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128排螺旋CT冠脉成像应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和3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2例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经128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87.5%,特异性96.9%,阳性预测值84.4%,阴性预测值96.9%。结论:应用128排螺旋CT冠脉成像安全有效,而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冠脉支架术后的随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45例,支架数83个,分别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显示83枚支架中能满足影像评价的68枚(81.9%),68枚支架中ISR阳性13枚(19.1%),ISR阴性55枚(80.9%);CCA检查结果显示68枚支架中ISR阳性9枚(13.2%),ISR阴性59枚(86.8%)。与CAG对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ISR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3.3%(10/12)、94.7%(53/56)、76.9%(10/13)、96.4%(53/55)、92.7%(63/68)。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0.539,说明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的无创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临床可疑的冠心病患者及5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均对其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7%,阳性预测值为86.2%,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具有非创伤性、安全性的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复查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并可用于冠脉支架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杨帆  宁新惠  向小平 《现代保健》2012,(27):142-143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冠心病支架术后复诊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两者结果相比较。结果:31例受检者,共植入支架58枚,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1.4%,分析其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3.19%,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95.35%,Youden指数为0.827,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的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双源CT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评估价值,从而探索一种无创且准确的随访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冠脉支架术后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行冠脉CTA及冠状造影检查,对支架段冠脉平均内径行冠脉CTA与CAG观察狭窄程度进行对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研究共3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无特殊准备的情况下均能得到符合诊断标准的图像,无一例检查失败;所有CAG检查均能顺利完成,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2种检查测量结果相近,近端、中段及远端支架植入段内径均接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狭窄程度结果较为接近,冠脉CTA狭窄阳性率稍高,但通过卡方检验,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大大提升了冠脉CTA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能准确、无创的反应支架置入段管腔通畅程度,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脉CTA)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评估冠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先行冠脉CTA筛查,经其诊断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的31例患者在1个月内行CAG检查,分析比较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评估其精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良好的三维重建。冠脉CTA对于评估正常或重度狭窄的冠脉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判断的精确率达73.4%。结论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比较可靠、简便而且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手段,对冠脉病变的评估较准确,可以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一种筛查与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3例,均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临床诊断,其中观察组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分析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检查率高于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以及闭塞的检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诊断期间,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能够降低临床不适感,提高检查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合理控制病种费用、制定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住院费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4年至2006年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的住院费用数据,对可能影响费用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病种费用预测模型,测算病种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上限,据此对2007年1~6月的患者进行费用评价.结果 1 296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其手术材料费占住院费用的比例最高,达84.11%;影响冠脉内支架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按其作用强度,依次为支架数量、住院天数、年龄、入院情况及抢救情况.2007年1~6月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低于控制中心线,且费用低于上控制线的病例数达到85%以上.结论 医院应从控制支架数量、住院天数及药品费等方面入手,降低病种医疗费用.通过制定病种费用控制标准,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8.33%,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差别不大(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支架术后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炎性因子、药物干预等对其预后的影响研究.而定量化的预后研究较少,符合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技术来探讨血管超声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40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0例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术后斑块负荷明显减少,支架贴壁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的病变性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大大提高了疗效,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白玫  刘彬  费晓璐  严汉民 《医疗设备信息》2008,23(10):141-143,119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CT冠脉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成像技术与传统数字冠脉造影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异同也愈加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成像技术在辐射剂量测量方面的异同及其两种技术所致辐射剂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CA)显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能力,对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112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比较不同组的斑块类型,结合斑块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并随访。结果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不同的病理基础,前者以稳定斑块为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发生无直接关系。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颖  蔡飞 《工企医刊》2011,24(3):1-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2010年我院65例临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患者进行常规冠脉造影,全部患者在两周后行16排CT冠脉成像对比.结果 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16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敏感率,为中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50mg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防治冠脉血栓的效果.方法120例PTCA+冠脉植入支架术患者,服用氯吡格雷50mg按服用国产和进口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随访1年,观察防治急性和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总疗效相同,并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国产和进口50mg氯吡格雷均能有效的防治PTCA+冠脉植入支架术后1年内急性和亚急性冠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ISR组与非ISR组的炎性因子的水平,通过IVUS评估,探讨炎性因子预测ISR的可行性。方法对204例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组31例,共38个病变;无再狭窄组173例,共229个病变;术前及随访时均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比较两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hs-CRP、MMP-1、MMP-9变化。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更大的斑块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MMP-1水平无明显差异,无再狭窄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再狭窄组术后MMP-9、Hs-CRP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MP-9、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但与再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王继芳 《现代保健》2011,(28):87-88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依据不同检查方式分组。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冠脉狭窄和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估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脉CTO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分析影响冠脉CTO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因素,以及J-CTO、CT-RECTOR积分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负性重构、血管弯曲、闭塞形态、钙化程度与冠脉CTO患者PCI失败密切相关(P<0.05)。J-CTO、CT-RECTOR积分预测冠脉CTO患者PCI失败的AUC为0.785、0.869。结论CCTA参数负性重构、血管弯曲>45°、钝形闭塞、钙化程度>50%与冠脉CTO患者PCI失败密切相关,术前进行CCTA检查有助于预测PCI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9.
徐新 《中国医师杂志》2000,2(7):407-40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小C臂X光机进行PTCA术曾有报道 ,但应用小C臂X光机对复杂冠脉病变进行PTCA术及支架术少见报道。我院 1997年12月~ 2 0 0 0年 4月利用小C臂X光机对 4 2例复杂冠脉病变进行PTCA及支架术 ,成功 39例 ,现予以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2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按WHO的诊断标准 ,均诊断冠心病。男 36例 ,女 6例 ,年龄 31~ 72岁 ,其中表现为急性心梗 19例 ,陈旧性心梗 9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6例 ,稳定性心绞痛 8例。1·2 冠脉病…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8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男性40例,女性46例)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脉成像,以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86例患者共分析638个血管节段,其中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左冠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左前降支为97.9%和97.1%,右冠远端为84.5%和97.5%,对钙化的诊断优于冠脉造影。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老年人冠心病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