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软骨瘤的平片和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检查19例骨软骨瘤,4例做CT检查,15例做X-ray检查.结果19例骨软骨瘤,多发者2例,单发者17例.长骨干骺端共计18例,其他骨16例.X-ray表现:骨性突起,以蒂或宽阔的基底与骨皮质相连,呈圆形或菜花状.CT表现:与骨皮质相连的骨性突起,以蒂、宽或窄的基底连于骨皮质,局部骨皮质可增厚,密度不均匀,可见软骨帽低密度影,无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不但可以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显示软骨帽.  相似文献   

2.
骨软骨瘤临床分单发与多发两类 ,多发性骨软骨瘤有遗传性 ,本院曾遇 3例 ,系同一家族的祖孙三代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4岁。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右腕掌侧有枣样大小硬性肿块 ,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入院前 3个月肿块增大明显 ,无疼痛 ,腕及手指活动正常。家族史 :见图 1。体检 :右第 6前肋及右腕掌侧可触及硬性肿块 ,皮肤正常。X线表现 :右第 6、8前肋可见丘状骨性肿块 ,分别为 1 .0 cm× 0 .5cm;0 .5cm× 0 .5cm,结构与正常骨无异 ;右尺骨远端见半球状骨性肿块 3.0 cm× 4.0 cm× 5.2 cm;其长度几乎占据尺骨 1 /2。右桡骨远端 ,第四掌骨头 …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9岁.自幼踱行,8岁时右足部出现肿物,无发热、盗汗,肿物局部无压痛.曾在外院就诊,未予任何治疗,近年来肿物渐大.2006年4月17日因右下肢多发血管瘤伴下肢畸形于本院就诊.人院查体:患者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自主体位.无呼吸困难、血尿、黄疸、黑便及其他自觉症状.无结核,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及外伤手术史.全身皮肤粘膜无黄疸及出血点.右腹股沟淋巴结可触及肿大,直径约1.5cm,质地软,活动度较好,其他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小腿短于对侧,并向外侧弓形畸形.右足底及足趾,臀部,肛周,右大腿外侧可见多个大小不等肿物,质软,表面可见迂曲血管,无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胸部左侧第五肋骨前段庞大畸形,符合内生性软骨瘤.右股骨、胫骨、趾骨多发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皮质变薄,周边可见较高密度骨壳,其内可见沙砾样钙化.膝关节,踝关节,趾间关节均可见畸形.诊断:股骨,胫骨,趾骨多发膨胀性骨破坏,考虑内生软骨瘤,结合下肢血管曲张,符合Maffucci综合征.右臀、肛门旁、右下肢及足部多发肿物(共20处),行右臀、下肢及足多发肿物切除+右股骨下端肿物切检术.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18岁,因"发现右小腿上段内侧肿物10年,右大腿下段外侧肿物渐进性增大1年余"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右小腿上段内侧一大小约3cm×3cm大小的肿块,不伴疼痛、红肿、发热,10年来无明显增大.一年前发现右大腿下段外侧肿块,大小约0.5cm×0.5cm,逐渐增大,现约10cm×12cm,压痛明显,活动后右大腿外侧、小腿内侧肿块处酸胀疼痛,不伴夜间痛.门诊拟诊"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收入院.患者有家族史,其父亲和姐姐患有骨软骨瘤病.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因左踝部疼痛、活动不适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半年前外伤致左踝部肿痛、活动不适,未作任何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踝部疼痛、活动不适加重,到当地县医院行X线检查示(图1):左距骨骨软骨瘤.故来我院就诊,拟"左距骨肿瘤,性质待定"诊断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可能造成骨软骨瘤手术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的114例骨软骨瘤。男70例,女44例,平均年龄21.3岁(8~66岁);单发91例,多发23例。单发骨软骨瘤病变部位:股骨35例,胫骨21例,肱骨8例,腓骨6例,肩胛骨6例,髂骨5例,胸椎4例,跖骨2例,骶骨1例,坐骨1例,肋骨1例,桡骨1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骨软骨瘤。总结6例肿瘤术后复发病例,1例为我院手术后复发,另外5例复发病例是外院手术后复发来我院就诊的病例,复发病例平均年龄10.7岁,部位:桡骨远端1例,胫骨上端2例,胫骨下端1例,股骨下端1例,股骨上端1例。结果平均随访51.6个月(36~72个月),我院手术治疗114例中有1例术后肿瘤复发,发生率0.9%。结论骨软骨瘤手术后复发是由于未完全彻底切除,残留部分继续生长。严格掌握骨软骨瘤的手术指征及正确的手术操作,彻底切除肿瘤,骨软骨瘤不会复发。  相似文献   

