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河南中医》2013,33(7):1171-117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肾虚,痰湿、血瘀为标,主要涉及肾、肝、脾等脏腑.证候分型单证候有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血虚证,复合证候有气滞血瘀证,肾虚兼痰湿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瘦的差异性及其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程和彬 《新中医》2020,52(1):53-5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证候分型为基准,分为肾虚肝郁型51例、肾虚血瘀型45例、脾虚痰湿型75例、痰瘀互结型31例,对202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卵巢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结果:肾虚血瘀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脾虚痰湿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低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卵巢体积、卵泡数、体质量指数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卵巢面积、髓质面积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及痰瘀互结型组(P <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通过对卵巢体积、卵泡数、卵巢面积及血流速度等的评估可对疾病中医分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参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文献,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调查表,回顾调查分析21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对其中医症状、体重指数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归类分析,归纳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型(76例,35. 19%)、痰湿型(68例,31. 48%)、肝郁型(33例,15. 28%)、肾虚型(24例,11. 11%)、其他型(15例,6. 94%)。脾虚型和痰湿型患者肥胖程度和糖代谢异常程度较重。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医证候可聚为脾虚型、痰湿型、肝郁型、肾虚型、其他型五大类型,多虚实夹杂,以脾虚、痰湿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1994—2009年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的频次进行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名称36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虚痰瘀、肾虚痰湿和肾虚血瘀;单证候16个,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阳虚、痰湿、血瘀;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肝、脾;病I陆类证候要素10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阳虚、痰湿、阴虚。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肾、肝、脾,单证候主要是肾虚(肾阳虚、肾阴虚)、痰湿、血瘀,而且单证候组合形成的复合证候多,表明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临床收集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填写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表,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各证候在总体样本中的总构成比,由此得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化热证、瘀血阻滞证最为常见,其中肾阳虚证居多.结论: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明确本病病因病机及制定临床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广东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PCOS的预防及中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对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进行临床调查,用Microsoft 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探讨广东地区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的分布特点。结果:(1)共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再次为肾虚证、肾阴虚证,而湿热证、肝经郁热证、血热证、肾阳虚证、血瘀证、气血两虚证及血寒证较少。(2)本研究的80例PCOS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平和质者有16例(20.00%),气虚质者15例(18.75%),阳虚质者13例(16.25%),血瘀质者9例(11.25%),阴虚质者7例(8.75%),痰湿质者7例(8.75%),气郁质者6例(7.50%),湿热质者5例(6.25%),特禀质者2例(2.50%)。由此可见,本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及血瘀质多见。结论:(1)本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中,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中医体质则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及血瘀质多见。(2)PCOS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因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质的偏颇既是发病的内因,又是决定疾病发展过程及证候类型演变的重要因素。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各种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类型的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防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中医证型以肾虚血瘀证为主,提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PCOS的主要治疗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指导临床。方法:对《妇科名家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临证经验》所收录的全国82位妇科名老中医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进行数据规范统一,运用SPSS17.0和Excel软件对中医证型和所用中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型主要有4种,分别为痰湿内阻证、肾虚血瘀证、肝郁肾虚证、痰瘀内阻证。中药使用多为补虚药,药物主要归脾经。结论:痰湿内阻、肾虚血瘀、肝郁肾虚、痰瘀内阻为PCOS的主要相关证型,从脾论治PCOS可能更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统计45例PCOS患者的中医证型,按照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分为虚证组22例和实证组23例,采用SPSS13.0软件对患者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激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肾虚证、脾虚证、肝郁证、痰湿证、血瘀证基本可涵盖45例PCOS患者的主要证型,其中以痰湿证、血瘀证为主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严重,但相关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痰湿、血瘀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10):1323-132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汉民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析及与CYP17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360例,其中汉族260例,维吾尔族100例;记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100例维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CYP17、LH、IRS、HL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维、汉民族中医证型占比不同,汉族以脾虚痰湿所致痰湿凝滞多见,维吾尔族以肾虚肝郁所致肝郁化火多见。