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研究特异性抗原的生物学特性,为特异性诊断抗原和疫苗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成虫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2-DE、感染血清的免疫印迹识别特异性的蛋白,从识别的蛋白点中选取A、B、C 3个点做进一步分析,采用串联质谱进行蛋白肽段测序,结合免疫金标技术抗原定位,分析感染血清识别蛋白的特性. 结果 A点蛋白与6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一新型蛋白westerpain-1/10匹配分值最高,B点蛋白与5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半胱氨酸蚩白酶匹配值最高;C点蛋白无相关蛋白与之相匹配.免疫金标记技术显示感染血清识别的虫体抗原位于虫体表膜和肠腔及肠腔内容物. 结论 并殖吸虫病感染血清可识别经SDS-PAGE、2-DE分离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串联质谱分析以及免疫金标记检测显示其主要成分为虫体表膜与分泌排泄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研究特异性抗原的生物学特性,为特异性诊断抗原和疫苗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成虫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2-DE、感染血清的免疫印迹识别特异性的蛋白,从识别的蛋白点中选取A、B、C 3个点做进一步分析,采用串联质谱进行蛋白肽段测序,结合免疫金标技术抗原定位,分析感染血清识别蛋白的特性. 结果 A点蛋白与6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一新型蛋白westerpain-1/10匹配分值最高,B点蛋白与5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半胱氨酸蚩白酶匹配值最高;C点蛋白无相关蛋白与之相匹配.免疫金标记技术显示感染血清识别的虫体抗原位于虫体表膜和肠腔及肠腔内容物. 结论 并殖吸虫病感染血清可识别经SDS-PAGE、2-DE分离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串联质谱分析以及免疫金标记检测显示其主要成分为虫体表膜与分泌排泄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研究特异性抗原的生物学特性,为特异性诊断抗原和疫苗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成虫可溶性抗原经SDS-PAGE、2-DE、感染血清的免疫印迹识别特异性的蛋白,从识别的蛋白点中选取A、B、C 3个点做进一步分析,采用串联质谱进行蛋白肽段测序,结合免疫金标技术抗原定位,分析感染血清识别蛋白的特性. 结果 A点蛋白与6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一新型蛋白westerpain-1/10匹配分值最高,B点蛋白与5种并殖吸虫相关蛋白匹配,其中与卫氏并殖吸虫的半胱氨酸蚩白酶匹配值最高;C点蛋白无相关蛋白与之相匹配.免疫金标记技术显示感染血清识别的虫体抗原位于虫体表膜和肠腔及肠腔内容物. 结论 并殖吸虫病感染血清可识别经SDS-PAGE、2-DE分离的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串联质谱分析以及免疫金标记检测显示其主要成分为虫体表膜与分泌排泄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州北郊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调查点山溪中螺蛳1,216只,溪蟹39只,收集当地村庄猫、犬粪便各3份。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解剖虫卵检查阳性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螺蛳感染率为0.32‰(4/1,21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00%(35/35)。感染度:2~1,050个囊蚴/只蟹,2~30.75个囊蚴/g蟹。部分蟹体同时感染二倍体、三倍体两型囊蚴。蟹种为平和华溪蟹。猫、犬粪便各有1份检出并殖吸虫卵,感染率为33.33%(2/6)。解剖虫卵检查阳性猫、犬,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5条。结论首次发现广州北郊从化良口存在严重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为超高度疫源地(I级)。鉴于卫氏并殖吸虫是我国主要致病并殖吸虫,该疫源地处于从化和广州主要饮用水源的流溪河源头,具有导致流溪河流域人群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印渍法观察比较了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多肽与卫氏并殖吸虫病人(感染3n)、华支睾吸虫病人、日本血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反应的结果。3n 肺吸虫病人血清识别3n 成虫抗原中分子量为38、27、23、22、17.5和17kD 的多肽;2n 成虫多肽检测3n 病人血清,仅22kD 多肽为两型所共有。53、34和20kD 多肽为2n 型所独具。表明本法以3n(或2n)成虫蛋白为抗原,可以区别诊断两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和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分别识别出17和16kD 多肽及22kD 多肽,提示卫氏并殖吸虫与另两种吸虫间有共同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6.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重组抗原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表达已转化入大肠杆菌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PwAg)基因,并评价其应用于免疫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IPTG诱导表达已亚克隆人表达载体pRESETB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基因,以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SDS-PAGE电泳可见32ku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质带,该带只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免疫兔、感染犬和病人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克隆PwAg,其表达产物具有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期特异性,推测可用于并殖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相似文献   

7.
