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时三维超声检查时各参数水平,分析盆底三维超声在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确诊的100例老年盆腔器官脱垂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来院就诊并确诊为其他非盆腔器官脱垂85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主要参数(盆膈裂孔静止期、缩肛期、Valsava运动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水平,分析各参数对老年盆腔脱垂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盆膈裂孔静止期、缩肛期、Valsava运动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静止期、缩肛期、Valsava运动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预测老年患者是否存在盆底器官脱垂的曲线下面积均>0.8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将经ROC曲线图得到各指标的最佳阈值作为预测老年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的阳性分界值,100例老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经盆底三维超声检出盆底器官脱垂91例(91.00%),且患者在静息期、缩肛期、Valsava运动时,影像学征象显示盆膈裂孔形态尚在,但排列不规整,可见脱垂的阴道前后壁及宫颈,耻骨直肠肌薄弱甚至撕裂,耻骨直肠肌包绕的脏器于撕裂处向外膨出。结论盆底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时各器官的形态特征及位置,用于盆底器官脱垂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其影像学特征还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技术观察老年女性在静息、最大Valsalva和缩肛时的肛提肌形态,评估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与肛提肌-尿道间隙(LUG)的关系。方法 51例老年女性(26例POP组,25例对照组),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采集盆底三维容积数据,启用TUI分析。观察肛提肌在静息、最大Valsalva和缩肛时的形态改变并测量LUG。结果 TUI技术可在多个连续的平行平面上显示肛提肌的形态,POP组静息、最大Valsalva及缩肛状态下的LUG较对照组大(P<0.01)。结论 TUI成像可在连续断层的切面上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的形态,LUG可作为评价盆腔器官脱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蒋吉鹏  王琨  肖莎  吴细香  唐缨 《山东医药》2012,52(19):63-64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1例产后妇女按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自然分娩37例(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34例(剖产组),另选30例未生育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三组在静息、张力和缩肛动作时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及肛提肌厚度。结果顺产组、剖产组在静息、张力、缩肛动作状态下盆隔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肛提肌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顺产组在张力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面积均高于剖产组,肛提肌厚度小于剖产组(P均<0.05)。结论产后女性盆膈裂孔增大,肛提肌厚度减小,经阴道分娩者对其影响更为明显;经会阴三维超声是对产后女性盆膈裂孔进行观察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会阴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肛提肌裂孔的大小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12~2014-12产科分娩后42~45 d的产妇65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30例,阴道顺产组35例。另选择25例未生育妇女作为对照组,经会阴三维超声分别采集静息期和Valsalva期的图像,观察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形态改变,并测量裂孔的形态学参数。结果两种不同状态下,顺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各径线的测值均大于对照组,左右侧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肛提肌裂孔的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各径线的测值均大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左右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小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女性肛提肌裂孔增大,肛提肌变薄,经阴道分娩者大于选择性剖宫产者;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有效显示产后肛提肌裂孔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在不同年龄段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盆底变化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FPFD患者(观察组)73例、25~40岁的FPFD患者(对照组)127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检查盆底变化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尿道旋转角度、前盆腔膨出距离、子宫下移距离、直肠下移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静息、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以及周长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可客观、准确地反映不同年龄段FPFD患者的盆底解剖和功能变化情况,对年龄较大的FPFD患者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盆底三维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以及对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VT-O)手术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测量118例SUI患者术前和术后及100例阴性对照组盆底结构二维和三维超声数据指标,评估膀胱尿道连接部的直接移动度(UVJ-M)、静息期及Valsalva动作后膀胱尿道后角、耻骨直肠肌厚度、盆膈裂孔面积,并观察两组肛提肌形态和TVT-O术后植入吊带的形态。结果 SUI组UVJ-M、Valsalva动作后膀胱尿道后角较对照组增大(P<0.05);静息期及Valsalva动作后耻骨直肠肌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静息期SUI组盆膈裂孔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alsalva动作后SUI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SUI组TVT-O术后吊带位置、形态及活动情况可清晰观察,TVT-O术后UVJ-M小于术前(P<0.05),Valsalva时吊带的位置和形态无明显改变,可在尿道中段形成闭合效应,盆膈裂孔面积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维超声显像能直观有效地观察女性盆底结构,对诊断SUI是一个良好的辅助手段;并可为TVT-O术后评估提供更好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四维超声对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诊断价值以及对盆底手术后效果的评估。方法测量90例POP患者术前和术后及100例阴性对照组盆底结构二维、三维及四维超声数据指标,评估术前及术后的膀胱最低点、子宫宫颈前后唇、直肠壶腹部与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观察两组肛提肌形态结构。