7.
骨软骨瘤最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近骨骺区,是良性肿瘤。但发生在舌部者罕见,今报告1例如下。男性,37岁,因舌部长一无痛性肿物10年,于1984年12月29日入院。自述咀嚼时有妨碍,余无特殊不适。10年来增长缓慢。检查:左侧舌中后1/3交界处,可见玉米粒大一肿物,边缘清,实质性,质坚硬,无压痛,肿物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各种常规化验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为舌纤维瘤。遂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标本肉眼所见:肿物1.5×1.2×1cm,灰白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软骨瘤的平片和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检查19例骨软骨瘤,4例做CT检查,15例做X-ray检查。结果:19例骨软骨瘤,多发者2例,单发者17例,长骨干骺端共计18例,其他骨16例,X-ray表现:骨性突起,以蒂或宽阔的基底与骨皮质相连,呈圆形或菜花状。CT表现:与骨皮质相连的骨性突起,以蒂,宽或窄的基底连于骨皮质,局部骨皮质可增厚,密度不均匀,可见软骨帽低密度影,无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不但可以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显示软骨帽。  相似文献   

9.
右腋下软组织骨外性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瘤多发于颅、面各骨,而软组织内骨瘤甚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经15年随访无复发,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1岁。198O年7月22日入院。2个月前因发烧、咳嗽,行胸部透视始发现右腋下有一鸡蛋形高密度钙化影,自觉无疼痛和其他不适,否认低热、盗汗及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腋部腋前线可们及4cmX3cm的卵圆形肿块,质硬,光滑,边界清楚,移动度较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波动感.按压肿块稍觉胸部不适,眼窝淋巴结不肿大。右腋部X线片见胸廓外有一4cmX3cm卵圆形密度如皮质骨之块状影,其内可见数点状透光区。ESR7mm…  相似文献   

10.
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是常见的发生于骨胳的良性骨肿瘤;而原发于骨外软组织者极为少见,迄今国内报道尚不足10例。我们遇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 男性,12岁。7年前偶然发现左眼眶外上方2 cm 处有绿豆大肿物。无外伤史及任何不适,其后肿物逐渐增大至2.5×3 cm,质硬,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单发性骨软骨瘤患者手术后治疗效果。方法 49例单发性骨软骨瘤患者分为2组,其中A组(≤20岁)28例,B组(>20岁)21例,均采用彻底边缘性切除,术后获得随访。结果 A组:优23例,良4例,可(复发)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4%;B组:优18例,良2例,可(复发)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彻底的肿瘤切除能够提高骨软骨瘤的治疗效果,而手术时的年龄对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皮质旁软骨瘤少见,文献报告不多。1983年7月~1988年6月,我科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1/2年~5年。主诉为局部肿块及邻近器官受压所引起的不适。4例入院诊断为软组织纤维瘤,1例为骨化性肌炎,有4例肿块位于手的短管状骨旁,1例位于足的短管状骨旁。X线摄片检查发现2例有瘤体钙化影,3例的瘤体邻近骨骼有不同程度的压迹,但未发现骨质破坏.5例均采用瘤体剥离、切除术治疗,术中见5例瘤体包膜均完整,与邻骨无粘连。5例病理诊断均为软骨瘤,其中1例为指骨皮质旁多发性软骨瘤,1例为指骨皮质旁软骨瘤粘液变性。术后恢复良好,经随访,时间为1/2年~3年,无一例复发.  相似文献   