三氯苯达唑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疗效。方法 :腹腔内注射感染囊蚴10 0个 /犬, 共 6只。感染后 170 d,治疗组 3犬口服三氯苯达唑 10 0 mg/ kg· d× 2 d。治后逐日粪检以 Stoll法计数虫卵。治后 38d解剖观察犬肺部虫囊和虫体情况 ,并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感染后60 d6只犬粪便中均发现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治疗后 7— 14d,治疗组犬粪便中并殖吸虫卵阴转。对照组犬双肺虫囊数分别为 18、24 和 2 4个 ,检获并殖吸虫成虫分别为 38、51和 4 2个 ;治疗组犬双肺虫囊数分别为 10、7和 4个 ,仅在 1犬中发现 2条较小的成虫 ,其余 2犬未检获并殖吸虫 ,减虫率平均为 98.5%。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 有良好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猪囊尾蚴、 细粒棘球蚴、 卫氏并殖吸虫和曼氏裂头蚴感染的效果。方法 以2008-2011年就诊于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患者为检测对象,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每份血清均检测囊尾蚴、 棘球蚴和卫氏并殖吸虫IgG抗体, 2011年6月起增加检测曼氏裂头蚴IgG抗体。结果 共检测282例患者, 其中 IgG抗体检测1项或2项同时阳性者88例, 总阳性率为31.2%; 囊尾蚴、 棘球蚴、 卫氏并殖吸虫、 曼氏裂头蚴IgG抗体1项阳性者分别为39、 2、 21、 3例; 囊尾蚴和棘球蚴IgG抗体2项同时阳性者15例, 囊尾蚴和卫氏并殖吸虫抗体同时阳性者5例, 棘球蚴和卫氏并殖吸虫抗体同时阳性者3例, 88例阳性标本中交叉反应者23例, 交叉反应率为26.1%。结论 目前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寄生虫感染者。ELISA检测抗寄生虫IgG抗体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旋毛虫、卫氏并殖吸虫及华支睾吸虫之间共同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鉴定旋毛虫、卫氏并殖吸虫及华支睾吸虫之间的共同抗原,避免血清学诊断这3种寄生虫病时的交叉反应。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渍(Western blot)对旋毛虫肌幼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研究。结果旋毛虫肌幼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华文睾吸虫成虫3者相同蛋白带的分子量为108、65、53、43、42、31、25、16 kDa。免疫印渍结果表明,旋毛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分子量为 65、58、53kDa的蛋白带均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肺吸虫感染的大鼠和患者血清发生反应;旋毛虫和华支睾吸虫抗原中分子量为108kDa的蛋白带均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肝吸虫病患者血清发生反应;而3种可溶性抗原中的53kDa与本实验中所有寄生虫感染的动物和患者均有交叉反应。结论 65、58、53 kDa蛋白为旋毛虫和卫氏并殖吸虫的共同抗原,108kDa蛋白为旋毛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共同抗原,而53 kDa蛋白为这3种寄生虫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从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囊蚴及虫卵中分离出至少6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可能参与囊蚴脱囊、幼虫移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免疫逃避等生理过程。虽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卫氏并殖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及酶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但对酶基因与酶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酶蛋白的具体功能仍知之甚少。该酶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在体内持续释放,有可能用于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免疫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表达已转化入大肠杆菌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 (Pw Ag)基因 ,并评价其应用于免疫学诊断的价值。 方法 用 IPTG诱导表达已亚克隆入表达载体 p RESETB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基因 ,以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 结果  SDS- PAGE电泳可见 32 ku处有 1条明显的蛋白质带 ,该带只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免疫兔、感染犬和病人血清识别。 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克隆 Pw Ag,其表达产物具有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期特异性 ,推测可用于并殖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五种吸虫抗原组分析及其免疫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DS-PAGE和ELIB技术分析了五种吸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与病人血清、动物轿清的免疫印渍反应。根据Dorzok方法制备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的成虫可溶性抗原。上述抗原的蛋白区带数分别为16.13、14、27和26条。酶联免疫印渍法(ELIB)表明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有9条主要蛋白区带能与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抗体结合。其中67kD和80kD成分  相似文献   

13.