结果盆底手术前,Valsalva动作下POP组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增大(P<0.05);子宫宫颈前后唇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小于15 mm、膀胱最低点及直肠壶腹部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下;术后,Valsalva动作下POP组膀胱颈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阴道残端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上且距离大于15 mm、膀胱最低点及直肠壶腹部均位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以上。结论盆底四维超声能很好地评估老年女性盆底结构,是有效诊断POP的辅助手段。同时,盆底四维超声还可以用来对盆底手术后效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预防术后POP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超声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33例行子宫全切术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分别记录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超声参数:膀胱颈下降度(BND)、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尿道旋转角度和膀胱尿道后角,分析不同超声医生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根据超声所见结合盆底各参数测量结果,诊断子宫全切术后出现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共19例,占57.58%;静息状态下BND和尿道旋转角度不显示,而BSD为(-2.68±0.69)cm,膀胱尿道后角为(116.17±12.60)°,Valsalva状态下BND为(2.37±0.52)cm,BSD为(-0.47±0.22)cm,尿道旋转角度为(58.26±6.73)°,膀胱尿道后角为(121.57±19.64)°;静息状态下,两名超声医生测量BSD、膀胱尿道后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和0.901,Valsalva状态下BND、BS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尿道后角测量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829、0.792和0.873。结论老年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较高,超声可以对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准确评估,且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盆底超声联合尿动力学检查对老年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到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60例老年POP患者为POP组,并将20例同期就诊的阴道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POP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且依据国际尿控协会(ICS)的盆腔脏器脱垂分期法(POP-Q)对POP患者进行分期。同时对POP患者和志愿者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其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近端尿道与膀胱后壁的夹角(α)、上段尿道与人体纵轴的夹角(β)、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腹背侧水平线的垂直距离(L)及最大幅度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BND)。分析盆底超声和POP-Q检查阴道前壁(Aa)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了POP-Q分期;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52例POP组有阴道前壁脱垂、45例有阴道后壁脱垂、37例有子宫脱垂、14例伴有膀胱出口梗阻、16例伴有逼尿肌异常、18例伴有膀胱功能异常。超声结果显示不同POP-Q分期患者的α角、β角、L及B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POP组超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超声测量值和POP-Q分期与Aa点位置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和盆底超声对老年POP都具有诊断价值,两者结合可以提高检查的精准性,为老年女性POP的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指盆腔及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自然衰老及妊娠分娩等各方面因素引起的盆底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发生功能障碍性疾病[1]。临床表现多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肛提肌损伤及性功能障碍等,是中老年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并已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后对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构成重大威胁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2]。其主要发病机制多在于年轻时不正确妊娠、分娩方式、肥胖及慢性咳嗽等腹压增加所致,若不及时干预,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自信心下降、社交生活减少、体力活动减弱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等一系列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盆底超声目前已成为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文对盆底的解剖结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盆底超声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该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一些新的超声技术,尤其是三维超声为盆底结构成像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该文简要综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初产妇80例分到观察组,其中有40例初产妇经阴道分娩,剩余40例产妇选择剖宫产。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未育女性40例分到对照组。对所有人进行全面的检测,主要测量内容包括: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宫颈外口位置,同时通过测量结果对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和宫颈外口移动度进行详细的计算。另外,还要详细的测量肛提肌中部厚度,并根据测量结果对其厚度率进行详细计算。本次测量均在静息和最大收缩状态下使用二维会阴盆底超声技术。结果经测量和计算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观察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位置和宫颈外口位置明显降低,且尿道倾斜角增大,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宫外口移动度增加,肛提肌增厚率降低,以上反应在经阴道分娩者中表现较为明显。