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方法 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胃炎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三九胃泰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情况.结果 胃炎颗粒组治愈率为67.2%,显效率26.4%,总有效率99.2%;幽门螺杆菌转阴率48.3%.对照组分别为45.2%、24.2%、80.6%、1.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炎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  相似文献   

2.
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又称痘疮性胃炎,也有学者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国内自1979年以来,陆续有较多的报道,可见此病并非少见,只是目前尚缺乏大批人群的发病率的统计。 1.病因与发病机理对于疣状胃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较多的学者认为,与免疫有关,理由是患者的血清中有免疫球蛋白IgE明显增高的现象,可导致各种介质的释放,诸如组胺,5-羟色  相似文献   

3.
胃炎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讨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卫生分校关生柏慢性萎缩性胃炎属难治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西药治疗。笔者借鉴同道经验,自拟胃炎散加减治疗观察28例,临床效果尚可。1一般资料:男性25例,女性3例,28~40岁17例,40~50岁8例,51岁...  相似文献   

4.
5.
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成人接受胃镜检查,在健康人群中,约有80%以上的人均见有浅表性胃炎,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当然其中也有部分患者间断出现胃症状。只要在胃镜下见有胃粘膜呈花斑样潮红、充血如麻疹患儿皮肤,粘膜红白相间,而以红相为主,或粘液分泌增多而粘稠,粘液基底部潮红、充血或有糜烂,或粘膜呈丘疹样隆起,中央凹陷,表面覆有浅薄白苔等,即可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如行病理活检,大多支持这样诊断,符合率很高。而镜下所见的这种“炎症”表现,绝大多数起因于物理、化学因素,与饮食习惯有较密切的关系,而非生物性致病因素起主导作用。故人一日三餐,或酸或辣,或过热过烫,或过饮浓茶咖啡、香烟烈酒,往往难免在胃粘膜会出现上述征象。当然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原  相似文献   

6.
我所自1989年12月至1992年8月用自制胃炎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资料完整的3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本组32例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证实,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均进行纤维胃镜复查。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方胃炎汤加减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拟方胃炎颗粒,对照组给予摩罗丹,口服,1月为1疗程,联系治疗观察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镜改善情况及病理学改变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胃炎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胃镜疗效方面优于摩罗丹,在改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汤能够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和改善胃镜下病变,逆转或者改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1990年6月~1997年6月用自拟胃炎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4例,疗效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4例中,门诊64例,住院10例;男59例,女15例;年龄35~72岁,平均54.6岁;病程1~23年,平均11.2年。74例患者均符...  相似文献   

9.
10.
11.
杨淑萍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51+53-51,53
目的临床分析胃炎宁胶囊治疗萎缩性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胃炎宁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59.7%,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P阳性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胃炎宁胶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HP的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顾文显 《大家健康》2014,(10):63-63
编辑同志:我爷爷今年79岁,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2013年5月做胃镜检查,医生说我爷爷的病又发展了,其诊断结论为胃(体)幽门型黏膜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肠上皮化生;(贲门)胃体型黏膜性炎,淋巴组织增生;幽门螺杆菌DPMII3,HP(+)。  相似文献   

13.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Gastritis以后简称CAG)被视为胃的癌前病变而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病在临床上除重症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外,多无特殊表现,诊断常赖胃镜和病理检查,以粘膜变薄,腺管数目减少,变短,粘膜下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幽门腺化生为特点。一、病因和发病机制:CAG的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由浅表性胃炎,反复发作,发展而成CAG,Siurala和Salml对浅表性胃炎者随防20年,发现发生CAG者达85%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炎汤加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p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治疗和对照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药“胃炎汤”加标准三联疗法口服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素普鲁卡因维B12胶囊,加标准三联疗法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90%,对照组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7%,对照组7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胃炎,中西药结合为最佳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虚肝郁血瘀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胃炎灵治疗,对照组20例予胃复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胃镜和病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灵对CAG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永忠 《当代医学》2014,(19):136-137
观察慢性乙肝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吗丁啉结合胃炎宁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吗丁啉10 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胃炎宁颗粒15 g,3次/d。每1个疗程为1个月,2组均治疗2个疗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候积分、症状、体征、胃泌素以及胃电图等指标进行观察,对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胃电幅值、胃泌素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乙肝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吗丁啉结合胃炎宁颗粒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吗丁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现将本院 1 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 2月诊治的 1 41例疣状胃炎 (VG)和 1 3 8例红斑渗出性胃炎经胃镜检查的病理分析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病例取自本院 1 998年 3月至2 0 0 2年 1 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根据胃镜结果随机选择疣状胃炎患者 1 41例 ,男性 99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碱性返流性胃炎病理变化,作者对120名患者(男104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大部分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少数为胃其他良性病变切除术后)进行了纤维胃镜活检取材,观察其病理形态的改变,发现其基本病变不同于一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而是以粘膜上皮及腺体的活跃增生为主,一般炎症变化较轻;而且观察到碱性近流性胃炎的病变与手术后时间的长短不一定成正比关系,而与多种因素(吻合口缝合情况,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情况、个体特异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饮食与胃炎     
慢性胃炎是内科常见病,基层医疗单位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在慢性胃炎的诊治等方面有不少进展。本刊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医师,就这方面的一些问题,组织了一次专题笔谈,以期对基层临床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胃炎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胃炎胶囊(柴胡、白术、佛手、蒲公英等9味药组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42例,中度38例,重度20例;伴肠腺化生41例,Ⅰ度不典型增生13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30~65岁,平均51±8岁,病程6~100个月,平均60.0±18.5个月。临床表现胃脘痛者86例,胃脘胀满72例,纳呆90例,嗳气34例,口苦20例。连用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黏膜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胃炎胶囊治疗3个月,临床治愈7例,显效48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愈显率55.0%,总有效率为89.0%。轻度萎缩性胃炎42例中有33例转为浅表性胃炎,4例恢复正常,5例无变化;中度萎缩性胃炎38例中17例转为轻度萎缩性胃炎,14例转为浅表性胃炎,3例恢复正常,4例无变化;重度萎缩性胃炎20例中10例转为中度萎缩性胃炎,8例转为浅表性胃炎,2例无变化。肠腺化生轻度26例中消失20例,无变化6例;中度8例,转为轻度化生4例,消失1例,3例无变化;重度7例中有2例转为中度,2例转为轻度化生,3例无变化。Ⅰ度不典型增生13例中有7例恢复正常,6例无变化。结论胃炎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气滞型和虚寒型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