五种吸虫抗原组分分析及其免疫反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DS-PAGE和ELIB技术分析了五种吸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与病人血清、动物血清的免疫印渍反应。根据Dorzok方法制备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的成虫可溶性抗原。上述抗原的蛋白区带数分别为16、13、14、27和26条。酶联免疫印渍法(ELIB)表明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有9条主要蛋白区带能与并殖吸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抗体结合,其中67kD和80kD成分具有诊断及考核并殖吸虫病防治效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免疫筛选卫氏并殖吸虫成虫c DNA表达文库,克隆并表达卫氏并殖吸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初步评价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用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的混合血清筛选卫氏并殖吸虫成虫λZAP c DNA表达文库,取阳性噬菌体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将TPx基因全长片段和前端截短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中,构建r Pw TPx (全长型)和r Pw TPx1 (截短型)表达载体。构建的重组蛋白经1 mmol/L的异丙基-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使用蛋白抽提剂、溶菌酶和核酸酶裂解表达细菌,用组氨酸标签亲和纯化柱(Ni-NTA树脂)纯化r Pw TPx和r Pw TPx1, 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以r Pw TPx、r Pw TPx1和粗抗原作为检测抗原,间接ELISA法检测36份卫氏并殖吸虫病、 15份华支睾吸虫病、 15份日本血吸虫病、 15份片形吸虫病和15份猪囊尾蚴病的患者血清,以及36份健康人血清,评价该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以健康人血清对照组的平均值加上4个标准差作为阳性判断值。所有数据均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克隆的卫氏并殖吸虫TPx基因,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其可溶性重组蛋白r Pw TPx和r Pw TPx1,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25 000和22 000。以r Pw TPx作为检测抗原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健康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片形吸虫病患者和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组的吸光度(A450值)分别为0.150±0.092、 0.036±0.014、 0.043±0.019、 0.047±0.013、 0.060±0.022和0.048±0.021。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58.3%(21/36), 36份健康人血清、 1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 15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 15份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均未检出阳性,15份片形吸虫病患者血清假阳性为2/15。以r Pw TPx1作为检测抗原ELISA检测结果则为0.144±0.092、 0.022±0.009、 0.027±0.015、 0.033±0.022、 0.036±0.015和0.032±0.018。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为88.9%(32/36),健康人血清未检出阳性,15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仅1份存在交叉反应,15份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假阳性为3份,15份片形吸虫病患者和15份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假阳性均为2份。重组蛋白r Pw TPx的ELISA检测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97.9%,总符合率为87.1%;r Pw TPx1则分别为88.9%、 91.7%、 90.9%。r Pw TPx1敏感性高于r Pw TPx (P <0.05)。以成虫粗抗原为检测抗原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36份健康者血清A450值为0.012,标准差为0.006。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总符合率为87.9%,与r Pw TPx-ELISA和r Pw TPx1-ELISA检测的总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筛选并克隆了卫氏并殖吸虫TPx基因,表达并纯化全长型和截短型两种重组TPx抗原,构建的全长型和截短型重组TPx抗原作为人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免疫诊断抗原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和SDS-PAGE及IEF对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江西宜丰和吉林桦甸的二倍体型,辽宁宽甸的三倍体型)囊蚴、童虫和成虫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实验感染犬血清对转移至硝纤膜上的三地成虫抗原进行了平行和交叉识别。  相似文献   

16.
