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本组41例髂动脉闭塞的患者通过行闭塞段开通、经导管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置入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来观察效果。结果 41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达100%,治愈36例,好转5例,共9例血管闭塞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8个月,除2例分别在术后11个月和8个月发生支架内再闭塞行二次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作为治疗髂动脉闭塞可选择的手术替代方案,尤其是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具有微创、简单、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后循环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动脉溶栓7例,动脉溶栓并机械取栓7例,直接取栓6例。结果术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血管完全再通11例,部分再通5例,未再通4例,再通率为80.0%(16/20)。行CT复查发现并无脑出血情况。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7例(44.8%),中度残疾1例(6.3%),严重功能障碍7例(44.8%),死亡1例(6.3%)。结论为急性后循环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提高血管再通概率,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侯永革  耿红  刘辉  朱荣彦  卢海丽  杨茜  柳晓锋 《河北医药》2012,34(20):3103-3104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是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的最有效措施。近十余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接触性溶栓、支架等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7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31例血栓形成闭塞者行溶栓治疗,11例血管狭窄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初次造影结果显示,11例单纯性狭窄,31例血栓闭塞。31例通道血栓闭塞溶栓者即时开通率为70.96%(22/31);11例狭窄血管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成功9例,失败2例,成功率81.81%。取栓8例,成功7例,成功率87.75%。结论血管造影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及手术方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配合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均经肢体动脉造影证实动脉闭塞4,0例行单纯介入治疗(血栓抽吸、溶栓、PTA、支架置入)、5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取栓治疗。结果 40例行单纯介入治疗患者中25例经血栓抽吸后血管再通,8例血栓抽吸后行PTA及支架置入后血管再通,7例行置管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5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后行DSA引导下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42例恢复良好,2例发生肢体远端干性坏疽1,例截肢。结论介入治疗为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有效的方法,微创、安全、快捷,可作为首选方法,DSA引导下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取栓时目标明确,效果确切,应根据病例具体情况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孙海成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070-1070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 ,因此及早开通闭塞血管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介入医师水平的提高 ,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在很多医院得到应用。本文总结了 36例心肌梗死完全闭塞冠状动脉PCI治疗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 ,其中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36~ 77岁 ,平均 5 6 3± 7 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例 ,亚急性心肌梗死 8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4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完全闭塞血管为 39支。1 2 治疗方法 急…  相似文献   

7.
王启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84-285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特点及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4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3例(27%);好转28例(58%);死亡7例(17%),其中死于脑疝3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心脏骤停2例、1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于出院后死亡。患者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者共8例,发生严重致残率占20%;患者出院时生活能够自理或能够部分自理者32例,占80%。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积极纠正和预防各种原发心脏疾病,减少或消除栓子来源,可减少C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4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行rt-pt动脉溶栓后未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实验组21例,即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患者rt-pt动脉溶栓后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溶栓后1d,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溶栓效果及血管再发闭塞情况。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立即行DSA造影,示血管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9例,2例无再通,术后6个月中随访观察显示7例患者出现血管再发闭塞,并2例因再栓塞死亡。实验组21例患者中,溶栓后示血管完全再通8例,部分再通12例,1例无再通,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示2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再发闭塞,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提高动脉溶栓的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 对3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多为高颅压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多数升高,影像学表现静脉血流减慢、闭塞.脱水、抗凝等综合治疗疗效佳.结论 及早行血管检查(MRI或MRV)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自体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桥血管闭塞的CABG术后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9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1例患者为左主干病变.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均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的30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使用动脉直接溶栓以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患者手术之后的3个月~2年中的临床观察显示,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的再通概率为100%,患者多段动脉闭塞血管的再通概率为53.4%,30例患者的血管再通概率为82.3%。结论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属于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一类有效治疗方法,应该在医院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趾端供血不足,因此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如何恢复肢体末端的有效血供.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是缺血性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使糖尿病足血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后,将失活组织去除并应用人工真皮(皮耐克)覆盖,7 10d后再移植自体皮,可有效地保留肢体的长度.2010年-2011年我院对糖尿病足患者在施行介入治疗后,应用复合皮移植治愈了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48例AMI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12 h行急诊PCI,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开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复流现象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100%,其中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15例,三支病变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无复流患者,7例因血压不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9例行临时起搏器,7例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术;9例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IRA的TIMI血流均恢复至Ⅲ级;住院期间无急性闭塞或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患者.结论AMI行急诊PCI即刻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8例自起病至溶栓时间在 1h~ 12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闭塞血管后 ,先用导丝及微导丝通过血栓到达血栓远端 ,撤出导丝后将导管置于靶血管闭塞点或患侧颈内动脉内 ,用注射泵缓慢注射尿激酶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2 8例中 14例完全再通 ,8例部分再通 ,6例无效 ,2 4h ,1个月 ,3个月NIHSS评分 ,分别较溶栓前≤ 4分 ,治疗后 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 70 % (2 2 / 2 8) ,3例合并无症状性脑出血均痊愈。结论 :本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 70 % ,经股动脉插管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可使闭塞血管再通 ,此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支配脑部的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使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发生缺血而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部功能受到损害的症状。临床上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本病是一种常见病,致残率很高。笔者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在临床中应用舒血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和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对比剂外溢、积聚等直接出血征象34例,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血管和实质期肿瘤染色等间接征象8例,造影阴性8例.介入治疗:46例患者应用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目的 .近期有效率9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诊断明确、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程美芸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1):829-83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或脑缺血的基础病因。方法 :使用数字减影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 ,发现病变行神经介入血管内疗法。结果 :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分别采用电解离可脱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脑动脉瘤 2例 ,导管注入IBCA胶堵塞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 2例。本组缺血性脑血管病 15例 ,9例颈内动脉有不同程度斑块形成 ,其中 1例同时有椎动脉狭窄 ,1例椎动脉闭塞 ,5例脑梗死 ,颅内一支大血管堵塞。并观察到梗死后颅内 Willis环的开放和颅内外血管侧支循环的代偿。结论 :只有早期发现颅外血管颈内和椎动脉病变 ,及时使用神经介入疗法 ,才能有效地避免脑梗死发生 ,有效地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揭示神经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OI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单侧前循环急性血管闭塞大病灶卒中并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共计71例。行血管内介入再通术38例患者为介入组,未行者33例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后多变量回归模型预测LOI和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LOI是不良反应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也是静脉溶栓的早期预测指标,再灌注时间窗>6 h是LO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变的相关信息做出准确、早期判断,对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策略,并观察治疗效果,为减少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52例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进行临床随访,其中46例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发生移植血管的再狭窄来我院进行复查和治疗。46例发生再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介入治疗组放置球囊膨胀狭窄血管,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在介入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抑制血管内膜细胞增殖、水蛭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继续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再狭窄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与放置之前比较,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在随访6个月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P<0.05),延缓了狭窄的进展。同时统计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情况,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而单纯介入治疗组发生直接内再狭窄8例,χ2=4.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在解决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同时预防了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领弟 《河北医药》2009,31(13):1687-1688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闭塞,引起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坏死的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确切有效的方法,能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临床研究发现,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减少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近年来,在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中,联合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抗栓治疗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将我院急诊科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间,行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栓治疗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