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文文 《内科》2007,2(3):338-339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对92例药物性肝炎的原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西药致肝损害74例(80.43%),中药致肝损害18例(占19.57%)。HBsAg阳性42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9例占45.2%,重症肝炎8例占19.05%,死亡3例占7.1%。HBsAg阴性50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2例占24%,重症肝炎2例占4%,无死亡病例。结论引发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和影响药物性肝炎的预后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等。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唐振祥 《山东医药》2009,49(42):75-76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65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肝损害,分析引起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6.6%(65/391)。其中营养不良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营养好者(29.6%和13.2%,P〈0.01),HbsAg阳性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高于HbsAg阴性者(51.2%和12.4%,P〈0.01),有饮酒史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高于无饮酒史者(37.0%和15.1%,P〈0.01)。结论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营养不良、HbsAg阳性、饮酒史与抗结核药物诱发肝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损害与HBV-DNA水平影响,及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110例合并乙肝的肺结核患者,依据血清HBV-DNA水平分为高水平组64例、低水平组46例,68例HBeAg阳性组与42例HBeAg阴性组,均给予抗结核治疗,比较患者肝损害发生率、损害程度,分析肝损害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相关性。结果高水平组肝损害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P0.05),肝损害发生率与HBV-DNA水平有关;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水平与ALT、AST、TBI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水平组肝功能损伤时间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肝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应用保肝药物,HBV-DNA阳性者需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368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方法 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g(+)、HBsAg(+)和HBeAb(+)以及丙肝病毒携带者和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368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6.4%(59/358),乙肝HBeAg(+)、乙肝HBeAb(+)及丙肝病毒感染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组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组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统计学上无差异.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 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方法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g(+)、HBsAg(+)和HBeAb(+)以及丙肝病毒携带者和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368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6.4%(59/358),乙肝HBeAg(+)、乙肝HBeAb(+)及丙肝病毒感染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组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组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统计学上无差异。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4例结核病患者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发生72例肝损害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全部91例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肝损害27例(29.7%),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5.8%,P<0.01);138例58岁以上患者者,发生肝损害39例(28.3%),高于57岁以下者(4.5%,P<0.01)。72例患者中,22例肝功能损害较轻、无黄疸;33例ALT>120u/L、有轻度黄疸;17例TBIL>102.6μmol/L、ALT>250u/L,其中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老年和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更易发生肝损害。  相似文献   

7.
中毒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2):129-129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炎35例临床观察;古拉定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肝复康汤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抗痨药致药物性肝炎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计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特征。结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与患者年龄、性别、结核病类型、有无乙肝病毒感染等相关,治疗预后较好。结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肝损害.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分析220例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阳性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肝损害与乙肝病毒载量水平(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88例HBVM阳性而HBVDNA阴性患者(Ⅰ组);132例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患者(Ⅱ组);与同期住院686例HBVM阴性患者作对照(Ⅲ组).HBVDNA阳性患者根据HBVDNA水平:在300拷贝/mL~ 105拷贝/mL之间的患者(Ⅱa组);HBVDNA水平﹥105拷贝/mL的患者(Ⅱb组).结果 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Ⅰ组10例(11.36%);Ⅱ组58例(43.94%);Ⅲ组84例(12.24%);Ⅱ组与Ⅰ组、Ⅲ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而Ⅰ组与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Ⅱa组18例(31.58%);Ⅱb组40例(53.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M阳性而HBVDNA阴性合并结核的患者可予有效抗结核治疗,HBVM阳性且HBVDNA阳性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发生肝损害的危险性大,肝损害的危险性与HBVDNA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处理。方法将823例结核病患者分为不伴HBV感染(A组)、HBsAg阳性/HBV DNA阴性(B组)、HBsAg阳性/HBV DNA阳性(C组和D组)。A、B、C三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D组在抗结核治疗前1周即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析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特点。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8.1%、32.1%、65.4%和29.2%,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16.97,P0.001);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半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22.2%、70.6%和14.3%,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67.66,P0.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合并HBV DNA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肝损害程度重。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沈明  赵攀  钱春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912-1913
目的观察云芝胞内糖肽对结核病合并HBsAg阳性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100例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加用云芝胞内糖肽胶囊口服,一次1 g,一日2次,连续服用2个月;对照组给予二维葡醛内酯3.72 mg/d,连续服用二个月。结果强化期2月,治疗组肝功能异常者8例(16%),对照组肝能异常者13(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云芝胞内糖肽对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性致肝损害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344例肺结核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对肝功能损害与年龄、用药时间、结核病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大部分在用药两周至两个月时发生,年龄〉60岁、粟粒型肺结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结论:强化期内、老年肺结核、粟粒型肺结核、HBsAg阳性的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应加强临床观察及肝功能监测,并预防性应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已成为药物性肝炎最常见的因为之一,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因为.因此,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已成为结核化疗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植物有效成分防治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研究情况,希望有助于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的变化,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79例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根据HBV DNA大于或小于1×10^5 copies/ml分为A、B组,与23例HBV M阴性肺结核患者比较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和B组肝功能异常出现和复常时间,及肝损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HBV M阴性组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早而复常时间较长,且肝损害程度明显重于阴性组(P〈0.05);A组和B组药物性肝炎和重型肝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于HBV M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化疗期间一定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情况,病毒载量指标不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最直接原因,而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五酯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 初治肺结核179例,给予2HRZS(E)/4~10HR抗结核治疗,治疗组96例,全程加服五酯胶囊;对照组83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结果 治疗组出现肝损害7例(7.3%),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肝损害5例(11.4%);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2例(38.6%),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肝损害20例(52.6%)。两组差异显著(P<0.01)。HBsAg、HBe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更容易受损害。结论 五酯胶囊在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是有效的,尤其是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王君和  张彩玉 《内科》2009,4(4):537-539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ILD)的临床特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4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192例患者中,43例肝功能异常,占22.4%。其中12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21例(占48.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3例(占6.9%)。接受抗结核治疗192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18例,其中7例出现肝损害,占38.9%,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停用抗结核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50例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同期住院治疗的250例肺结核非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后患者肝损害的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性别、肝炎病毒和病灶范围与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91,P<0.05),而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9,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9、5.554,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中性别、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核病灶的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是否发生药物肝损害不存在特定的相关关系(x2=2.084、0.703、1.473、0.119,P值均>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能明显升高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因此需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并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对乙肝标记物阳性肺结核肝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结核药物,对结核病的防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一定毒性,特别是在乙肝标记物阳性的结核患者中,肝损害发生率较高。本文将1997-2001年收治的抗结核致药物性肝炎病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抗结核药物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抗痨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文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7):929-92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3例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发生于用药的1~3周,HBsAg(+)者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