并殖吸虫病(Paragonlmiasis)是由一类并殖吸虫(ParagonimussPP.)引起的寄生虫病。由于其虫种不同、寄生部位各异,从而所致的症状和体证也就极为复杂多变。为图阐明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并择要述之如下。l实验动物中抗卫并殖吸虫抗体动力学观察1.l犬体实验观察”犬是卫氏井殖吸虫(PW)的适宜宿主。犬感染*。囊动2一3个月后,PW在犬肺组织中发育为成虫并居于虫囊中。我们用制备的囊迹抗原(MAg)和成虫抗原(AAg)于不同间隔时间用IHA法检测犬血清中的抗囊锄抗体(MAb)和抗成虫抗体…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解本县卫氏并殖吸虫的类型及其分布状况,选择4条河流,9个自然村对卫氏并殖吸虫类型观查了囊蚴,成虫、虫卵形态及成虫的染色体核型,以及蛄、犬及居民感染染情况,调结果如下。 一、蝲蛄感染吸虫囊蚴情况 4条河流,9个自然村共检查蝲蛄193只,阳性率为31.09%(60/193),阳性蝲蛄含囊蚴数从1(最低)至224(最含)。 二、成虫的大小及染色体观察 在伙荣沟村、三合村及秋岭村各解剖1只犬,在犬肺中均发现有感染。三合村的犬肺中仅发现2条未成熟的童虫。对伙荣沟及秋岭两地的成虫封片染色进行比较测量,并以空干法对单个虫体生殖腺进行培养后检查染色体,确切证实靉河上游金家河的伙荣沟村的卫氏并殖吸虫为三倍体型,靉河下游秋岭村的卫氏并殖吸虫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8.
并殖吸虫病是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中广泛流行于豺、狼、虎、豹、犬、猫等动物体中。 1976年 Miyazaki[1 ] 报告野猪肌肉内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自然感染情况 ,1978年 Habe等 [2 ] 实验感染猪、家兔、大鼠、小鼠、豚鼠和鸡获得成功。 1984年董长安等 [3] 进一步报告了卫氏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的滞育现象。1991年陈黛霞 [4] 实验感染黑线姬鼠、花背仓鼠、大仓鼠和沟鼠成功。虫体在这些动物体内长期滞育 ,但当感染适宜宿主时 ,仍可发育为成虫。1991年陈桂光 [5 ] 在总结各地研究结果时对卫氏并殖吸虫的保虫宿主和…  相似文献   

19.
自70年代中期发现卫氏并殖吸虫存在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两种类型以来,有关两型对不同动物宿主的寄生适宜性研究方面,已有石蟹猴、貉、犬、猫和大鼠作为实验动物的报告~[1~5]。本文报告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实验感染小鼠的比较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双倍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电镜观察;2)实验犬常规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76 d后用青蒿琥酯50和80mg/kg灌胃治疗,103 d解剖犬,作常规病理检查,取出的虫体作电镜观察。结果1)5 mg/kg组体外培养24 h后,虫体萎缩,扫描电镜观察部分体棘消失、倒伏、絮状物附着;透射电镜显示皮层水肿、细胞器及分泌颗粒减少,卵黄腺萎缩,卵巢卵细胞胞浆空泡变等;2)两治疗犬体内虫体萎缩,厚壁囊肿数分别为28和35个,对照犬为1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显示成虫变化与体外培养试验相似。结论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