鼻腔;试验组患者术毕1周后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相关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利用光镜和电镜对鼻腔黏膜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鼻腔黏膜病理性腺体增生及黏膜水肿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鼻腔黏膜修复时间(3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变应性鼻炎相关症状,修复鼻腔黏膜的超微结构,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鼻片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局部盐水冲洗、纤毛活性药、鼻腔滴收缩药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鼻片,对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0.4%和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鼻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王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11-151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25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CT检查和1%地卡因及1%麻黄素试验明确诊断,确定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103例,占74.4%,显效20例,占16.0%,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为98.4%.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鼻腔鼻窦的异常解剖结构或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恰当的手术方式,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去除病灶彻底,治疗效果良好,采取合适对应的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下掀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掀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0例患者行鼻前庭囊肿掀盖术。结果20例均痊愈,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囊肿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掀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6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在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使鼻窦炎症消退。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该组治愈97例,占60.6%(97/160),显效40例,占25.0%(40/160),有效18例,占11.3%(18/160),临床总有效率96.9%,无效5例。结论鼻源性头痛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鼻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彻底切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诊治鼻源性头痛47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五官科沈国民,关志华,黄超洋1994年12月以来,我们在鼻内窥镜下诊治鼻源性头痛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47例75侧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15~62岁。双侧28例,单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