13.
骨外骨软骨瘤 (或软组织骨软骨瘤 )是指发生在骨以外软组织中与骨骼及骨膜无关联的良性肿瘤性骨软骨组织。软组织中成软骨、成骨性良性肿瘤较少 ,其中以软组织软骨瘤为多 ,其次为软组织骨瘤。在各种肿瘤专著中 ,不少有这两种疾病的专门章节 ,唯独不见骨外骨软骨瘤 ,可见其病理学地位和定义尚不明确。本病罕见 ,三十年代Alpers首先报道了起源于硬脑膜的颅内骨软骨瘤 ,Neumark则报告位于舌组织内的骨软骨瘤。八十年代初报告的有所增加[1~ 2 ] 。国内胡圣光首先报告 1例大网膜骨软骨瘤[3 ] 。八十年代后报告逐渐增加[4~ 6] 。这…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16岁.因发现右下腹肿物伴疼痛1个月,加重3 d,于2004-06-29入院.肿物呈进行性增大,无发热,无骨痛.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软,右下腹局限性隆起,可触及约20 cm×15 cm大小的肿物,边界清,表面光滑,固定,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6岁,发现右踝前肿物15年,加速生长1年入院。患者于15年前发现右踝前方长出一肿物,较小,无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而未就诊,此后肿物未长大。一年前患者发现肿物生长加速,至今已有核桃大小,有压痛。查体: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巨大胫骨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小儿巨大胫骨骨软骨瘤,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5岁;病史5~26个月,平均9.6个月。所有患儿均行X线检查。术中取纵形切口,分离至肿物表面,切开滑囊,沿肿物基底外0.5~1 cm环形切开骨膜,沿此线用骨刀凿断宿主骨之正常骨皮质,确保将纤维膜、软骨帽、连同瘤体基底松质骨及周围少许正常骨膜、皮质骨一并整块切除。结果 随访2~26个月,无复发和恶变。结论 巨大胫骨骨软骨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要严格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应锦河  刘云建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4):1418-1418
例1,男,17岁.右()趾肿块2年,于1999年4月3日来院就诊.查体:右()趾远节背侧可见一2.0cm×2.0cm×0.5cm大小突出皮肤之肿块.表面皮肤正常,无压痛,质地硬,边界清楚且基底固定.肢端血供可,感觉正常.X片示:右()趾远节背侧骨干处见一2.0cm×2.0cm×1.5cm大小蘑菇状骨突出.入院后行趾甲拔除,包囊外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其上软组织与包囊无粘连,包囊周围无反应区,蘑菇状突出表面为烁亮的软骨帽.术后病理诊断:骨软骨瘤.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骨样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与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较类似的3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应力性骨折8例、骨皮质脓肿10例、骨母细胞瘤12例。结果 8例应力性骨折主要表现为增厚的骨皮质局部的不完全性骨折,且骨折线垂直于骨干长轴;10例骨皮质脓肿病灶形态多样,有4例病变边缘发现死骨,2例病灶MRI增强扫描,病灶周围有强化,病灶中央未见强化;12例骨母细胞瘤的病灶直径均大于2.0 cm。结论应力性骨折、骨皮质脓肿、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骨样骨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这些病变都没有典型的瘤巢,发现典型瘤巢对于诊断骨样骨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affucci综合征的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1例Maffucc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25岁男性,因“发现右足及双手多发肿物17年”就诊。5岁时曾因右侧股骨远端内生软骨瘤行矫形手术治疗。专科检查示:右下肢短缩畸形,跛行,右膝、踝关节周围局部隆起,无压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双手部及足部均散在分布数十个蓝紫色肿物,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X线检查提示:双手部、右足部可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右股骨、胫腓骨骨质结构紊乱,髓腔内骨小梁正常结构消失,骨干弯曲变形,局部可见膨大,右膝关节面欠光整,关节间隙不等宽。右踝关节前方可见一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钙化。根据患者要求行双手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双手部血管瘤)符合血管瘤伴血栓形成,纤维化及钙化。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新发肿物。结论:Maffucci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内生软骨瘤并发软组织血管瘤为特点的非遗传性疾病。该病是否由于基因缺陷引起尚未明确,常常在早期发生恶变,以软骨肉瘤恶变为主。Maffucci综合征也常伴发其它恶性肿瘤。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诊断Maffucci综合征及其恶变中起关键作用。该病治疗目的为缓解疼痛和早期发现恶变,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肿物摘除术和外科手术治疗胫骨骨软骨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30例胫骨骨软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给予单纯肿物摘除术,观察组15例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的近期、远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26.67%,观察组优良率66.67%,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旋转正常以及踝关节背屈正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P=0.034,P<0.001)。2组的疼痛、复发和恶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3,P=0.009)。结论手术治疗胫骨骨软骨瘤的近远期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