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延军 《北方药学》2010,7(1):47-48
中药的传统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膏药、丹药等。传统中药的剂型研究也随着医药制剂工业的发展而得逐步拓宽,高效便捷、速效量小、长效精细、服用方便的多种剂型的中药制剂日益发展起来。新发展起来的剂型有:口服的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口服液等,注射用药剂型,透皮给药剂型,粘膜给药剂型。本文对传统中药新剂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的研究.说明进行其新剂型研究的意义。方法:针对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及中药制剂的特点,分析并阐述抗肝纤维化中药的常规制剂、缓控释制剂和靶向给药系统。结果:抗肝纤维化中药剂型各具特点,目前大多为常规制剂,新剂型的研究较少。结论: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新剂型和新制剂具有很大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药的传统剂型有膏、丹、丸、散等。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用药经验,收载了药物剂型近4 0种[1] ,除现代剂型中的注射剂与片剂外几乎都有。但相对于西药制剂而言,中药因其固有的粗、大、黑和显效缓慢等缺陷,故不易被国外所广泛理解、接受,妨碍了中药制剂走向国际医药市场。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对新型中药给药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发展了中药结肠定位制剂、中药透皮贴剂以及涂膜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穴位贴敷剂等新剂型。清华大学等还推出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基质型经皮给药系统和胃肠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4.
中药现代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钰  肖树雄  江荣高 《中国药业》2006,15(5):64-64,I0002,I0003
中药制剂的新剂型研究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新,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造,又要吸取西方医药技术和现代科学理论,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研制符合三小、三效、五方便的中药新剂型,尤其要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研究适合中药的缓释制刺、控释制剂及靶向药物制剂。该文就近年来几种中药剂型研究与发展的情况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剂型与制剂〔2〕。《金匾要略》成书于东汉末年,收载的剂型就有10余种,《卫生部标准》收载有1800余种。除传统剂型外,新剂型的制剂有50余种。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中药制剂从前店后厂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新技术新辅料的应用,使中药制剂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影响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剂型筛选是研究中药新制剂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药物制剂的剂型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稳定性、有效成分溶出和吸收、药物显效快慢强弱的主要因素,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1 剂型与药物疗效的关系药物剂型的不同,其稳定性有显著差异。《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对新制剂要作较长时间的稳定性考察,且不同剂型其稳定性考核项目不同,考核时间各异。所以对临床疗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滴丸剂在中成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海成 《淮海医药》2006,24(5):429-430
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注目,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在我国中医药科研项目中,大多数中药复方制剂具有体大量多,粗粉制药难以吸收,成分复杂、剂型不配套、缺乏速效性等缺点[1].因此,根据中医药学理论,在保持原剂型特点的基础上,与现代制剂科学相结合,开发中药新剂型,使其符合"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副反、用量小)和"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方便)的要求.中药滴丸正是向这些方面迈进了一步.目前已上市和已批准临床研究的中药滴丸品种中,多数为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等方面的用药如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清开灵滴丸等.  相似文献   

8.
中药现代制剂技术生产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近些年来,中药制剂的生产运用了一些新辅料、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如逆流萃取、透析法、超滤技术、喷雾干燥、无菌分装、冷冻干燥、微波灭菌与干燥、超细粉碎、固体分散、包合物、微型包囊等新工艺;发展了新型给药制剂制备技术,改进了中药的剂型,如多层或复合膜剂、环糊精包合物与微型胶囊等速度性缓释控释制剂,以及脂质体、微球、磁性药物等靶向性控释制剂等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王乙鸿  普俊学 《中国药房》2014,(39):3728-3731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三七制剂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三七的临床常用剂型和研发剂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常用剂型有冻干粉针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散剂等,疗效确切且被广大患者接受;研发的剂型有缓控释制剂、水凝胶贴剂、鼻腔给药制剂和肺部给药制剂等。结论:通过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工艺的发展,有望开发出更多运用于临床的新剂型,充分发挥其中药大品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剂型方面综述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阐述我国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结果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相对滞后,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结论中药缓控释制剂是顺应现代医疗需要的新剂型,有很多显著的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雷凯君  谭敏秀 《中国药业》2007,16(24):65-66
综述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医疗机构制剂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疗机构制剂现状,探讨制剂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方法:统计分析医疗机构制剂在江苏省各市的分布以及剂型、同名制剂等情况。结果与结论:化学制剂有3749个品种,中药制剂有2113个品种,制剂品种数量在各市分布不均,最多的市有900多个品种,最少的仅有75个品种;制剂的剂型多且均为常规剂型;同名的化学制剂数量多于中药制剂。从趋势看,制剂总量减少,弥补市场供应不足的作用降低;中药制剂有发展空间,但剂型有待创新。  相似文献   

13.
徐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21):1755-1756,1762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口腔黏膜给药新剂型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方法:根据有代表性的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近几年来,中药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已由传统的散剂、片剂、液体制剂等剂型改良得到新型给药系统。结论:中药口腔黏膜给药新剂型的研制,可以克服传统剂型给药量大,生物利用度低,作用不持久,给药不便等缺点,为更好地发挥中药局部及全身治疗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蒋艳 《海峡药学》2014,26(2):8-12
中药透皮制剂主要有传统的膏药、搽剂、涂膜剂、巴布剂等,同时近年来也有很多关于中药透皮给药新剂型及技术的研究,其中包括骨架型贴片、膜控型贴片、微乳、脂质体、包合物、前体药物与低共融物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有关中药透皮给药新剂型及技术的相关研究及报道.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中药制剂发展很快,增加了片剂、微囊片剂、针剂、粉针剂、冲剂、栓剂、气雾剂、胶囊剂、膜剂、滴丸剂等剂型,目前已有40多种剂型,凡是西药有的剂型,中药都有。另外还有一些西药没有的中药独特的剂型。对中药制剂的研究多从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剂型、质量标准、生物药剂学等方面结合中医中药理论进行。对单味药及复方都做了大量工作。中医中药治病不仅针对致病因  相似文献   

16.
中药滴丸剂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莉莉  张斌 《上海医药》2009,30(10):460-462
中药滴丸剂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现代剂型之所长,并与其它制剂技术相结合,符合现代制剂“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反应小、用量小)和“五方便”(生产、运输、使用、携带、保管方便)的方向,故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中药新剂型。近年来,随着滴丸相关辅料和制备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滴丸剂这一剂型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滴丸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美  许强  华伟义 《天津药学》2010,22(3):19-20
通过对近年来,本市医疗机构申请中药新制剂注册时制剂剂量、剂型、处方量书写、工艺优选、原始记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本市医疗机构新制剂申请人明确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制剂研发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本市医疗机构新制剂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8.
中药滴丸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滴丸在中药剂型中的应用也愈加引人注目,成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中药新剂型。该剂型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吸取现代剂型技术,并与其他制剂技术相结合,经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制备而成,其成分明确,质量易于控制。该剂型发展非常迅速,现仅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知识、文化遗产,是对先人数千年医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在合理的前提下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当代中药复方新制剂的研发思路中也应以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重。1中药复方新制剂研发整体思路首先,中药剂型的选择应以临床需要、药物性质、用药对象与剂量等为依据,通过参考文献记录和预试验予以论证。应充分发挥各类剂型优势优点,尽可能选用新剂型,以达到疗效高、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储运、携带、使用便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剂型发展到现在,总的来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统制剂,如丸、散、膏、丹,酒、露、汤、饮,另一类称为新制剂,如酊、水、油、膏,针、片、冲、栓等.中药剂型因受历史条件限制,无论在选择应用,还是在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要,中药剂型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