CYP17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易感基因之一;新疆地区维汉两族的CYP17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疆维汉两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辨证施治;CYP17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时均会产生虚火之证,虽古今医家各从自身阐发的某一物质亏虚进行论述,但均引入了相火概念,并认为潜藏的相火由于某因而致向上妄动,从而形成虚火火热之象。临证虚火需全面辨明寒热真伪,方能正确施治,各家理论在虚火论治上体现了异曲同工之妙,需充分发扬以助高效辨治现代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共收治12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根据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内服中药配方颗粒和外用中药组方湿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4周,每周进行一次复诊,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皮肤瘙痒程度、皮损程度,对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积分,并记录分析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70.0%)和有效率(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1.7%)和有效率(81.7%)(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7%(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方面论述了阳虚水病,并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水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地黄对家兔阴虚热盛证型发热的解热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地黄对家兔阴虚热盛证型发热的解热作用。方法:采用速尿和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家兔阴虚热盛证动物模型,通过测定造模、给药前后体温、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以及外周血象的变化,研究地黄对家兔阴虚热盛证型发热的解热作用。结果:地黄水提液可显著降低阴虚热盛证型家兔发热高峰值,并缩短发热时间;抑制阴虚热盛证型发热家兔血浆cAMP含量过高及cAMP/cGMP比值升高;有改善阴虚热盛证型发热家兔血浆白细胞急剧降低和升高的趋势。结论:地黄水提液对家兔阴虚热盛证型发热有显著性的解热效应,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阴虚热盛证型发热的发热介质cAMP过高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内伤发热属临床常见病之一,缘于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以定时或不定时的频发低热为特点,多数患者神疲虚惫兼见,其病程冗长,缠绵难愈,甚为痛苦。近年来,我们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益肾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痰瘀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肾立论探索益肾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痰瘀证临床疗效。方法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执行中国代谢综合征建议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和症状分级标准采用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采用两相关样本六组的研究方法,42例符合纳入标准自愿口服中药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39~60岁,平均年龄46.4岁。均匀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糖尿病组。纳入病例无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疾病。观察指标:证候积分、症状积分、血糖、血脂、血尿酸。结果代谢综合征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2型糖尿病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2组症状改善以头晕目眩和肢体沉重改善最为显著,观察指标改变率多元方差检验Hotelling's Trace,F=16.51,P=0.00。指标改善依次递减顺序为高密度脂蛋白、血尿酸、三酰甘油;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表现出相似的水平。结论从肾立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痰瘀证可以获得较好的症状、证候和指标疗效。  相似文献   

17.
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现状,探讨模型复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模型复制设想,为今后该动物模型的复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蒋真真  王忠山 《河南中医》2015,35(2):378-379
经间期出血主要证型有:阴虚内热证、湿热下注证、瘀血内阻证、阳虚不固证、肝失疏泄证、气虚失摄证。其治疗应注意阴阳并补、注重补血、分期用药、重视脾肾,重点在于保障阴阳转化的顺利,不止血而血自止。  相似文献   

19.
赵霞  刘旭  王学岭  马佐英 《河南中医》2015,35(1):200-203
脾阴虚证是具有阴虚证共性,且区别于脾阳(气)虚证,一种客观存在的脾虚证。脾阴虚证的现代研究,虽在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研究、病理实质、滋脾方剂作用机制、现代临床疾病应用、复方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更完整、全面认识脾阴虚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贞颗粒对阴虚内热型围绝经期综合征(MPS)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对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影响。方法:将收治的MPS 13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地贞颗粒治疗,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Kupperman指数(KI)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5-羟色胺(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KI评分和MENQOL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4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69%(χ~2=4.298,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CRH,ACTH,CORT,GnRH,N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HT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地贞颗粒可以使MPS患者阴虚内热证疗效明显,其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途径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