对照组成员和观察组中选择性剖宫产者的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宫颈外口移动度以及肛提肌增厚率呈现出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的动态观察中,可使用二维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就产妇盆底结构在初产妇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而言,其主要因素与分娩方式无关,而是妊娠本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经阴分娩后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经阴分娩的产妇376例,随机分为接受单纯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及接受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训练后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尿道功能指标及盆底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等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2个月、产后6个月时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高;产后各类盆底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有效增强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提高尿道功能,且能降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超声相关参数,为临床判断SUI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收治的老年女性SUI患者378例,根据SUI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67例,中度组114例,重度组87例,同时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无SUI的健康老年妇女100名作为对照组,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相关盆底参数。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4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下,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SUI患者膀胱逼尿肌厚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显著增大,膀胱颈与耻骨联合的垂直距离(BN-S)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轻、中、高度SUI患者间上述盆底超声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Valsalva动作下,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SUI患者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显著增大,BN-S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SUI程度加重,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增加,轻、中、重度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 18±3. 82) vs (29. 80±3. 78) vs (33. 13±3. 60) mm,P 0. 05]。结论经盆底超声可观察出老年女性SUI患者盆底结构与健康人群的不同,且不同程度SUI患者膀胱颈移动度不同,对SUI程度判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盆底功能评估了解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分析比较剖宫产与阴道产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01~2014-06间在该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产后门诊复查的80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88例和阴道产组512例做盆底功能常规评估,对其评估所获得的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手法检查辅以盆底肌评估筛查800例患者中,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受损185例,Ⅱ类肌纤维受损168例;阴道产组Ⅰ类肌纤维受损504例,Ⅱ类肌纤维受损50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产组肌力收缩失调、肛提肌损伤、疲劳度异常、阴道动态压力值80 cm H2O均高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但盆底功能可通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来促进恢复,因此不应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丁磊  杨琦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68-1770
磁共振成像术(MRI)是一种安全,无需对比剂,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检查中,量化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评判指标,对无症状PFD患者早期诊断,尿失禁诊断以及盆底重建手术的疗效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RI影像具有良好的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14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模式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组在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等指标方面的表现更佳(P<0.05).结论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后康复治疗中,采用盆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自觉症状,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柏清  孙光斌 《山东医药》2014,(10):105-107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因盆底支持系统退化、损伤所致松弛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子宫阴道及直肠的异常下降可导致尿失禁、排便困难及盆腔器官脱垂。约50%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困扰[1~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复杂,其危险因素包括妊娠、产次、大龄、绝经、肥胖、连接组织功能失调、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任何其他可以导致慢性腹内压增加的疾病。盆底支持结构包括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盆底支持结构的松弛将导致盆腔器官的异常下降,从而引起尿失禁、排便困难、性功能障碍及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盆底功能失调往往累及盆腔多个器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表声明,将年龄、性别及经阴道分娩次数定为明确的危险因素[4]。盆腔磁共振成像( MRI)技术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可直观显示盆腔器官及其支持结构等优点,可为盆腔器官脱垂范围和严重程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就MRI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价值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南昌市青云谱区高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南昌市青云谱区高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120例健康高龄女性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合并慢性疾病率、吸烟及便秘比例、体重指数(BMI)、孕次及产次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绝经年龄〔(49.33±3.71)岁〕低于对照组〔(54.01±4.28)岁〕(P<0.01)。观察组患者尿急、排尿频率、夜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绝经年龄轻、吸烟与便秘、孕次与产次多均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应该引起本地女性群体和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